看到这个标题就有点犯怵,原因是在几年前曾在网络上学习过教师如何做研究的相关课程,当时只是从个人的业务发展上觉得有必要学会如何做研究,也曾跟着前辈一起做过一些课题,但总感觉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一直摸不着头脑。还好遇见了丁老师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一群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交流学习,让教师研究不再那么晦涩难懂。
这本书给我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人做研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天天面对的学生,可能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会有很多现象和问题困扰着我们,而问题即课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对问题具有敏感性,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积极向理论学习,肯动手,发现内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的假设,就可以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境下,采取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量的研究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致的研究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科学化,所以我们不需要恐惧制的研究,只要从我们平时积累的丰富资料中提取信息。
三、质研究跟量的研究在步骤上基本一致,质的写作顺序更加灵活。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聚焦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第二步:文献综述反思自我经验。第三步:选择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关系。第四步:选择研究方法。第五步: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第六步:分析资料建构理论。第七步:写研究报告。第八步:质量检测。
总而言之,质性研究应该是建立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但是要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探究意义。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能够按照本书的介绍方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解决我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