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120
    从《相信,相信的力量》,反思我们的教育

    这个暑假因为读了近10本书而充实,因为报了徐莉老师的“不完全计划”而幸福;更因有徐莉老师的亲笔签名赠书而倍感幸运。 《相信,相信的力量》一书是徐莉老师对丹麦教育的观察手记。在...

  •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反思

    教育,必须从教学中回到生活,让理论联系实际。 测试反应快慢在教材上的设计有三个环节:1.拍手游戏聚焦 2.探索环节分2个实验进行,实验1.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实验2.比一比谁...

  • 从反思中能看出李老师对本课的深入理解。本节课的整体思路就是从看外部结构(能看到是确定的)确定人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颈、躯干、四肢,用画或者折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身体的对称性。再到身体内部结构的探索(看到的,如:血管;摸到的,如:骨骼、肌肉;听到的,如:咚咚声,咕咕声……可能是心脏,小肠)引导孩子关注到身体内部结构,但具体是什么结构本课不做要求,刚刚的发现和探索只是告诉了我们身体内部结构的一种可能性。对于身体内部结构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探索。
    可以从板书中去体现,我们的研究思路,帮助孩子理解。

    《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反思 - 草稿

    本课主要有以下活动: 聚焦环节:从身体的结构开始讨论,并引发可研究的话题。 探索环节:1.解决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头、颈、躯干、四肢;2.认识到身体结构是对称的 ;3.通过...

  • 每一堂课,都会给我们一个帮孩子推开一扇窗的机会

    昨日多地大地震,今夕双星陨落。世事无常,多多珍重! 身为一名科学教师,对于科学也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对于科学家更是觉得亲切和崇敬。对于两位院士的离世,深感悲痛…… 作为一名科学...

  • 小小的课前排队的改变——让我看到了变化创造美好!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一直给孩子们强调科学课上学前要排队进入科学实验室。有一些担心,来自对孩子们良好的进入实验室的规矩,也来自对孩子们进入实验室后会乱动材料的担心。 原本是排...

  • 看见孩子,让课堂更出彩——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

    昨天,在忙碌了一上午之后,第四节是二年级3班的科学课。这是一个很活跃的班级,说来也怪,很多老师觉得在她的课堂上十分“可怕”的***,在我的课堂上常常是坐的最端正,回答问题最...

  • 2021-04-01 《磁铁的两极》教学回顾

    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的科学课是否应该将重点关注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每一名教师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正是此...

  • 正如谢老师所写的一样,当孩子们看到书的发展历史,还看到了我们的四大发明,孩子们的表达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了,隔着屏幕到感觉到一开始分享就有刹不住车的感觉了……
    我也刚好上了这课,上课时我请孩子们分享了他们知道的书的演变,自己再做总结补充。然后从中选出课本种的三种材料:泥板(刚好我有油泥,硬邦邦的跟泥土有几分相似,最关键的是,手写感受跟泥土很像,另外它不会像超清粘土一样,上完一个班就干了,可以反复利用,更好的是它不会弄脏实验桌)、竹简、纸。带着孩子们简单分析了这些材料的特征,就让孩子们动手体验书写感受了。体验完分享汇报。再给孩子们提供装订工具,体验装订感受。一节课的时间,分享汇报,我们都完成了呢。
    另外,材料我是小组分发,但是在体验书写的环节材料都是每人一份,这样既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充分体验,又能保证后面他们能有材料装订。你也可以试试哦!(汪慧容)

    《书的历史》教学反思

    本周上《书的历史》这一课,引入问到同学们去过图书馆和书店吗?学生都说去过。由图书馆和书店有很多的书,也联系到同学们日常上学,阅读用到的书。之后问到:同学们古时候的书也是这个样...

  • 饶老师的反思也带着我有意识地去回顾了自己的课堂。对于饶老师觉得是否讲得过细的问题,我也在想,看、听、摸、闻能帮助我们发现哪些信息,这个问题应该是一年级反复讲过的问题,在本课之中,带着孩子们回顾一遍应该就好。另外,本课从四种不同材料的餐具入手,重点应该落在引导学生关注材料本身的特征。因此,正如饶老师文中提到的用耳朵听的任务,我们要研究的是该种材料的特征,当我们观察塑料碗时,应该用什么敲击呢?这样的一个简单提问,学生便能快速关注到需要用同种材料进行相互的敲击,这样才能辨识出该材料的特征。
    另外,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要孩子们关注到这么多的信息,可能难度比较大,我是这样操作的,感觉效果还不错,你也可以试试呢。我请每小组的1号同学完成用眼睛看的观察,2号负责用手摸,3号用鼻子闻,4号用耳朵听,完成对相应特征的记录。而在孩子这样观察的同时,他们既能保证自己负责板块的高质量完成,又能兼顾其它特征的观察。学生积极性调动了,参与完成度也高了。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汪慧容)

    《不同材料的餐具》1课时反思

    这节课我由一个小游戏引入:我说物品同学说材料,比比谁最快举手说出这种物品由哪些材料组成。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随后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其实本节课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去探索四套...

  • 程老师利用刘博士这样的情景,让孩子沉浸在情景之中很有意思。从路上的景色,到刘博士家,以此为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做准备,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入课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这节课需要孩子们辨识生活中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同时,纤维、陶瓷类物品学生的认知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调动多感官观察的同时寻找出材料的共性,总结材料的特征。所以,这节课准备充足的材料,教学效果会更好呢!
    材料的准备可以按照活动手册的来,这样可以给物品编号,也可以不用给物品编号。学生都能正确填写序号。节约老师编号时间。如果物品有更换的话,建议重新打印物品图片贴在活动手册上,以免学生在回看记录的时候因为编号不同的原因产生错误认知。(汪慧容)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反思

    结束了第一单元的学习,这一周我带着孩子们正式进入了第二单元——材料,这一单元是对前面内容的延申,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大自然和我们人类生活的联系。 上课的时候 我给学生先设置了...

  • 从敬老师的反思里,仿佛看了敬老师精彩的课堂。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学生倾听、记录习惯的培养和训练,都能看出敬老师对课堂的用心。
    从敬老师的反思中有很多有趣、高效的亮点。1.游戏我说你拿,让学生对熟悉后面要仔细观察的餐具名称。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2.餐具特征辨识,复习看、听、摸、闻的观察方法,还适时对方法“尝”的纠正。关于不能尝的这点,可能我们还是需要向学生明确,并强调:科学实验的东西,除非老师允许,均不得用嘴尝。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求明确,板书整洁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3.有意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通过对记录本的批改,既检查了学生记录的情况,一个小小的科学之星的印章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积极记录的兴趣。同时,又有意识地培养了良好地倾听习惯。一举多得! 4.听听声音环节的处理,也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两两碰撞的声音,就是该材料发出的声音。此处教师采取的是演示实验,如果是分组实验,还是会担心陶瓷餐具的“安危”。
    这课重在学生对材料的辨识,正如敬老师所说,材料的准备一定要足量,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每一样餐具,以保证他们对材料特征的辨识。(汪慧容)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反思

    本周二年级上了二单元第二课《不同材料的餐具》,紧连第一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学生已经了解到各种材料,并且了解材料的基本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一、导入 ...

  • @饶珂源 我这周才上。关注物品——材料——特征这一主线,感觉上起来更顺畅呢!

    《我们生活的世界》反思

    本节课我以介绍刘博士为导入,创设有趣情景,带同学们一起去刘博士的家,提出讨论问题:你在去刘博士家里的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板书时讲人工世界和自然世...

  • 饶老师的情景式教学让我们耳目一新呢,孩子们应该也特别喜欢!从真实的情景引入,场景跟孩子们的生活密切,因此他们也能很直观、快速地分辨出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
    对于纤维、陶瓷、玻璃这类物品,老师可以给孩子多一些实物(比如棉花,麻绳,纤维就非常明显,玻璃杯、陶瓷杯),让孩子从对实物的辨析中去区分它们。
    另外,本课还要关注孩子们在辨识物品特征的同时,给物品进行分类,该环节重在让孩子们寻找物品特征,辨识材料。
    分类之后的全班讨论环节是帮助孩子们对材料认知建构的关键,教师可以借助班级记录表,对于同一物品同学们的不同分类在班级记录表中呈现。
    这是从理论上的一点小小思考,希望跟饶老师讨论。(汪慧容)

    《我们生活的世界》反思

    本节课我以介绍刘博士为导入,创设有趣情景,带同学们一起去刘博士的家,提出讨论问题:你在去刘博士家里的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板书时讲人工世界和自然世...

  • 这节课我的处理方式上和李老师有一些不同。
    ——引入环节主要考虑到很多孩子在说天气时会把春夏秋冬拉进来,所以本节课我的引入就从回顾常见的天气现象开始。板书了常见天气现象:阴晴雨雪,由板书了四季:春夏秋冬。孩子们能从板书上看出天气和四季这两个名词的不同。也想借机强化孩子们对天气和四季的认识。
    ——然后就出示了孩子们学习过的《四季》,孩子们在一年级都背过,所以一打出来,孩子们就开始朗朗上口的背起来。背完之后问:孩子们,从你们刚刚背的诗里,我发现,每个季节好像都有不同的代言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呢。
    ——就到了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那同一种类的植物在四季会有变化吗?聚焦植物在四季的变化。那动物呢?聚焦动物在四季的变化。人呢?可以是着装上的变化,也可以是生活习惯上的变化,比如:春天容易犯困,夏天长得很快,秋天容易忧郁,冬天比较慵懒……跟实际生活产生链接,孩子们会更感兴趣,刚好也能帮助他们建立四季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得影响。
    ——粘贴四季词语,为每一个同学准备一把剪刀,一个小组一个胶棒(用胶棒产生的垃圾少)还可以交个孩子“正确”剪词语方法,几乎零垃圾产生。大约6-8分钟。再引导全班核对。
    ——最后布置任务,制作“四季礼盒”。在布置任务时,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不同方案,比如画画、做叶画、搜集果实、做季节书签……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选择。
    我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感觉课堂挺顺畅的,孩子们上交的季节礼盒也让我很惊喜呢!仅供参考哦😄(汪慧容)

    《不同的季节》教学反思

    《不同的季节》这节课是一节主要以学生分享和交流为主的课。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直接引入不同的季节,通过图片和视频分析不同季节的特征,用词汇描述各种天气并完成四季拼接...

  • 从李老师的分享中看出李老师对这两课的用心思考。关于《观察月相》一课,有孩子能把没看到的全部涂黑,并且坚持记录一个月真的非常棒,可以借这个孩子的记录来引导孩子们对其它日期月相的期待。“你看,这几天的月相是这样的,那另外看不见的时候月相又是怎样的呢?”一个问题就能引发孩子们对其他时间月相的期待,顺势老师呈现一个月完整的月相,并让孩子仔细观察,看看月相有哪些变化。学生们都能快速发现: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以及方向的变化,再悄悄的告诉孩子们一个秘密。如“9月17日这天是八月初一,10月1日这天是八月十五,你还能发现月相变化的什么秘密呢?”聪明的孩子还能告诉你,月相再一个月内,上半月亮面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下半月亮面由圆到缺,亮面在左。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孩子们下来之后还可以去持续关注哦!之后我还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一片奥利奥,用于解决月相、月球两个概念的差异,加深孩子们对月相的理解。黑黑圆圆的奥利奥代表月球,上面白色部分代表月相。看,圆圆的白色部分,代表满月,……课堂有趣,孩子们参与积极性也高。
    另外《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正如李老师写的:关注学生对天气特征的描述和辨别。再从你喜欢哪种天气着手引导孩子们意识到天气现象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引入如果天天下雨可好?天天晴天怎样?让孩子们意识到极端天气的存在也会严重影响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汪慧容)

    第九周《观察月相》+《各种各样的天气》

    由于各种事情的耽误,导致我有些班上课的进度都不太一样,上周有些班讲了月相,但是有些班这周才讲,所以我就综合着来,写两节课的反思! 对于观察月相这一节课,我上周讲过的两个班...

  • 饶老师可以试试把四张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同时给到学生,让学生去区分阴晴雨雪四种常见的天气现象。让学生来判断图片中的天气现象分别是什么。有对比之后学生应该能更容易说出阴天。这样一来解决了学生对阴天判断的困难,也趁机让学生去描述、区分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另外,本课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天气现象跟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关系。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加深学生对不同天气现象的认识。
    最后,还可以通过极端天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不同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反思

    本周大部分班级已经上到第五课《各种各样的天气》,我本以为这节课因为学生过于熟悉会有点枯燥,结果没想到在每个班得到的效果都很好,学生积极性高,课堂参与度也很高。 对于常见的“雨...

  • 从李老师的反思中看出了老师对教材的认真解读以及对课堂的精心设计。
    另外李老师设计的活动记录单也在关注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非常用心。
    老师关注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四种长期天气现象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常见的天气现象;描述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还有一些内容或许值得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关注。
    1.天气现象包括阴、晴、雨、雪、风,让学生画的方式记录很好,不知道课堂的耗时会不会较长?如果换成让学生来描述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天气,这样是不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呢?另外对风的认识我们是否也可以借助一些图片来引起学生关注。
    2.降水、光照、风等天气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去引导孩子关注,让孩子们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天气现象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和影响。
    3.天气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也可以通过极端天气的展示来给孩子呈现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反思

    本周二年级教学的内容是《各种各样的天气》,本课的教学思路是: 一、通过声音判断天气,学生交流判断的理由,同时说说生活中还见过什么天气; 二、出示阴晴雨雪四种天气的图片,分别观...

  • 谢老师提到该课用了两个课时,我也深有同感。我一共执教6个班,也只有1个班的孩子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内完成了观察加汇报的内容。对于文中谢老师提到的3个问题,我有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跟谢老师共同探讨。问题1、3.学生对动物更感兴趣的问题,植物观察不到位。或许这样处理的能有一定效果:①每个小组划定观察范围。(如:一个小组1.5米的观察范围)孩子们只能在该区域观察。②每个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必须观察、记录3种及以上的动植物才能由小组长找老师领取挖土的工具。孩子们有时候没发现动物,就必须努力地去观察、记录该区域生长的植物,来满足基本的3种要求;那怕一开始就发现了动物,他也必须去寻找植物来满足基本要求,从而来领到挖土工具。观察、记录快的孩子,这时候就能发现远超3种的动植物,记录慢的孩子也能至少观察到3种。此处材料的结构性出示,便能帮助老师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问题2:学生对于数量的记录不够真实。其实该数据统计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种类较多,土壤是我们重要的地球资源。所以学生汇报的数据本身就只是他观察到的动植物种类的汇总。如果老师觉得孩子的数据不够真实,我们能否提前对学生观察区域的动植物进行观察并拍照记录,利用红圈标注出不同的种类,在学生汇报之后进行展示,强化学生对土壤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呢? 另外对于蚯蚓实验的观察问题。 记得教参中有提到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呈现蚯蚓的选择,激发学生课后探究观察的兴趣。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反思2

    上周一节课完成了聚焦和探索活动,这周这节课进行了研讨和拓展。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了上节课的活动内容,然后提出本节课的研讨问题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