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了什么?
孩子下自习,22:10,洗澡:22:22
然后拿起她上次买的资料细看,发现买错了,说要重新买,然后拿起我的手机开始选资料,23:24,还没有完成,我忍不住说了几句:选个资料这么长时间,相同的资料名,怎么你选的就贵那么多?我们重点是要买的资料,不是赠品,你最好规划好你的时间。
孩子的情绪:
从下自习进门到洗完澡,开心
检视她前天买的资料,我带过来的那本,到她重新选,平静
听到我开始念叨,难受,抗拒,烦躁,
我的情绪:
从看到她进门到洗完澡进房间到她检视我带过来的,到她重新选,开心,喜悦
小咪了一会,被她叫醒,听到她问我什么时候买,有一丝不快,原因(睡得正香,她打扰了我的瞌睡)
听到她说现在买,平静,
我问价钱,和之前的价钱做对比,不满,
行为,又念叨了几句价钱贵是因为赠品不一样,又浪费了这么多时间
随后,孩子的情绪焦虑,愤怒,委屈
相对应的行为:吼叫,要我出去,用手推
我的随之情绪:无辜,委屈,愤怒,嗓门大
孩子的期待:买适合的资料,选自己想要的赠品,完全是自己说了算,妈妈对自己的选择要完全相信和支持,并且妈妈要相信自己有时间概念,
妈妈分析孩子:在妈妈第一遍提示时间时,自己内心就对自己用时,有了焦虑,她念叨几遍时,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妈妈传递的这种焦虑的感受增强,内心的愤怒在增强,面对不了这份增强的焦虑和愤怒,面对不了自己溜走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很多事需要做,而没有做,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于是都是妈妈的错,都是妈妈念叨导致的,受害者模式出来了,
这样的都是他人的错,避免了面对自己没有做到的那份无力感。
分析到这些,好像理解了孩子的情绪,理解了孩子。
妈妈的期待:希望孩子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作业中去,希望孩子分清当下的重点的精力投入点,希望孩子有多的时间睡眠,希望孩子身体强健,希望孩子花最少的钱,买资料 ,希望孩子跟妈妈讲话,语气平和,声音小,等妈妈把话讲完,不能打断,希望孩子拿回自己的责任,不要有受害者模式。
妈妈分析自己:目前有经济压力,花呗和卡里的钱紧张,不足100元,孩子的语气里有冲,感觉自己在被孩子教训,孩子自己没做到高效,面对不了自己的这份浪费了时间的无力,冲我大吼大叫,好像我也是处在受害者模式中。
写到这里,更加理解了孩子的情绪,难怪孩子老是说是我在那里念叨导致她情绪大。
分析这次冲突,我在其中的责任,有我的标准。
我的标准有:
1,既然明确资料的名称,就应该几分钟可以选好,买好
2,妈妈温馨提醒,孩子就应该接受,就应该听着,不能语气冲
3,孩子自己选的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就应该承认自己的问题,不能指责和抱怨妈妈。
哪有那么多应该,应该是我的标准,用我的应该标准来要求自己也是一种禁锢,更何况是用自己的应该要求他人,这藏着控制。
需要调整的方向:放下自己的标准,接纳她,跟孩子一起面对结果,对孩子200%相信,相信她自己对时间的规划,相信她内心分的清轻重缓急,相信她能够选择最适合她的,相信她的选择是经过她仔细筛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