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 》
于漪,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曾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上海市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于漪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一、教育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
(一)20世纪,学校教育三次全球性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个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它的主导倾向是贫民化和公益性。
第二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次改革的高潮是强调科学教育,加大资金投入,也就是说对教育的内容体系,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规模,发展速度都产生了影响。
第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至今还在改。这次改革的特点,是把未来的国际竞争和整个的社会发展、社会问题放在思考的高度。教育之争实际上是科技之争、是经济之争,最根本的就是人才之争 。
(二) 21世纪面临的挑战与教育改革实践
第一,科技高速发展挑战教育。大学里产学研一体化,知识生产了,马上可能转化为生产力。比尔·盖茨,世界首富,就是靠软件,支撑了美国经济发展多少年。
第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求助于教育。
第三,享乐主义滋生,道德水准下降,求助于教育。 求助于教育当中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应该依法治校,以德兴校。
第四,综合国力的激烈斗争挑战教育 。我们的危机感往往不及英美国家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讲:我抓英国的教育,要像救火一样的。美国任何一届总统对美国基础教育的投资也是很厉害的 。
总之,所有的竞争都聚焦在人的培养上,全世界的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都在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
二、教育现代化聚焦现代人的培养
什么是教育的现代化?
第一是教育数量、规模上的发展。第二是办学条件。第三是软件建设 。我们最缺的就是软件建设,软件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所在,重中之重。
学校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而教师质量里面有哪些问题呢?
一是教育理念。是认“人”还是认“分”,对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价值是怎么看的?你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教育体制是什么? 所以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队伍建设。教育思想的转变,这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 。教育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行为方式的养成,人格健全与否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教育是构成个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要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是不可能自然成长的,都要靠教育,而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 。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要求的反映,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
“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特征的科学技术”,但这些都是一个躯壳,关键要有内容,有思想观念,否则很多东西等于是废铜烂铁 。
现代化的人有很多特征,简言之,有以下几条必须具备 :
第一,自主性。要有进取心,不能是被动的工具。用机器来管人,违背了学校教育的特点 。让每个生命都受到尊重,生命本来就没有名字 。
第二,开放性。生在现代社会,必须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是封闭的,闭目塞听的,固步自封的。
第三,创造性。不是要他创造什么东西,但是孩子必须有创造意识。
第四,责任感。对社会有信任感、责任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用20个字来概括,“基础宽厚,勇于发展,敢于创新,人格完善,造福社会”,也就是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
三、教师要引领现代教育的诸多问题
(一)树立精神风范,发挥人格力量
教育事业是具有理想性的事业(如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当然是理想的目标 ),理想是一种追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
教育专业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目标,是对人的。老师需要不断充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他的“前三角”、“后三角”都非常重要。“前三角”,是我们的课程、教材、教法;“后三角”,是关于学生研究、情境、环境。
现代化教育,应该体现当代文明社会的价值和品质 。 老师们确实在语文教学当中,应该有一种气象、一种境界,知识分子是时代的良知,是智慧的火把,是教育精神的典型代表。特别是教语文的,你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你应该是教育精神的代表。
有两方面需要注意:1.要坚定不移的弘扬科学精神。求真是科学精神的本质,教改要在常态下进行,才有说服力。2.坚定不移弘扬人文精神。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没有精神支柱,他就很难脱离卑琐的动物状态 。
(二)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21世纪的教育价值观,就是教育应该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你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评价观都会有新的认识,新的内容 。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你的培养目标、课程设施、教育过程、教育配制、教育体制都会有新的内容。
“以学生发展为本”,起码有五点必须考虑 :
1.以学生发展为本,定位在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要培养有中国心的文明人 。西方哲人柏拉图,打了一个比喻 ,教育就好像是把一个洞穴里面的囚徒,从洞穴里引导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教育要彰显人内心的美德,达到至善的境界 。
2.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全面质量观落实的呼唤。但丁讲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全的人,难以用知识来弥补。三个维度的落实,“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落实这个以人为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随便去说教,要了解他的审美情趣,所以真的要把孩子情感世界中的那种“盐碱”全部冲掉,就要靠我们一节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
3.培养每个学生的审美价值。
4.要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学问学问,“学会问”是他求知的一把钥匙。知识容易老化,学生一定要学会学习,问“问题”非常重要。
5.确立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志向。这一点很难。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以你这个学科为核心,融合了德育和美育,因为所有的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根”。
(三) 树立“自强不息,办好有中国特色基础教育的信心和勇气”。教育事业从来都是民族的事业,国家的事业。
感想:
于老师站的角度非常高,从全球教育改革阶段谈起 ,告诉我们教育面临的挑战 ,以及现代人必须具备什么能力。最后强调,教师要引领现代化教育的诸多追求,用人格力量和精神教育影响学生 。
于老师谈到的,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目标,或叫事业的终极理想 。这个很不好实现的。老师发展成什么样的教师,取决于教育部的引导方向,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是老师生存的土壤,管理趋向是老师发展的方向。老师不可能不说生存而谈理想。先生存,再生活,再理想,这是“需要”的步骤。
实际上,很多很多的老师都是希望自己不断成长的,我身边就有很多,他们有很强的学习内驱力,希望从内部打破“鸡蛋壳”。我想,一旦有适合的机会,他们定会迅速发芽生根。所以学校肩负着老师真正发展的最重要的职能。就如布置的每一项工作能否在班级里落实,要看班主任的工作 ;同理,老师能否真正发展,要看校长的工作,以及支持。
于漪名言: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