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当齐宣王得知齐国国内居然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德才兼备的隐士,齐王求贤若渴,便想见见他,于是齐宣王派人宣颜斶入宫。
然而,当齐宣王见到颜斶后,为了彰显其君王的威严,态度十分傲慢。面对如此盛气凌人的君王,桀骜不驯的颜斶不卑不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面对如此“无礼”的颜斶,齐王十分恼怒,他质问颜斶是王尊贵还是士珍贵,然颜斶的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士尊贵,王不尊贵。
这样的回答是齐王始料不及的,他迷惑不解,便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于是,颜斶便举例说明,他说当年秦伐齐时,秦王严令禁止任何人靠近柳下惠的墓地,违者处死;同时又用悬赏千金,封万户侯的方式来激励将士取齐王的首级。
由此可见,活着的君王头颅,比不上死去贤士的坟墓。比起齐王的首级,秦王更重视柳下惠的墓地。
颜斶举的这个例子,的确可以说明士人比君王重要。这也深刻揭示了士人精神在世人心中不可估量的价值,远超世俗的王权富贵。
齐宣王闻言恍然大悟,且有些自惭形秽,他的这通操作完全是自取其辱,自讨没趣啊!
宣王曰:“嗟乎! 君子焉可侮哉? 寡人自取病耳! 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加以欺辱呢?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希望您收下我这个学生吧!并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马车供您使用,妻子儿女身着华丽的衣裳。”
齐宣王为颜斶的才华和风骨所折服,欲以丰厚爵禄相笼络,然面对齐宣王提出的优厚待遇,颜斶不为所动,毅然拒绝。
颜斶辞去曰: “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颜斶谢绝了齐王的好意,要离开,告辞说:“玉生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而是那璞玉经过雕琢后便失去了天然的形态,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
士人生在偏僻乡野,一经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就不再完整独立。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饿了再吃东西,就像吃肉一样有滋味,安闲踱步,就像乘车一样舒适,不犯王法可以算是富贵,因为内心清静纯正而欢乐。
于是颜斶拜了两拜,辞别离去。
文章至此,颜斶的意思已经很明了了,发号施令的是大王您,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我颜斶,我要表达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乡。
颜斶的这番话,不仅表达了他对物质享受的超脱,更彰显了他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
颜斶的选择,是对士人独立人格与高尚情操的坚守,也是对后世无尽的启示:真正的尊贵,不在于权势地位,而在于内心的丰盈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对于这个结局,齐王很是意外,因为在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面前,没有几人能够抵抗住这种诱惑,然而颜斶对此却无动于衷、不屑一顾,他不为利往,不为利来,不辞劳顿来到齐王宫廷就是为了告诉齐王“贵士”的道理,希望齐国藉此可以日渐强盛,很有家国情怀。
君子曰: “斶知足矣! 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君子道:“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人了,归于自然,返于淳朴,这样终身也不会受辱啊!”
颜斶与齐宣王的故事我们聊完了,但却余韵回荡,令人遐想。它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古代士人对于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在那个权力至上的时代,颜斶以他的智慧与勇气,诠释了士人精神的真谛——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禄所惑,坚守内心的信念与追求。
而颜斶的这种理念,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借鉴作用,在这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像颜斶一样,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追求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宁静。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