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是北方人对于社团的称谓。捻即捏,把零散的力量捏合成一股新的势力。其成员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比如农民、渔夫、饥民、小手工业者。前期的表现仅仅是打家劫舍,不交公粮。太平天国兴起之后,捻军也开始汇集到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我国北方抗拒清廷的统治。当然也对普通百姓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捻军善骑射,机动性非常高,大多为北方本地人。太平天国失败以后,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得才,首王范汝增等太平军将领率领一部分人和捻军结为一体,对捻军整顿改编,迅速增加了捻军的作战能力。他们将僧格林沁的队伍引诱到山东曹州,设下伏击圈,在这里全歼僧格林沁的队伍,僧格林沁本人也战死。写下了捻军史的辉煌一页。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慈禧立刻命令曾国藩启程,并且给了他节制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的权力,虽然曾国藩一再推辞,也只得赴任。李鸿章暂理两江总督。
如何平捻呢?
曾国藩的方法是采用河防。因为捻军善骑射,机动能力非常强,常常让清军追赶不上,等到累的筋疲力尽之时,他们又会调集大量的部队以逸待劳。让清军吃了不少苦头。曾国藩吸取教训,又利用前明将领孙传庭对付流寇的办法,派重兵守住了几个重要的地方,沿着运河构筑防线。基本方略定下来之后,曾国藩立即开始部署。首先命令淮军将领刘铭传前往河南,防守中牟到尉氏一段贾鲁河。潘鼎新防守尉氏到扶沟一段的贾鲁河。刘松山守扶沟到周家口一段的贾鲁河。张诗日守周家口到槐店一段的沙河,淮河由黄翼升镇守。陈国瑞守运河。这样就铺开了一个大口袋,把捻军困在口袋之内。然后曾九帅也已经奉命赶赴武昌,带领新湘军,不日将赶赴河南,从西面与南面将捻军往东赶。包围圈越缩越小,直到捻军尽数被歼灭。
这条计策,大的方向上没有任何问题。李鸿章也是利用恩师的这条计策只用一年半就把捻军悉数扫尽的。但是在执行上面出了很大的问题。先是河南一代的清廷官军,不听长官的节制,战斗力非常差劲,一击击溃,捻军轻易便跳出了包围圈。然后是老九带领的部队,刚和捻军交战,不熟悉他们的打法,也吃了个大败仗,大将彭毓橘战死。最后就是急脾气的老九和湖北巡抚官文不和,非常不和,二人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平捻两年来曾国藩的保守策略也遭到了京师的议论,最后慈禧无奈,把曾国藩调回两江,命令李鸿章的新式淮军北上。
三辞江督
曾国藩很生气,自己经营了这么久,没想到被自己的弟子捡了便宜。于是请求辞官还乡。慈禧不准。来回拉扯了三次之后,慈禧做出让步,曾国藩着补授内阁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职位。
曾国藩的荣耀顶峰就要来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让他跌入谷底的“天津教案”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