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生平之六。
曾国藩追剿捻军
同治四年(1865年)1月,曾国藩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里面各文采自汉唐匡衡、贾谊、刘向、诸葛亮、陆贽,至宋明清苏轼、朱熹、王守仁、方苞、孙嘉淦等高手笔下的奏章十七篇,大白话就是是一本专门指导、培训高级官员如何向皇帝写奏疏,即官员如何向中央政府打报告的学习模范用本。这也是本身就是奏折高手的曾国藩用心良苦之作,据说是为胞弟曾国荃量身定制的奏作私家秘籍。
5月26日,曾国藩听旨率大军赴山东剿捻。
捻军,是由皖北、苏北、鲁南西、豫南一带,农村赶场子以捻油子拜神聚会而起,饥寒交迫之下先以小股农民暴力抢夺,后来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淮河两岸的捻党纷纷响应。最后形成以张乐行为盟主的黄、白、红、黑、蓝五色旗捻军联盟,自1853年开始,捻军一共前后持续了16年的斗争,同治元年(1862年),张乐行率领长枪队西进,与僧格林沁在河南杞县交战。同治二年(1864年)清廷诱降,张乐行顽强抵抗,因叛徒西洋寨捻首李勤邦投降出卖,在西阳集被俘,随后被凌迟处死,时年53岁。曾国藩追剿捻军,定下四镇堵剿计划,在河南周家口、山东济宁、苏北徐州、安徽临淮关分置四镇,派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湘军八万,将捻军包围在苏豫皖三省边区。同时实行户户清清查、人人登记,推行保甲连坐法,一人参捻全村重罚,特别在淮北捻军的根据地修筑墟寨,以日进一里的速度蟒蛇法窒息之。但灵活的捻军以奇袭的穿插突破了湘军、淮军的包围,进入湖北地区,曾国藩的四面围堵计划失败。
1866年9月,捻军联军再次突破两省连脉的颖河上游,从开封至郑州间的鲁河防线尽落捻军之手。曾国藩因围剿不力被清廷撤免钦差大臣,李鸿章继其任,李鸿章接任之后,还是推行曾国藩的方法,不遗余力的多方会剿,至1868年8月,捻军最后一部张宗禹自杀身亡,捻军全部失败。
6月,曾国藩主持整理《王船山遗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这是曾国藩年轻时立下的愿望,希望以船山文化来影响天下读书人的思想,再兴儒家文化典盛之风,王船山是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颇丰,作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影响深远,毛教员曾评说,西方有个黑格尔,中国有个王船山。
10月,曾国藩洞察洋务必先造船造炮,故将后来有“晚清民族工业先驱,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的金陵制造局”的造船工厂迁往上海虹口,成立了江南造船局,为日后江南造船局制造的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艘万吨货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艘驱逐舰埋下了种子。12月,曾国藩亲自准定了长江水师章程及营制营规,夙愿打造未来可以媲美欧美的中国海军船队。
曾国藩主办洋务,亲力推行
早在咸丰在世之前,曾国藩就提出“师夷炮船可期永利”的主张,当时也得到了了咸丰的批准,只是尚未实施咸丰就突然暴毙,成为清末三大奇案之一。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先在安徽省的安庆设内军械所,这是近代中国师夷之长技的一次尝试。安庆内军械所这个小小的工厂,严格来说只能称之为手工作坊,却是这小小的手工坊大大值得永久纪念,规模虽然小,早期以手工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当时枪支弹药稀缺的湘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且所内"全用汉人,未雇洋匠",江山如此多娇的中国,在技术不成熟,条件很简陋的情形下,也集合了一批当时中国科学技术专家,如徐寿、华蘅芳、龚芸棠、徐建寅、张斯桂、李善兰、吴嘉廉等,招募了上百名工人。并在1862年(清同治元年)8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同年底,试制成一艘小火轮,成为尔后"黄鹄"号的雏形。1863年初开始生产各种劈山炮和开花炮弹。1864年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天京后,将军械所从安庆迁往南京,后并入金陵机器制造局。安庆军械所的创办,是晚清近代军事工业和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同治六年(1867年)3月,曾国藩加紧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并考虑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坚船利炮。同时拟设西洋各学科译书馆。从曾国藩一系列的动作来看,先防御再生产,同时不排外搞合作。曾国藩是想通过晚清自己的努力可以造船制炮,进而建立一支中国人自己的海洋之师。江南制造局开办之初,困难重重,一方面因要制造枪炮供淮军湘军北上镇压捻军,另一方面也因经费捉襟见肘,不得不使制造经费更大的轮船计划暂搁下来,成为曾国藩的唏嘘之叹。即使如此, 5月,曾国藩仍然力排众议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开征土地扩迁规模,给予大办江南总局的大力支持。六月,曾国藩被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同治七年(1868年)4月,曾国藩被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曾国藩心系海防,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总局。8月,曾国藩奉命被调任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在黄浦江下水并驶至江宁,曾国藩等一干大臣登船试航,称赞此船"又快又稳、坚硬灵便",以"四海波恬,厂务安吉"之句取名为"恬吉"号。这是一艘载入史册的蒸汽动力木质船壳,专于内河航行。恬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自制的机器动力兵轮,深受当时社会各界关注,也为欧洲列强重视,船上插有一面黄龙旗。12月,曾国藩抵达北京,受到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的三次接见。
曾国藩最后的任职实事直隶政事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二年后,1870年6月间,发生了天津教案事件,因天津居民怀疑教堂诱杀儿童,导致天津民众与英法教会猛烈冲突,人们冲击教堂,并杀死法国驻天津领事馆等外籍人死者计数十名。案发后,中外震惊,法、英、美、俄、普、比、西七国联衔向同治政府的总理衙门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尤以法国方面最初要求最迫,称必须处死仇外最凶的陈国瑞将军以及天津府的知府和知县,慈禧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调查并与法国方面交涉。列强再次压迫激起千石浪,当时朝中的多数官员宁可一战也不愿对欧美退让,情势日趋紧张,是战是和,乌云笼罩。但曾国藩考量当时局势,深知战火一旦开启,民众更加艰难,唯先求和,故不愿与法国开战,提出一分二的处理方法,首先对英美俄国作出白银赔偿,再余后余法交涉,如此一来商量余地就大了。
当然,曾国藩也可推迟不去,朝廷也知道曾国藩的身体确实抱恙,甚至在催办的谕旨中提到,如若病重,埃后在办。但曾国藩思量的是天津教案一旦处理不妥,很有可能爆发1860的欧美联军再次进攻京都,曾国藩是良臣,是会倾尽全力保朝廷安泰的。
曾国藩思量完毕后,从保定驻地出发,于六月十日到达天津。曾国藩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按计划行事,先议结俄英美三国交涉之事,不将此事与法国教案一并办理,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大大缩小多个对立面。然后再处理关于法国领事,神甫和教堂被杀一事,查找教案原因,首先曾国藩紧扣武兰珍原供是真是假入手,是否另有他说。他在重审以及亲自调查后对原供提出三点质疑:1,武氏供词时供时翻,原籍天津与所供晋宁不符,且无教堂指使的证据;2、查实教堂中有男女童150余名,由各自家人送养,无一迷拐而来;3,亲自询问事情中的数百名百姓,挖眼剖心之事无一实据。根据这三点质疑,曾国藩推定所谓“挖眼剖心全系谣言”。最后,曾国藩将天津府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和将军陈国端三人流放而没有杀掉,陈国瑞也是流放黑龙江。此外重金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派使团至法国道歉。
天津教案的交涉结果,普天之下均为不满,湖南省长沙会馆上门的曾国藩书写的书楹帖被毁,曾国藩深知和战利害,但民愤之大唯引咎下台才能得以平息。在一片骂声中,曾国藩的病情加重,朝廷于是召来此时已是朝中重臣的李鸿章来处善后案情。天津教案才得以在九月间正式议结,而这时的曾国藩已被悄悄调离直隶,回任两江总督。
风雨飘摇的日子很快就要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