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纳用延宾”即史上陆纳杖侄之典故。《晋书.列传第四十七》记 :“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俶不敢问之,乃密为之具。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客...

“陆纳用延宾”即史上陆纳杖侄之典故。《晋书.列传第四十七》记 :“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俶不敢问之,乃密为之具。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客...
三国时张揖《广雅》有:“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西晋孙楚的茶诗《出...
王褒到成都办事,借住在寡妇杨惠家,于是主人吩咐家里一个长着一脸大胡子名叫便了的仆人去买酒待客。王褒是外人,便了怀疑他可能与杨氏有暧昧关系,很不情愿替他跑腿,就跑到已故男...
我们生活里讲茶的起源指的是饮茶方式的起源,茶文化史料中,众多古代文献都将饮茶方式的起点指向了中国的荆巴地区,即湖北与四川东部的交界地区,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早的饮茶事件就出...
举凡脍炙人口的传说都是与人们生活中所不可少之事物相关的,茶当然不会例外,几乎从人类的洪荒时代起,茶就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 文字记录出现以前,每一个民族传达思想见闻的方...
生活创造了历史。 人类有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生命个体的存在,生命个体存在的前提是要有吃有喝。为了生存,人类必须首先学会生产满足自身吃、喝、住、穿的物质生活资料,在生产自身物质生...
水选好了,器选好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沏出一杯适口的香茶。 首先记住,一杯茶好不好喝,仅仅取决于茶杯中茶汤的浓度,这是根本。所有的沏茶方法、技巧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来...
水选好后,接下来就该选择茶器了,我们来看一下沏好一杯茶需要用到哪些最基本茶器? 用于煮水的壶,沏茶器盖碗或紫砂壶,一个匀杯,品饮茶汤的茶杯,观赏、承载茶叶的茶荷,量取...
平常总是遇到有朋友问,一个工匠按部就班地在流水线上做出来的陶瓷茶杯和一个工匠手工自然制作的茶杯,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好,我们来聊聊这个颇有代表性的问题。直截了当地讲,...
昌江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大洪岭西南麓,流经红茶产区安徽祁门县,过倒湖进入江西省境内。接着一路向西,由鲇鱼山至鄱阳县注入鄱阳湖,直通长江。昌江进入江西境内后,流经了一个举世闻...
清朝建立后,清政府于顺治二年(1645)废除了手工业中的“匠籍”制度,此时景德镇作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生产条件和制瓷技术更加全面成熟,陶瓷作坊数量迅速扩张,规模扩大,生产能...
经济发达、物泰民安的闽南地区,漳州人经营武夷茶,品饮武夷茶,其日盛的茶风令“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的工夫茶在康雍乾时逐步形成进而影响潮汕。其后,东南沿海商贾、移民...
清初的武夷山茶仍旧是蒸青绿茶。武夷茶山沟壑纵横,茶树又分布于峰岩之中,采茶时翻山越岭,叶片暴于日光之下,便产生了日晒萎凋现象。鲜叶在茶篮中震动、摩擦,已属摇青,再压放一久...
离开寺庙的和尚的名字叫大方。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大方来到了现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休歙边界黄山余脉的松萝山结庵而居,采摘当地的山茶,施以虎丘茶的制茶工艺把...
对“工夫茶”三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乾嘉年间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俞蛟(1751-?),乾隆、嘉庆间曾在南北各地做幕僚,足迹遍及各省,记所到各处风土人情汇编成书,文...
接下来我再以个人经验跟大家聊一下日常生活中紫砂壶选购、使用的常见问题,供广大茶友参考。 一、“一壶一茶”。持有此种观点的人宣扬一把紫砂壶只能泡一种茶,如果再泡其它的茶...
金木散人编写的明末白话小说《归莲梦》有如此文字:“香几上摆着一座宣铜宝鼎,文具里列几方汉玉图章,时大彬小瓷壶粗砂细做,王羲之兰亭帖带草连真。”其中“粗砂细做”四字尤其值得注意...
早期时大彬受供春的影响所制均为大壶,大壶非为泡茶之用,而是用于煮水、煮茶,如明代吴经提梁壶,高17.7厘米,口径7厘米,估计容量得有1000毫升。江苏泰州出土壶底钤印“时...
冒襄(1611—1693),字辟疆,明末清初文学家,在《岕茶会钞》中冒襄回忆产量稀少的上品岕茶:“忆四十七年前,有吴人柯姓者,熟于阳羡茶山,每桐初露白之际,为余入岕,箬笼...
“陶家虽欲共春,能事终推时大彬”,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制壶名家时朋之子。其壶艺在明代享有盛誉,多为文人记述。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