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打开《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就有如饥似渴的感觉,从来没有如此认真的看过一本书,舍不得漏掉一个字,因为每一个字都是干货,能让我对照自己的教学产生思考。这本书强调的重点就是“理解”,什么是理解?怎么样才算理解?理解意味着在实际的任务和环境中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僵化刻板地回忆和再现,在教学中面对的是与我们成人不一个理解层面的学生,这个难度就更大。
我们平时的教学,大概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注重方式方法的活动导向,一个是注重内容的灌输式教学。这两种方式不论哪一种看起来都热闹非凡,但热闹归热闹,课堂的核心内容却被忽视了。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答疑解惑,那前提便是疑和惑。一堂课,明确学生的疑难点和困惑点才是课堂的核心。在课前或者课堂上我们都可以去向学生调研,了解他们真正难懂的知识点,想要学会的技能,有调研才会有针对性,而不是仅凭自己所谓的经验去揣度,极易造成课堂效果两张皮。
教学设计之所以被称为是设计,是需要花心思去安排,规划的。老师们要时刻明白自己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任何课堂形式都要服务于课堂目标,我们不能一味推崇新颖的教学形式,更不能一味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只要是有利于实现课堂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的形式都是我们推崇的。活动的设计要贯穿于理解的过程和评估阶段,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应该被重视起来,逆向设计更能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近正在进行九年级一轮复习,复习阶段单调枯燥,大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和热情,前一段时间还在思考用一些什么形式来活跃课堂让学生的复习课也充满乐趣。看完逆向设计这一部分之后思想有了大的变化,想要激发学习兴趣没错,但不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活动形式上。九年级是带着升学任务的,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所以他们的理解识记还是首要目标,如何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才是我最应该关注的内容。我需要去了解学生的理解难度与我的预期是否一致,去了解学生的困惑及需求。至于课堂活动,比如:1.设计小测验检验理解程度。2.课堂随机提问考查记忆及理解情况。3.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4.学生讲题。5.根据理解画思维导图。6.简单问题设计比拼或接龙游戏。我想这样设计肯定要比无聊的背诵和做题有趣味得多,高效得多。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真的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籍,还没看多少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操作性问题,推荐所有一线教师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