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原理,最早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年4月18日-1823年9月11日 ),在《关于政治经济和税收的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17 )》里面提出来的。
比较优势原理的含义是说:在一个社会里面,不论个体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如果他们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他们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也就是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能够达到最大,而且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
关于比较优势原理在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其引发的一些社会现象,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些经济现象的都是错误理解。比如顺差和逆差,贸易对等和贸易报复,贸易保护。这些都是只关注局部,或者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忽视真个社会利益。
掌握比较优势原理,需要配合分工和合作原理,这当今贸易自由的基本原理,因此在生活处处都能联系到这两基本原理。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对于一个国家,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对象。本国消费者、本国生产者和国外生产者。看着三方字面意思就能理解这之间的内部矛盾。这正是这之间的矛盾,才引发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各种错误观念。
常见的观念中贸易顺差和逆差,用我们自己的日常消费和收入对比,一下子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了。
而贸易对等注意就是忽略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定义,下意识形态化理解问题,这是刺猬想法。只要贸易自由,分工合作就能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从而在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还有一种观念错误就是贸易保护,这个就包含了情况比较多了。比如国家安全,扶持幼年工业,把钱留在本地发展,技能长期不练会生疏,防止工作流失和较少贫富分化。
当今世界自从2014年中国制造业危机开始,美国也开始美元回流政策,从表面看是逆全球贸易自由发展,但是贸易保护和贸易孤立真的能对美国有利。当然低廉制造业南迁,对于中国的生产者带来了订单萎缩的危机,但也是我们必须通过提升自我制造业技术升级自我的时机。这一情况不是只在中国发生,英国美国其他先发展过来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只是他们更早,不自我技术提升怎么成为制造业大国,德国美国日本台湾和韩国都是例子。
相对于我国的消费者,从东南亚的制造业很便宜,如果关税降低,对于本国人民是一种福利,而不是危机,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贸易自由大发展而贫穷死掉的。
对于中国十分希望政府放弃刺猬想法政策,放活民间生产,降低税费,减少管理成本,只有如此才能从政府债务危机走出来,不然一年比一年高台的债务危机会压的人更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