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讲经济学中最坚如磐石的基本原理之一:
“比较优势原理”,虽违反直觉,却普遍适用。
一、比较优势原理的含义
在一个社会里,无论个体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如果他们把有限资源(也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他们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即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则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能够达到最大,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得到改善。
比较优势的4个要点:
1、适用范围
它所指“个体”适用于个人、家庭、地区,甚至是国家,都可以。
2、前提条件:
时间和资源有限,这不是假设,而是客观事实
3、比较的对象
- 自己跟自己比,而非自己的优势跟别人的优势比
- 自己生产一种产品或从事的一种活动,要放弃其他机会
- 在放弃的这些其他机会中,找到成本最小的那种
- 由于是自己跟自己比,所以每个人都有比较优势
4、社会总产量最大化
- 每个个体都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放在那些机会成本最小的生产活动上,集中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那种产品,此时的社会总产量会达到最大。
- 每个个体的处境,通过交换,均得到改善。
二、比较优势永远是自己跟自己比
大卫.李嘉图1817年在《关于政治经济和税收的原理》中,最早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书中的例子:
1、葡萄牙人在做衣服和酿酒两件工作上,均比英国人具有绝对优势。社会总财富是390小时,2件衣服、2瓶酒。
2、自己跟自己比,葡萄牙人具有酿酒的比较优势;英国人具有做衣服的比较优势。
3、进行分工后,葡萄牙人全力以赴只酿酒,英国人全力以赴只做衣服。社会财富总量增加,390小时不变,2.2件衣服、2.125瓶酒,双方交换后,处境均得到改善。
三、分工与合作带来更大财富
1、中国制造袜子的成本高,还是制造飞机的成本高?
答:在当时条件下,中国真正能卖钱的是袜子,而不是飞机。所以制造飞机的成本是放弃了真能卖钱的袜子,制造飞机的成本更高。应该集中精力制造袜子。
2、禀赋一样的个体,分工合作有何好处?
亚当.斯密认为:即使两个人的天生禀赋完全一样,分工和合作仍然能替双方带来更大财富,原因有三:
- 分工可以减少工作之间往返切换的成本
- 分工促进“熟能生巧”
- 周其仁:一万小时的训练,练就“把事情缝起来”的能力
- 分工使机器替代成为可能
经过分工,分解为很多工序,有些工序可由机器替代。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制作别针举例,分工前每人20根以内,分工后每人4800根。
大卫.李嘉图和亚当.斯密,为分工合作、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课堂小结
1、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
核心是:自己跟自己比,做成本最小的事,社会总产量会增加,每个个体均得到改善
2、亚当.斯密:分工合作原理
核心是:即使天生禀赋一样,分工协作也能减少工作中切换往返的成本,熟能生巧,让机器替代成为可能。
课后思考
会不会存在一些生产能力比较强的国家,他们对外出口的数量,总是大于进口数量?同样,会不会也存在一些生产能力比较弱的国家,他们出口的数量总是少于进口数量?这种情况值得担心吗?为什么?
答:不必担心。逆差或顺差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看社会总财富是否增加,每个个体的境况跟自己比是否得到改善,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