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一种技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练习提高说服力。——刘轩
对于沟通,对于说服力,我们都会有很多误区和错误的认识,这些“想当然”和似是而非的沟通误区常常是由我们从小到大的人生经验中形成的。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这些人生经验又往往来自于家人、朋友,来自于我们有限的生活圈子。虽然,这里面不乏确实有用的人生智慧,但也会有一些不那么科学的思维误区。以至于,当我们遇到一些沟通中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习惯于从以往的经验中找答案,如果碰壁了,我们又会把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于我们自己不善言辞、不够圆滑、不够聪明、不够机智等等。
但是,刘轩老师告诉我们,沟通是一种技术,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技术。只要我们明白沟通的原理本质上是理解问题和拆解问题,是为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还能能兼顾他人,我们在沟通中就会有更多的主动性,也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一直以来,我也常常以为说服就是要有不容置疑的强大气场,要斩钉截铁、要毋庸置疑,要首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这样就能的说服别人。而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很多时候,这也会让沟通走进死胡同。因此,刘轩老师在《精准说服力》的第一个部分就为我们解开了最常见的三大“说服迷思”。这三大说服迷思分别是:一是要证明对方是错的,二是要让对方懂我,三是要有充足的理由。
仔细对照一下这三大说服迷思,还真是会常常出现在自己的沟通场景中。再仔细想想,这些说服迷思也确实可以找到导致沟通不畅、说服失败的例子。
而我发现,这三大说服迷思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就是要彰显自己的力量、彰显自己的强悍。我们以为,只要指出了别人的错误,别人就会听我们的,因为我们对,而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是争了个高低对错就能解决的。甚至很多事情越是争对错越会起到反效果。本来在对与错这件事情上,就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同一个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同一个人对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立场上都会有不同看法。而我们谁都不愿意被人指出自己不对,都喜欢听到别人赞同自己而不是反对自己。
想想我们自己,被指出错误时,本能第一反应就是捍卫自己。而当我们有了反抗心,双方的沟通之间就会升起一道无形的墙。比如我4岁的儿子常常指鹿为马,或者说一些他自己已经认定的事实。而当大人一本正经地给他指出来时,他不会虚心接受,反而越发大声地强调他的观点。大人纠正地越认真、越笃定,他的分贝也越高。
而解决这种对抗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么转移话题,要么是在肯定他的同时,用轻松、游戏的心态来对待。当对抗情绪平复下来,他自己也会渐渐意识到他是错的,并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者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都急于促成沟通结果,急于说服对方,于是就没有什么耐心去了解、理解对方的观点、情绪、立场。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沟通、说服的目的不是要争高下,而是要解决问题;不是要显示自己多么牛、多么厉害,而是要让大家在一个安全、友善、和谐的空间当中去达成共识。
既然沟通是双向的,我们就不能仅仅只从我们自己的立场出发,就不能自以为是,就不可以想当然,就不能无视对方的感受。我想这就是刘轩老师《精准说服力》课程副标题“从对抗走向共赢”的含义。
无戒学堂日更第18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