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时因家里经济拮据,平时要吃上一顿猪肉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逢端午节前的某个清晨,总会看到屠夫兼商贩的人挑着猪肉来到村中叫卖。他们先在村里走一圈,然后把猪肉挑到村中,一块一块摆放在案板上叫卖。每叫卖一名,会附上:“这是隔壁村某某家喂养的猪。”目的让村民放心购买他的猪肉。
屠夫叫卖猪肉声引来了村民们的观看。每到这时,母亲会与其他村民一道来到案板前,看看这块猪肉,指指那个猪头,挑挑那块猪身,再问问排骨价格,在得到屠夫明确地回答后,会用手比划着,选上一块价格实惠且外表好看的带皮猪肉。待村民挑选好猪肉后,屠夫会用稻秆条帮捆好猪肉,方便村民提回家。记得母亲每次手提着红白相间的嫩肉往家赶,心里不知有多高兴。而我争抢着要把猪肉提到厨房,然后放在砧板上,用小手摸摸猪肉。
到了做午饭的时间,母亲把洗干净的猪肉放在砧板上,然后拿出那把使用了多年的菜刀切割起来。待切到猪皮时,发现菜刀实在不利,便转身把刀放在灶旁边的瓦缸上来回地磨。前后不到2分钟,又开始切猪肉。值得一提的是,母亲会把猪肉表面不平整的碎肉切下来,然后把剩下的大块猪肉用食盐腌制,留着慢慢吃。
母亲把切好的猪肉片放在碗里,加上适量的食盐和少许酱油,放着腌几分钟,让调料渗入猪肉,吃起来更有味道。接着在锅里放了两大碗井水,开始制作猪肉汤。我这时会自告奋勇地往灶膛里加柴。几分钟后,锅里的水被灶火煮得沸腾起来,母亲把加有配料的猪肉片放进沸水里煮。又过了几分钟,锅里热气腾腾,飘出来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屋子,诱人至极。紧接着,母亲把切好的葱花放进猪肉汤里,加上少许味精,一道美味可口的猪肉汤就做好了。
上菜开饭,兄弟姐妹争相坐在八仙桌上,端着盛满的米饭,等母亲把热气腾腾的猪肉汤端上桌。待猪肉汤上桌后,发现满满的猪肉汤里面,猪肉非常少,不免心里有些落差,免不了埋怨母亲,为何不放多一点猪肉,还哭闹着让母亲把腌制好的猪肉煮完。我认为端午期间的天气热,腌制的猪肉很容易变坏,甚至发臭。但母亲总会面带微笑,拿起汤匙在猪肉汤里捞上几片肉放在我的碗里,嘴里不停地安慰说“等到过年,一定会做大碗大碗的红烧肉让你吃个够”。
生气归生气,看着母亲放在碗里的猪肉片,鲜味扑鼻,我再也按捺不住了,赶紧用筷子夹起一片猪肉往嘴里塞。美味的猪肉汤,除了与当时的环境和用的井水有关外,喂养的猪食来自于挖的野菜。就算是现在农村自家圈养的土猪,还是与儿时喂养的不同,因为当年养的猪是要放到山上去吃野菜的,猪肉特别鲜美。
全家人喝着猪肉汤,无比满足、温馨。敦厚的父亲看着我们喝着香喷喷的猪肉汤,狼吞虎咽地吃着米饭,免不了有几分得意。因为我们平时吃饭很慢,主要是因为没有可口的下饭菜。今天终于可以让自家的儿女吃上一顿猪肉汤,自然是感到自豪,从父亲久违的笑容和神情中就知道。
不知从哪天开始,村民发现自家养猪根本赚钱不了。一天早中晚三顿猪食,足够让人忙上大半天。待活猪出售后,仔细算算,根本赚不到钱。考虑到全家人吃剩的饭菜,也就不会用单纯的利润衡量养猪成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有新闻报道,利用饲料和科技手段养猪,可以迅速地让猪长膘,且能发家致富。再后来,村民纷纷效仿着用饲料和科技的手段养猪。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现吃到的猪肉也越来越没有儿时的味道。
猪肉的味道变了,但母亲制作猪肉汤的场景历历在目。直到现在,我偶尔会从市场购买些猪肉回来,照着母亲当年制作猪肉汤的方法制作。但煮出来的猪肉汤,吃起来总找不到儿时的那个味。因此,儿时猪肉汤的味道只能在记忆中慢慢体味(文/唐长泉)。
拍摄广东乳源必背瑶寨桂坑尾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