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不想改变,别人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自己改变自己。
2.人格: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
3.安全型:乐观自信,对自己和他人关注比较适中,稳定自尊水平。
焦虑型:缺乏安全感,难做到无条件信任他人,也总是担心被抛弃,被欺骗,与人相处更计较个人得失,容易自卑,喜欢靠不切实际的承诺去得到他人肯定,敏感多疑,情感反应强烈,喜欢靠愤怒表达不满,通过伴侣付出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反复确认自己值得被爱,有控制伴侣的行为。
回避型:缺乏安全感,不会相信任何人,个人防御水平高,个人边界感强,很难有真心的朋友,性单恋高发人群,喜欢独居以及自己处理所有的问题,容易与伴侣形成假性亲密关系,自尊水平低,会对自我产生厌倦情绪,情绪特别不稳定,表现为:失落,负能量过高,需要长时间进行消化,敏感多疑,会通过试探证明对方喜欢自己,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亲密关系,所以陷入恶性循环。
恐惧型:回避和焦虑型参考。
4.回避型:以全面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的人格障碍,幼年或者童年表现出羞涩,孤独,害怕见陌生人,陌生环境。成年以后对社交和职业产生不利影响。
这类人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度敏感和自卑,过分敏感,担心自己总是被别人拒接,所以很难与他人进行亲密关系。
而回避型人格:排斥任何亲密关系的人,给人感觉是性子直,不够温婉,喜欢独处,说话腼腆,也有可能幽默风趣,朋友不多或者深交的不多,往往有很强的工作能力,it技术,帮助别人,但是不喜欢欠别人人情。喜怒不形于色,给人感觉高冷。梳理感猛烈。
回避型依恋:亲密关系不够紧密。
5.梳理型回避:
6.恐惧型回避:
7.回避原因?
价值感低,自卑,过度敏感,喜欢自我封闭,逃避社交,有心理距离。对再次被抛弃的恐惧。很难进行自我暴露,进行深度交流。自我暴露在非安全型那里就像凌迟一样的痛苦,回避很少表示自己,讨厌另一半管太多,过于关注他的私生活他就会不爽。
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他安全感缺乏,不会轻易相信自己的伴侣,而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安全感和信任感之上的,导致与回避建立亲密关系很难。(试想你的伴侣跟你忽冷忽热,忽近忽远,什么都不肯告诉你,永远跟你保持距离,就好像平行线一样,你跟他时间一长感觉自己谈了一个假恋爱,结了一个假婚,这样的相处方式更像是普通朋友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感觉)
8.《假性亲密关系》,表面和谐稳定,相敬如宾,其实没有深层次感情接触,貌合神离,没有稳定的亲密关系,彼此难以建立信任,最后以亲情的形式相处下去。为了子女苦苦维持的婚姻,两个人之间没有感情基础,更多的是厌恶,这是不健康的亲密关系。不安全人格就会这样。父辈们只认为爱情变成亲情,就是错误的认为假性亲密关系当成感情必然的归宿。
8.回避的自卑,自负
自卑与有爱的原生家庭,轻松的家庭氛围,无条件包容分不开的。
父亲过于严苛,让孩子谨小谌微,与父亲期待的自己相差太大,在孩子心理扎根。
精神上,情绪不稳定,父母催促孩子就烦,不考虑孩子喜欢什么,不平等,不尊重,孩子对父母有逃离的情绪。
一边是现实之中不被父母认可,一边是幻想当中完美无缺的爱,回避的自卑和自负就是产生的,因为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觉得自己十分完美,与人梳理的关系,模仿社交的高超伪装让他们应对生活和社交总能给人非常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回避形成原因。
9.回避好面子:不安全依恋表现更严重
受到内在自卑感驱动,对尊重和肯定的诉求非常强烈,幻想中完美的自我也是需要时时刻刻加以维持的,这种完美自我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动力,不安全人格的人好面子,幻想中完美人格容易受到冲击,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失败,别人没说自己就已经痛苦了,别人再说,自己早已经炸毛了。
别人对他的否定,眼神,言语,对他造成巨大的伤害,非常非常希望被认可的,被他人认可才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回避和焦虑都是外源性自尊,通过外部建立自尊,其实是自己不了解真正的自己。
10.习得性无助:是对过去痛苦也会在将来事件当中重演的一种刻板现象。
你经历过去的事情和人和未来遇到的人和事情并没有相关性。但是对于焦虑和回避来说,过去那些痛苦和不被爱,不被认可的过往一定会在未来继续出现,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哪怕遇到真心对待他们的人。真的会让他们快乐的事情,他们也会抱有这种消极和拒绝的态度。他不会心安理得的去接受。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美好事物总是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人,好的事情以及真诚的帮助,他们宁愿在暗无天日的这种自我封闭的世界里面继续待着,自己继续痛苦,也不愿意去尝试走出来,接受眼前的这种温暖。
11.独立,抗拒社交。
进而回避,内心信奉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己他是可以面对一切。他自己只能靠自己,如果说自己都做不到,那就不去做。如果说让他们向别人提出这种需求,他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觉得你们自己不去做那种事儿,也不会向别人提出帮助。因为一直以来的这种经验,就告诉他们,是不会有任何人去帮助他们的,你只要提出了这种需求,他一定是会拒绝的。所以。他就会觉得什么呢,要么是自己去完成,要么是放弃,虽然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但是对于回避来说,它的这种社会属性是非常低的。也是因为这种。他总喜欢一个人,习惯独来独往。有很大一部分回避。他是拒绝社交的,比如说和朋友一块儿去唱K、打篮球啊,他们更喜欢宅在家里面打游戏,撸猫,追班。
12.情绪变化快。
回避型的人呢?他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淡定,可是在他回避这种淡定的外表之下,往往就是翻江倒海的这种情绪波动,只不过这种波动,它不会展现给任何人。
因为在他情绪不错的一个情况之下,他自我感觉很良好,所以也愿意跟另一半或者是跟其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
你在回避情绪不好的时候,他习惯性的就是沉默和逃避。可能这个时候,你们并没有发生任何的这种矛盾,但突然他就是不说话,或者是离开了,甚至消失的时间可能是几小时,甚至几天,一两个月,那这次期间,他们就是在进行自我的一个思想斗争,消化负面情绪,以及让自己平静,做让自己平静的事情。回避,在因为有人闯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时候,他会很挣扎。一方面需要这个伴侣一直能够和他在一起,另一方面,内心的这个声音去告诉他们,你不要相信这种任何人。就是你的伴侣会总是会离你而去的,你不配拥有爱情,他这种两股力量啊,他是互相拉扯,让他们难以保持理智,更没有办法去面对自己伴侣,所以回避也不会轻易做出承诺。毕竟连他自己跟你走到哪一步,他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你逼着他。跟你确定男女朋友关系,或者是去扯证,这不是胡闹吗?因为他还在解决安全感问题,依恋层面的这种问题,你都已经开始要确定关系了。开始搞这种亲密关系了,这肯定是会脱节的。
13.内心矛盾。他渴望亲密关系,但是又拒绝亲密关系。
其实回避是非常拧巴的,他一方面给人的感觉是我不太喜欢亲密关系,甚至给人一种拒之千里之外的感觉,一方面呢,他又去跟人暧昧啊,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是希望进入亲密关系的。因为每个人对亲密关系的需求,他都是本能。当然回避,他也不例外,只不过说过往的这种经验告诉他。你想要爱情,它是不可能的,你是不配拥有爱情的。你想想,这么多年有人爱过你吗?你父母都没有,更何况别人呢?所以说回避既想拥有爱情又不敢拥有爱情。就如同。伸出脑袋看米袋里的这个老鼠一样。他们饿的要死。但是却怕跑出来被抓住。所以他们希望你能把米袋子拿过来,放到这个洞口,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开心,也就是说回避喜欢主动的另一半,如果说他走一步,你走一步,一直是这样。那么这段感情他依然是难以进行下去的。可能说你要走出十步,20步,回避才走出一步。因为他是需要1万%的肯定眼前的这个人他是真的不会离他而去,他才会慢慢的接近你。当然,这里说的是你要主动,并不是说只控制回避,而是充满善意的对他们好。对他有包容付出且不求回报。而且能做到。
12.自卑又自负。回避自卑的时候,他是不会表露出来的。但是非常明显的表现是什么呢?在关系融洽的时候呢?他会突然冷淡。
或者是没有惹到他,但是他却沉默不说话。关系冷淡到这种,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的这种防御机制。过往的那些经历,他潜意识的那些经历,是在不断的去提醒他们,你不能付出,如果说你付出了,你一定是会被伤害的,因为你不配得到爱情,你付出了就会被伤害。你一定要赶紧退回来。就是有时候没有去惹到他,他沉默的时候,他也会想,我怎么会配得到呢?对方喜欢我什么呢?我自己都不喜欢我自己,怎么可能有人会喜欢我呢?他一定是骗我的,所以我不能相信她,所以此刻的回避呢,他就会陷入到这种自卑。可是当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他又恢复了社交,也愿意去跟你走近。并且呢,希望在你身上体现自己的一个价值,希望你能够去夸奖和奖励他。他也会在这段关系当中做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啊,希望能够征服你。
13.喜欢冷暴力。这可能是大家对于回避型了解的最多的一个特点。
可以说大部分回避他都会有冷暴力,冷暴力对于回避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防御机制吧,他是从最初应对母亲的这种喋喋不休。父亲的这种批评谩骂,到后来应对别人让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冷暴力可以说是让回避他用的炉火纯青了。他自己是非常知道冷暴力这种方式是伤人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是冷暴力也属于一种家庭暴力的一种。属于对伴侣的这种精神上的虐待,也就是说回避会因为成长的不够彻底。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好,所以会把回这种冷暴力这种形式,直接用到自己另一半身上。
而另一半就要遭受这种精神上的虐待,而回避在进行冷暴力的时候。自己可能也是矛盾和痛苦,但是他没有勇气去沟通。因为沟通可能就意味着两个人要争吵。意味着被对方完全控制。这会让他们更害怕。所以冷暴力。他们也不愿意进行真正的这种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就是宁愿冷暴力,我也不愿意跟你进行正常的一种沟通。当然也有一部分回避。在进行冷暴力的时候还是非常暗爽的。因为这种手段,让他们逼疯了不少人。所以说在双方并没有发生冲突的时候,回避,他依然也会去玩消失,当然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冷暴力,而是他的这种回归状态。他们在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对抗,在挣扎着说服自己,我要去接受你。当然,也有可能是试探看他在做任何回应的一个状态下,你是否仍然存在,如果说你走开了,那回避会跟自己说,看吧,果然他们就不就不喜欢我。你跟我印象当中的一模一样,我真的是不值得别人去喜欢的。看来我的这种不付出他也是对的。回避突然消失跟冷暴力它也是有区别的。虽然说都是不说话,不回复,但是他们初衷和心境是不同的。
14.挑剔另一半。
回避会去挑剔自己的另一半,在回避的幻想当中自己的另一半,他是完美无缺的,冷静、睿智、完美且能力出众的,可远观而不可亵。只有这样的伴侣才能够与他进行结合,而现实生活当中并没有这样的人吗?所以可以说回避的这种恋爱观往往是不怎么接地气的,他们与现实生活当中的人进行接触,并且逐步进入恋爱的时候,回避就会发现对方身上的这种缺点。但是回避并不会引起这种冲突,或者是向对方提出改变诉求等等。比如说。对方情绪不好的时候。说话声音很大,让回避不舒服,那正常来说,你就跟对方说,控制下自己情绪就得了,说话声音小声点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回避那里。那正常来说,这个他这种需求他是不会跟另一半提出来的。他会避免冲突。也害怕提出需求被对方拒绝,所以他就会默认对方这是他的缺点,他是无法改正的,于是心里面就默默的给对方减了分。而此时对方也并不知道。而且能回避也不会说因为这种对方的缺点而表现的很不满,往后对象被这种回避减的分越多。所以说现现实当中的女孩子怎么能够跟他们配得上呢?所以很多回避的另一半都是遭受了这种断崖式的分手,也就是说本来还甜甜蜜蜜,比如说上午两个人还逛街看电影,突然下午就猛不防的就收到回避信息,我们不合适,分手吧。那这个行为背后的机制又是什么呢?其实对于回避来说,另一半的介入,它是属于闯入者初期相互吸引。回避也希望通过对方的这种回应感受温暖,但是一旦对方跟回避的距离不断接近,回避就开始感受到被入侵了啊,有这样的一种压力,因为他习惯了一个人,所以对于入侵者,回避的反应就是很难受,很有压力。很希望去解脱,所以此刻回避心里想着就是分手,但是分手要有理由啊,所以他们就会不断的去关注对方的这种小缺点,等这种缺点累积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回避就必须开始说服自己了。对方不行,配不上自己,分手吧,期间可能还有其他难听的话。就是刀子嘴这种情况其实都是在逃避亲密关系,而潜意识层次里面呢。还是因为自卑?简直是告诉他不配拥有爱情。所以怕对方先甩了自己,于是呢,他就会做出先去甩了对方的这种举动。这样可以保证自己不去受伤害。
而又因为回避,一直陷入到建立吸引力,与对方暧昧、深入接触、挑毛病、断崖式分手的这种循环当中。所以回避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渣男。但是他们跟渣男不同的是什么呢?他们不会去骗色,当然回避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进入到这种死循环,他们是靠潜意识行动的。意识层面,他是无法进行自我控制的。
15.害怕冲突。
很多回避的原生家庭里,都有一位脾气暴躁的父亲或者是母亲,而父母之间的这种激烈争吵还会对处于幼年时期的孩子呀,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孩子会在潜意识里面害怕冲突,那这位情绪不好的父亲或者是母亲与孩子进行交流时,也没有办法去正确的控制情绪。很多本来就是关心的话语,却被他们用情绪激烈的言辞说的像指责一样。所以在回避心里。起伏情绪比较大的另一半,会让他们敏感的察觉,并且迅速的展开防御,也就是回避,因为害怕争吵。所以他们可能在伴侣当兴师问罪的时候就已经躲起来了。
在他们内心当中,是没有办法去承受任何的一个冲突的。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氛围当中长大的,他是真的不想继续再听对方就大吵大闹了。
15.不喜欢提出要求。
这个理解,理解起来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因为从小到大。正当的需求总是被忽略,所以在与他人进行相处这个过程当中,哪怕真的是让对方帮忙。回避也会在开口之前去做好心理建设。他就会这样想,算了吧,我说了让他帮我,他也会拒绝我,我还是自己想办法去做吧。而事实是,大部分人他其实都会去乐于帮忙,因为你提出来要求会满足对方的这种被需要的价值。也是可以证明对方是有价值有途径的。只是回避自己,心里面会先消极的觉得,对方不一定乐意帮助自己,先入为主的这种消极体验是回避在面对别人时首先想到的。
16.具有优秀的特质或者是艺术天赋。
回避大部分人,他都是非常自卑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够完美。诉求父母听不到,没有任何人肯定。也是不被平等的对待,那自己要怎么做呢?于是他就开始幻想自己要变得非常完美,并且觉得只要自己变得完美了,父母就能够去给予肯定,所以回避为了得到肯定,他一定会拼命的去做好一件事情。其实很多学霸他都是回避型的那种,可以专心致志在某一方面拼命证明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未来的学霸,可以说很多回避在事业上或学习上。包括艺术上都是有一定的造诣的。而这些自身的优势会成为他们的这种吸引力。因为谁不喜欢事业有成,并且低调有才华的人呢?
17.敏感细腻
因为从小回避就是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以及承载父母情绪阴晴不定的这种环境之下长大,所以回避对于他人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那这种敏感呢,会让回避无时无刻的觉得处于一种担忧的状态当中。别人一个眼神,一个玩笑,一句抱怨。总会让回避觉得是自己有问题,自己做的不够好,导致他人会有这样的反应,而自己的情绪往往又被回避压下去了,过分的脆弱。他的这种自尊也会在不断承载他人的情绪这个过程当中变得越来越低。
而且,因为敏感。希望自己能够做好,让周围的人舒服。也为了获得认同,回避还会给人一种很乐于助人的感觉。因为回避,回避,他是不懂得如何去拒绝别人。他人的要求,即使会不想去做,他也会帮着去做得很好。因为害怕情绪反应和冲突,所以,他会乐于助人。甚至是主动。去付出的这种姿态出现到他人的身边。可是对于回避来说。他做这些并不开心。因为他满肚子这种负面能量只能是自己消化,甚至是抱怨给别人,也就是自己亲近的人。
…………………
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心理学上,分析依恋风格的时候,经常是会分析原生家庭的,所谓原生家庭,它指的是孩子小时候生活的家庭,主要是指孩子和抚养人之间的关系,那为什么?原生家庭我要放在前面去说呢,因为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在儿童辨别能力尚未建成的时候,抚养人对他的态度可以是直接影响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抚养人的三观也可以直接影响他的三观。如果说略微懂儿童心理学的人可能就会知道,零到三岁是婴儿和母亲建立依恋关系的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婴儿。他的正当需求如果说被母亲忽略了。孩子就会从主动提出需求到不再提出需求,进而远离疏远母亲。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正当需求他会越来越多,此时初步的认知也已经形成了。孩子依赖母亲,依赖母亲和提出需求,他是本能与天性。但是此时孩子如果说没有被父母接纳,他的正当需求,他被拒绝了,没有获得来自父母很好的一个照料,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此时他们就会认为,我是不值得被爱的,我是没有人值得信任的。我只能躲在自我的一个空间里,没有任何人可以喜欢我,我只能靠自己,于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很容易显出这种孤僻和内向的一面,这就会导致孩子以后产生这种回避性依恋的状态,并且呢?无法与父母进行接近,无法正常沟通啊,喜欢自己躲起来的这样的一种表现。
那么另外一种情况是什么呢?就是父亲或者是母亲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或者是本身就具有完美主义的这种倾向。那么他们就会在孩子自己的身上去挑毛病。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特别完美,比如说父母会跟孩子说,你怎么就考了90多分,你看隔壁家老李的瓦啊,次次100。
你说你干什么能行?或者是批评孩子,你说你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戏,啥都不干,你就知道这样以后出去要饭呢?再或者你看你洗个衣服磨磨唧唧还弄一地水,衣服没洗干净我还得擦地啊,你真笨等等等等,就是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不能够很好的去控制自身情绪,而且直接把孩子当成情绪发泄的一个垃圾桶。通过指责、谩骂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去进行说教,因为没有平等和尊重,没有有效的进行沟通,所以孩子只能接受来自父母的负面情绪,而此时他们心里想法就是,我的父母不爱我,我做什么都不好,我一无是处,我的父母总是骂我,我很想逃离我的父母,可是我爸妈对我还是挺关心的,但是我就怕他们说我,我讨厌他们骂我,我希望他们能够好好的去跟我说话。因为我无法接受来自父母的谩骂和指责,那么到后来,孩子又学会了沉默,去抗对父母充满情绪的这种歇斯底里,并且因为害怕他人的情绪,而变得异常敏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感情当中。总是用沉默去对抗。你跟他的一个争吵,很多女生不明白,他跟我争吵多好呀。
原因其实就在这儿,为什么很多男人都喜欢用沉默呢?希望大家听了这个之后,能够好好儿的去想一想,然后再去埋怨啊,对方这个时候跟我争吵多好啊。
家庭影响
(一)父母时常吵架,原生家庭不和谐也会影有影响。如果说父母在沟通问题上并没有学会好好表达,那么他们可能就会采取这种吵架或者是冷淡的一种方式,甚至是出现家庭暴力,正会给年幼的孩子造成这种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会本能地厌恶这种吵架的沟通方式。但他也会去模仿这种冷战的方式,显然这两种沟通方式都是冷暴力沟通,但是孩子他没有这种分辨对错能力,他只会一味的去进行模仿,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的通过情绪用这种冷暴力来去表达需求或者是不满,也会通过冷暴力来表达拒绝或者是不满。他们一方面害怕父母和其他人用情绪激烈的言语。
(二)单身家庭孩子。我也想说句公道话啊,因为你喜欢的是这个人不管他们家里面任何的事儿。并且也不是说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有这种问题,这主要是看父母离婚对孩子影响的一个大小,而且还要看个人调解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单亲家庭他的孩子都会有心理问题,我们不能说一棒子就打死啊,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一方不在身边,所以很容易没有安全感。照料自己的父亲或者是母亲,突然换成了继母或者是继父,很容易让幼年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就是频繁跟孩子更换,嗯,养育者,哺育者,会让孩子很难建立安全感。因为无法想想象啊,对自己父母。无法像这个对自己父母啊一样去对待继父继母。又会觉得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跟另一半,嗯,这个离婚导致自己失去亲生父亲或母亲,所以孩子此时他就会倾向于逃避依恋关系,他就会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需要母亲的关怀的时候啊,母亲不在,或者是需要父亲给自己涌现的时候,父亲不在,所以就很容易导致没有安全感,没有担当,也很难去相信别人以及建立信任。
(三)重要的亲人离开。
所以说,回避会告诉自己,对任何人都不要去投入感情,他们总会觉得你是会离开的。只有爱自己才是真实和安全的,因为我不需要跟任何人去建立依恋关系或者亲密关系,我一个人可以过的很好。回避他是真不是他冷漠,他不重视感情,相反,他是太看重感情了。
(四)父母外出工作或者是孩子寄养。
有一些孩子可以说是物质条件非常不错,但是孩子却并没有得到非常自信啊,表现得非常自信或者是幸福。他后来才发现。这些。
孩子年幼,基本上父母他是不在身边的。陪伴呢,它是非常少的啊,外出打工或者是经商的情况比较多。
因为各种原因,又不方便把孩子带在身边,所以很多孩子是由亲戚或者老人抚养长大的。因为从小并没有与父母建立这种深厚的依恋关系。这孩子从小到大也就习惯一个人,所以他就变得孤僻了,不太喜欢与他人进行接触,比如说在一个家庭当中父亲会教孩子责任与担当,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母亲会给予安全感,引导他们懂得爱与被爱。因为没有与父母建立这种天然的依恋关系,所以孩子就很难获得安全感。他会显得畏惧,甚至是表现的特别的任性,或者是腼腆孤僻。更不愿意与他人进行高交流,就是寄人篱下或者是老人抚养长大的孩子,也是很容易出现回避的。缺失的爱,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引导。他都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儿童心理问题。
(五)情感创伤。
就是还有一些呢,是被前任所伤,遇到渣男渣女欺骗感情,或者是前任劈腿。导致一个人对感情抱有怀疑的态度,以至于开始逃离感情,逃离亲密关系。因为害怕再次受伤而表现出回避性依恋,因此呢,无法正常的去进入到下一段亲密关系当中。如果说与焦虑型人格的恋人相处啊,面对焦虑型人格的伴侣并步步紧逼,可能也会将安全型依恋的人变成回避。当然也有焦虑变成回避,然后这种自己也转为回避的人。
(六)这个其他的原因。
还有呢,就是学校期间他会遭遇冷暴力,因为小时候,呃,校园暴力,因为小的时候没有能力去。嗯,保护自己,所以呢,被欺负的阴影啊,会不断的重演,因为害怕再次被欺负,所以就倾向于回避,此时可能会有恐惧心情就形成啊,恐惧性回避。
比如说曾经有被欺负的经历,遭遇过重大的创伤的,不可能导致一个人性格去发生转变,都会成为回避型人格。以至于别人。
啊,无法靠近,无法去相信别人。然后再一个呢,是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背景都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