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一生平淡,生于宫禁内,死于宫禁内,鲜为人知,他就是狸猫换太子里作为配角的太子。宋人认为“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为“仁宗”的君主,宋朝名臣王珪撰写仁宗挽词“庙号独称仁”。朱熹老师刘子翚赞:“仁宗之仁也,三代而下,一人而已。”元人赞他:“《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一个“仁”字是史家对赵祯的盖棺定论,也是儒家对一位君主的最高评价。
仁宗少年时刘太后垂帘听政,亲政后深感君权、相权和台鉴之间的制衡、制约。他的仁心表现在半夜要挨饿、游园要忍渴,因为不忍宫人受罚;维护礼制、容忍台鉴,多次被迫将心上人送出宫外、放弃自己的喜爱之物。由此看宋朝君权很不自由,所谓的“皇权专制”只是与“贵族共和”相对的概念,指君主积极介入日常政治决策,并不可以独揽朝纲。仁宗一朝全面展示了宋朝的政治体制,他开启了一代圣明之治,其朝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只列举下我听过的):名臣吕夷简、范仲淹、杜衍、庞籍、包拯、韩琦、富弼、文彦博、种世衡、狄青等;还为神宗、哲宗及徽宗朝前期养育了一批人才,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吕惠卿、韩绛、韩维、韩忠彦、范纯仁、范纯礼等。文学家柳永、苏洵、欧阳修,苏轼、书法家黄庭坚、蔡襄、绘画家王诜等。经学家孙奭等、理学家胡瑗、孙复、李觏、石介、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等,史学家范祖禹等、科学家毕昇、沈括等,都是名动一时、青史留名的一流人物。
用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第一句话“太上,下知有之”(最高明的统治者,百姓仅仅知道他的存在,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来总结下宋仁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