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D26#
阅读时间:2021.9.26
阅读书目:《宋仁宗:共治时代》
本书作者:吴 钩
我见:
01、对宋仁宗并不是很了解,在历史上好像并不是很出彩,没有特别多的传说、故事,也不是开国皇帝。但是这本书封面上的这句话是:“世人都道他平庸无为。终生困守京城,爱恨不能自主,战战兢兢。谨守皇帝本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殊不知,正是他的万事不自由,才成就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
02、怎样的一个仁宗时代呢?
→比如唐宋八大家”里边,有六位是宋朝人,就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全都是在仁宗时代出现的。
→比如在学术界,宋代可谓百家争鸣,形成了关学、濂学、朔学、洛学、蜀学、新学、象数学诸流派,这些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都生活在仁宗朝。
→比如“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也是仁宗时期的大学者。政治界不但有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领导“熙丰变法”的王安石、章惇、吕惠卿、邓绾,还有主导“元祐更化”的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苏辙等这些旧党中人,都是从仁宗时期崭露头角的。
→比如在科学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当中,有三项都出自仁宗时代,就是我们说的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
仁宗朝的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可以比肩。
03、一次仁宗皇帝在御花园里面行走,发现皇帝“屡回顾”,就是走着走着老回头看。回到宫中马上说,快拿熟水来,快给我喝点凉白开。皇帝说,看见提水的人没跟上,但不能说。一说,这个人就要被治罪。仁宗皇帝说,不要给他惹麻烦,所以就算了。这是仁宗皇帝对属下特别体恤。他不愿意杀人,甚至不愿意给手下的人惹麻烦。因此在他没有完全当政、刘太后还在垂帘听政的这段时间里,他获得了大家很多道德层面的认可。
04、皇帝、台谏官和政府是相互制衡的一个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这个设计当然有它的好处,就是大家不能够为所欲为,但这个设计也会有它的问题,就是所有的人干得都不长久。
05、皇帝“开天章阁”。什么叫“开天章阁”呢?就是皇帝专门把天章阁打开,把所有的大臣们叫到天章阁中来,给他们放好纸笔,问治天下。也就是问大家说咱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我现在希望大家能够给建议。然后,范仲淹和富弼写了《答手诏条陈十事》,回答皇帝提的这个问题。他们写了一个万言书,也就是将近一万字的一篇文章,这就是庆历新政最重要的文件。《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核心是什么?改革你的人事制度,一定要让人力资源部门发挥作用。哪些官员干得好,哪些官员干得不好,一定要清清楚楚,要有考评。
06、在至和三年,也就是1056年的时候,皇帝大概四十六岁。有一段时间皇帝突然精神失常,就是得了病,可能是一种轻微的中风,嘴里边经常说胡话,把大家吓得要死。这个事情就让大家觉得立嗣(仁宗没有儿子)更加重要了。
然后皇帝把年号从至和改为嘉祐。嘉祐在历史上很有名,叫作嘉祐之治,这段时间是宋朝发展最好、最和平、最富庶的时期。
嘉祐二年贡举的时候,欧阳修做主试官,他最重要的举措是淘汰了太学体(9.28听《欧阳修传》这本书)。之前的太学体写得都像八股文似的,就是讲究辞藻的华丽,但是没有什么实质。欧阳修把它全部淘汰,让大家用平常话写文章。这一次贡举,选出了苏轼、苏辙。这一年人才辈出。可能是历史上所有的贡举当中,选拔人才成功比例最高的一年。嘉祐二年的进士科状元叫章衡,名气并不大,但同榜进士中却诞生了多位未来的政治文化精英,比如苏轼、苏辙兄弟,曾巩,文武双全的王韶,理学家张载、吕大钧,未来熙丰变法的骨干吕惠卿、邓绾、张璪、林希、曾布、蒋之奇,保守派名臣朱光庭、梁焘等等,可以说嘉祐二年的贡举群星闪耀,照耀了北宋半个世纪的星空。
07、这次贡举的成功除了欧阳修有伯乐之功,也应归功于范仲淹昔日推行的庆历新政。新政中有一项举措为“精贡举”,含教育振兴与改革科举考试两个部分。朝廷在国子监设太学,又在地方州县遍设官学,史称“庆历兴学”。从庆历兴学到嘉祐二年,有十余年时间,苏轼、苏辙、曾巩、王韶、张载这些嘉祐二年的进士,都是在这十余年间接受教育的,这就是范仲淹在北宋所留下来的功绩。这一段时间叫作“众贤在朝”,就是朝堂之上有大量的贤臣,包括我们说的二苏、年轻的王安石、司马光、包拯、韩琦、富弼、欧阳修、范仲淹等等。
08、在嘉祐年间,就是我们说真正实现了垂拱之治的一个时代。能够实现垂拱之治的重要原因,就是仁宗皇帝让这些大臣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命令常常得不到执行,但也没关系,当他能够把权力和自己的大臣们分享的时候,整个朝廷上的气氛就变得很活跃,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努力地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
我思:很庆幸听到这本书,以前对历史是模糊的,对历史的人物、朝代、关系都是因为不清楚,而从没有如此立体去了解历史上的人,也没有第一次感觉历史有血有肉,自己看真的很难,而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很多的可能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