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88,9-7-3,万章章句上7-3》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今天是丁酉年戊申月丙申日,闰六月十六,2017年8月7日星期一。今日立秋。
上一节,伊尹以道自乐,拒绝成汤的聘请。然而,成汤也是圣人,当然有识圣之智,对于伊尹,他敬重有加,必欲请到,所以,一次没请动,第二次再去请,仍然没请动,第三次再去请。第三次触动了转机,伊尹为之幡然改变态度,
这一节的内容,正是伊尹改变态度时的思想言论,我总结为一个中心,三位一体。
一个中心是真理思维,即,伊尹秉持的仍然是尧舜之道,伊尹改变态度并不等于他改变原则标准,所以一以贯之的仍是尧舜之道,尧舜之道不是"有用思维",尧舜之道是真理思维,这个中心始终一贯,所以叫做一个中心。伊尹的第一句话:"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说的就是"一个中心",他的意思是说:"与其隐居在田野中,把尧舜之道当作快乐,不如⋯"也就是说,无论身处田野当农夫,还是位居庙堂当首相,都是同一个道。
后面的三句话,我总结为"三位一体",即,一个中心"一贯而下的"三位一体",这三个位格分别是"君"、"民"、"吾"。伊尹接着说,虽然在田野中,对尧舜之道充满心得体会,但只是诵说向往而已,与其这样,不如入世干一番事业,发挥学到的学问,使君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使民享尧舜之民享到的安乐,使我亲眼见证尧舜那样的盛世。
由此可见,农夫身份的伊尹气魄照样很大。常言道:财大气粗。没钱还这么牛气冲天有天理吗?有。
学问大就会气魄大。
杜甫有一句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个气魄跟伊尹仲伯之间,丝毫不差。吹牛的吧?杜甫的政治才能和成就能和伊尹放一起比较吗?能。伊尹是成功典型,杜甫是失意典型。只是时遇而已。研究杜甫的一生可以看到,他的政治生涯虽然失意,但从未损耗半分气魄。如果学问没做到这个份上,那他和巷子里走出来的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说,照顾好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活,那是普通人的本分,而有志于成为学问家,则不能止步于此,甚至不能顾及这些,如果以此为目标,那么,蚂蚁也懂得安顿下来并且分工有序地储存过冬的食物。所以,一个人很顺很风光的时候很难品出做人的味道,倒是穷途末路百般拂逆的时候能看出一个人的风骨节气,杜甫说"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年轻时一起读书考试的那些同学,人家现在都有了高官厚禄,而我已是出了四十奔五十的人了,却依旧那么穷困潦倒,所以很容易被那些混得不错的"同学翁"所取笑---像你杜甫这么傻这么笨的人偏要‘忧黎元’就是替黎民百姓发愁,你为什么不先自己想办法发财呢?你怎么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你怎么混得这么糟!"
"所以在衰乱之世,当社会风气败坏堕落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你若不想跟着堕落败坏下去,就要有极坚强的毅力站住你的脚跟才可以。因为举世的风气是如此的,你不跟他们走大家都会讥笑你,这时候你能站稳脚跟吗?当然,这首先要看你把个人的价值建立在哪里。有人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就把价值建立在周围的事物上,建立在物质的享受上,建立在别人眼目的衡量之中⋯⋯很多人都是如此,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战胜这一切。因为人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之中,如果你真的因为物质不及别人而被别人看不起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战胜这一关,往往在这种逼迫下,自己也只好不择手段地去找一条谋求金钱的道路了。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品格、价值、心灵的人才能坚持得住,所以杜甫说:我虽然被‘同学翁’所取笑,可我还是‘浩歌弥激烈’,他们的取笑不但没有使我转变到他们那一面去,而且使我原有的感情更加激烈,使我的诗篇更加慷慨了。"(摘自《叶嘉莹说杜甫诗》)
本节讲了"一个中心,三位一体"。
一个中心是真理思维。
三位一体:对上"致君尧舜上",对下"再使风俗淳",中间就是气贯云天的学问家。
伊尹、杜甫,时遇、成就迥然不同,却让世人领略到同样的凛然风骨。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