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傅首尔曾讲过一个她的故事:
“我十岁那年吃到了人生第一块生日蛋糕,奶油又香又硬,我妈在我旁边看着我吃,告诉我这个蛋糕有多贵,为了满足我这个愿望,她得吃多少苦。”
被父母的牺牲感、愧疚感绑架的孩子,哪怕从父母那得到的是礼物,也是带刺的礼物。
案例三分析:
在以上案例中,妈妈就是付出者。
在很多中国家庭中,妈妈常常扮演这样的角色。她们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每天忙里忙外,没有时间娱乐和休息。
孩子和爸爸就成为了索取者。
孩子不听话了,妈妈就和孩子讲自己有多辛苦多不容易;和丈夫吵架了,就强调自己的牺牲和价值,控诉对方对家庭贡献少。
付出者的三个特点——
1、 喜欢强调自己的贡献。
比如帮儿子儿媳带孙辈的老人,经常挂在嘴上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2、 容易否定他人的付出。
有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学习成绩不理想,认为孩子一无是处,对孩子的亮点视而不见。
3、 在关系中有更强的掌控感。
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每天无微不至照顾孩子,满足他的所有需求。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需要自己空间的时候,作为付出者的妈妈就会和孩子哭诉自己为他付出了多少,让孩子不敢再脱离妈妈的掌控。
所以胡老师经常说:溺爱是一种牺牲自己的付出,它的目的是更好的控制。
如何与付出者相处——
1、 肯定付出者的价值和贡献。
2、 承认付出者的重要性。
3、 好的关系是价值互换,付出者同样渴望被看到。
我们承认了对方为我们提供的价值,也要告诉对方我们愿意为对方提供价值。
比如告诉对方:“我很在意你的感受,如果你愿意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也很希望能为你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