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年级小朋友们学习了谁轻谁重这一课。我展示了一幅两个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询问孩子这两个小朋友谁轻谁重?你是怎样判断的呢?小朋友们都能准确的回答出来,并且让我惊喜的是,小朋友在回答时,不仅仅只是说“男孩轻,女孩重”,而是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穿粉色衣服的、头发长长的女孩子,黑色格子衬衫的、头发短短的男孩子等。说明孩子们正在无意识地习惯性地使用之前学习过得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来对身边的世界进行探索。并且大多数孩子能够很自然的使用或在老师的提醒下用上“我认为...原因是...”等等固定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接着我提出了要加大挑战难度,准备了五种不同的物体来请大家比一比他们的轻重,让大家先预测下,看谁是预测小能手,预测地最准确,并将自己的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在预测前,我提醒他们是随意排个序就算预测了吗?有小朋友就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说不是,可以根据常识来判断,比如:大橡皮肯定比小橡皮重,乒乓球他们玩过,和上节课用过的小木块比更轻等等。然后请了几位预测结果不同的小朋友分享在我们的班级记录表中,然后全班共同观察讨论,认为直接预测不够准确,需要用上更科学的观察方法,如用手掂一掂等。当然也有会思考的小朋友说可以用天平、电子称等,我表扬了他们的好办法,然后提出了新挑战,能不能先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忙呢?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同意了。本来我准备和小朋友们好好的讲一讲如何比较五个不同的物品,因为去年的一年级小朋友就出现了不会比较多样物体的问题,结果今年因为课堂时间原因,我就只提了一句,把器材发给孩子们,他们就自己很快速的比较出来了。后面的几个班级也是这样,让我发现有的时候放开手会更好,有时候老师看似考虑的很周全、详细,但是完全没有必要,讲的过多反而会浪费时间,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并且我问了那些实验速度快的小朋友他们是如何比较的,有好几位小朋友说他是在预测的基础上直接进行了比较,掂了以后有问题的,就直接改变排序,就很快速的比出来了。也启发了我这种好办法,后面的班级中我也提醒了孩子们可以这样来更快捷的进行比较,节约了一些时间。
比较完成后,我再次请了几位小朋友将数据汇总在黑板上,孩子们观察,得出结论:用手来掂还是不够准确,因为每个小朋友的标准不同,就和之前我们用手来测量一样,因此可以借助其他的工具来帮忙。从而引出了新工具天平以及标准物回形针。我给孩子们介绍之后,就请他们再用天平来比较物体的轻重。但是我发现,回形针太轻了,孩子们用起来太费时间,于是后面我让孩子们先用天平来比较五种物体的轻重,然后我再来演示用回形针称量。最后将四次称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后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得出结论:天平称量的结果比直接预测和用手掂的结果更准确、更科学。最后我展示了两个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塑料碗和陶瓷碗,询问孩子们:这两个碗一样重吗?先交流,再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根据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依据,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发现相同大小但材料不同的物体可能轻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