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年4月7日,是我们马范桥知青下乡插队落户五十周年纪念日。
半个世纪过去了,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人生已过大半,许多的往事如过眼烟云,记忆也在不断的丢失模糊,唯有那段我们在马范桥的日子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时光无情流逝,光阴冷漠冲刷,却始终无法磨灭我们心中留在马范桥的青春印迹。
岁月悠悠,每每想起马范桥,当年来到那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是那一群英姿勃发,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却已成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人。我们还是我们,我们的青春却已经早已不在了,我们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马范桥的土地上,唯有每年四月的清明前后,风就会轻轻的唤醒心中沉睡的记忆。
还是小勇首先提议,在我们马范桥插队落户五十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组织大家再回一次我们的第二故乡看一看,祭奠我们早已逝去的青春。小勇说:“去了就了却了我们的一个心愿,再看一眼我们奉献青春韶华的地方,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我们怀念马范桥,尽管那里还能想起我们的人可能不多了。”
二十年前,在我们下乡三十周年的时候,也是在小勇的提议下,我们回到了马范桥。那一次回乡,让我释放了胸中积攒了多少年的思念。十年前,是我们下乡四十周年的时候,很多的原因让我们未能成行,就在那之后不久,明山和毛孩先后离开了我们,这让我忽然明白了,一辈子原来很短,该做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做。这一次重回马范桥的活动,在小勇的组织下,大家都踊跃的报名参加,小勇还与现任马范桥村党支部书记刘小专取得联系,确定下来我们的行程日期:2024年4月6日。
马范桥村现属于河南省焦作市高村乡,1974年我们下乡那会儿,它还隶属于新乡地区,所以才会成为我们新乡市平原中学的下放知青点。我们马范桥知青点的这一茬年轻人前前后后一共有十九位,1974年4月7日和4月26日分两批一共十五个来自于平原中学的同学,他们是:郭振勇,李冀星,杨京辉,胡明山,粘杰,徐航,徐进,叶彦钦,靳路平,张春霞,姬巧玲,冯太凤,张官美,袁惠明,闫杰玲。1976年8月来了两位修武县的知青,马江涛,梁德军。1977年10月赖素荣,李丽两位来自新乡的女孩最后来到马范桥知青点。一直到1980年4月马范桥知青点撤销。
2.
2024年4月6日,我们十一个马范桥的知青踏上了重回马范桥的路程。郭振勇、粘杰、叶彦钦、徐航、徐进、闫杰玲、袁惠明、姬巧玲、冯太凤、张官美、赖素荣,汽车载着我们向马范桥飞驰,一路上大家都在回顾着马范桥生活的岁月,一点一滴的往事汇聚起来,我们谁也没有忘记那个留下青春的村庄,可是我们熟悉的人都还在吗?村子里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我们?如今他们生活的又怎么样?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回到过马范桥了。
通往马范桥的公路修建的非常好,沿途的景色也非常的好看,大片的麦田犹如绿色的海洋,一路上不断的看到自己熟悉的地名一闪而过,大召营、获嘉县、董村,当进入陈范桥时,车里的人们兴奋了起来,马范桥就在眼前了,当大家看到了马范桥的时候,更是纷纷激动的高声呼喊道:马范桥,我们回来了!
马范桥已经变得我们不认识了,村庄变大了,村子的主干道修成了柏油马路,路面宽敞平整,只是当年路边高大笔直的大杨树没有了,记忆里第一次来马范桥就看到路两边的大杨树遮天蔽日,春天里的树叶嫩绿嫩绿的泛着光,没有了大杨树,天空变得无比的空旷。路两边的房子都很漂亮,每一家院子都有一个高大的门楼,门头上牌匾写着“家和万事兴”,“天道酬勤”之类的题字,还有两三层的楼房,外墙面都贴着漂亮的瓷砖。
远远地看到村里路边站着一群人,当我们的车开近了,才发现那是马范桥的村书记带领着村委会班子,还有听说我们要来的乡亲们早早的就在村委会大门前等候我们。大家贴着车窗向外张望着,期待着看到我们熟悉的人,打开车门,村书记刘小专向我们伸来热情的双手,把我们这一行人接下车来。
见到了,我们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乡亲。这是当年负责知青工作的副书记刘金成,他已经八十八岁了,还是身板笔直精神矍铄,四十多年没见了,一眼就能认得出来他。那是赤脚医生小全,我们是同龄人,当年的诊所就在我们知青院子里。四队保管周老先生是我们的朋友小孬的父亲,小孬去世好几年了,已经八十七岁的老先生从村南头过来看我们。更多的人都认不出来了,五十年的沧桑岁月足以改变一切,大家互相介绍着自己的名字,那些熟悉的名字和眼前的人重合在一起了,渐渐的都想起来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一件件一桩桩重新回归到眼前,大家握手拥抱在一起,乡亲们还是那么的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