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对“亲爱的”有什么误解》作者: 蔡苏燕,她是专注研究“回避型依恋”的心理咨询师,擅长亲密关系中的危机处理,累积咨询时已超过1万小时。
这本书给出非常多关于“回避型依恋”的案例,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这一类人的情况,调整与人相处的模式,让彼此更学会爱和被爱的能力。
回避型依恋是什么?
回避型依恋者通常以为自己是人生的孤岛,不需要别人的情感支持,不需要亲密关系的维护,只要在自己安全的界限,就一切万事大吉。
回避型依恋者是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回避和远离的行为,他们往往不喜欢过分接近他人或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独处,保持自己的空间和独立性。
为什么会有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者是一种依恋风格,他们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回避、疏远和避免情感接触的倾向。
这种依恋风格可能源自过去的负面经历,例如缺乏关爱、被忽视或遭受伤害。
回避型依恋者可能害怕依赖他人或被依赖,他们倾向于保持情感独立和自主性。
这本书专门说回避型依恋者,以前没有觉察过这个问题,看过这本书了以后就觉得回避型依恋者,确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表现。
不管是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爱的缺失、爱的需求、爱的给予”几种情况中产生落差,造成彼此双方关系的不顺。
我要的不是你给的,你给的不是我要的。
这类人可能是在成长的环境,或者与父母的相互模式,等综合原因导致产生这样的情形,让人敬而远之,自己则躲在自己的安全区享受“孤独”。
遇到回避型依恋的人,我们如何相处?
彼此尽量表达的清楚一点,提出的需求能让对方能懂,多说明一点真实的想法。
如果自己还没搞懂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的时候,也可以暂时停一停,也没关系。
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来说,调整依恋风格可能是一个挑战,但以下方法可能有助于他们更健康地处理关系:
1. 自我认识。
回避型依恋者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觉察,意识到自己的依恋模式,从而调整。
了解自己的需求、恐惧和挑战,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互动。
2. 寻求支持。
回避型依恋者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与心理专家一起探讨和解决他们的依恋问题。
这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探索过去的伤痛,并学习建立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3. 建立信任。
回避型依恋者可以逐渐学习相信他人,并与亲密关系的伴侣或朋友建立起信任的基础。
这可能需要时间和努力,但通过积极的沟通、共享感受和经验,他们可以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信任。
4. 主动参与。
回避型依恋者可以主动参与亲密关系中的活动和决策,以增加与伴侣或朋友的联系。
这可以包括共同制定计划、参加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参与重要的决策过程,以增加他们之间的亲密度和合作性。
5. 改变思维模式。
回避型依恋者可以努力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例如认为依赖他人是弱点或害怕被伤害。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加对他人的信任,逐渐改变思维方式,并更积极地面对亲密关系。
这本书帮我们解读这一类型人说话背后的意思,当我们了解更多,沟通也会变得顺畅,关系也会更和谐。
双方都向对方靠近一点点,最后达到有效沟通,最后成为我要的,就是你给的,这样一个平衡的相处模式。
请注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以上建议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回避型依恋者。因此,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以获得个性化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