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依恋风格之间,其实存在一种互补关系。比如,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在自我认知中强烈而固执地寻求独立,而这种认知却会被那些需要依恋的人给破坏,令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感到浑身不自在。而与此相反,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其自我认知中对于亲密感的执念很深,这种对亲密的期待,往往会被他们的回避型伴侣打破。如此一来,某种程度上这两种风格的恋人会陷入一种循环往复、相爱相杀的状态,他们会感觉到,这似乎是爱情的魔咒。
在焦虑——回避型亲密关系中,人们往往很难获得稳固的安全型关系,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两人都充满了不安全感,双方的恶性循环,形成了令人窒息的桎梏。
当焦虑型依恋风格想要无限接近对方时,而回避型依恋风格,则产生了完全对立的反应。他们正在使用去激活策略,想方设法地和伴侣拉开距离,“压制”自己的依恋机制。这样一来,焦虑型的一方紧紧追赶,回避型的一方就尽力躲藏。一方的激活机制向对方的去激活策略步步紧逼,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亲密关系最终万劫不复,遁入“危险地带”。为了到达“安全地带”,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双方都需要寻找到减少危机感的方法,一方不要步步紧逼,一方也尽量减少逃避,才能携手走出危险地带。
在焦虑——回避型亲密关系中,容易出现一些典型现象:
1.“过山车”效应
关系仿佛没有一刻处于平稳期,总是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2.情感“跷跷板”
回避型恋人常常感觉自己比别人更独立,也会因此自信满满。而作为焦虑型伴侣,在依恋机制被激活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感到“低人一等”。在伴侣感觉渴望对方、十分无助的时候,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尤其感觉自己独立自主、充满力量。
3.长久不稳定
双方很可能长时间保持着对对方的不满,永远找不到一个令双方都感到舒适的亲密程度。
4.争吵只是假象,真正的问题在于,双方对亲密程度的不同要求。
5.最亲密的敌人
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一旦与回避型伴侣建立亲密关系,往往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冷漠和敌意。
6.落入亲密陷阱
总感觉对方不适合自己,然而一想到对方会离自己而去,又会陷入更加强烈的痛苦中。
无论从回避型还是焦虑型人群来看,都很难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万全之策,即使他们真的深爱着对方。如果忽视了亲密需求的差距,而放任感情自由发展,属于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一方,肯定会做出妥协,被回避型一方牵着鼻子走。
因此,即使两人的感情已经持续多年,如果双方不齐心协力进入安全地带,放任的结果通常是感情的万劫不复。
在艾米莉那个例子中,大卫通过各种微妙线索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与不在场感,让她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这是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在与回避型人群一开始交往就常常面临的问题。随着恋情的开始,若即若离的感觉也会应运而生。对方会打电话给你,但是时间却不一定;对方的确喜欢你,却让你感觉到他仍在游戏人生。而你,只能无尽地瞎猜下去。每当感觉到若即若离的不明确信号,焦虑型的人就会立马触发依恋机制,开始无限纠结于恋情。但这个时候,对方往往又会抛出一个浪漫的讯号,令人重新心潮澎湃,并且进行自我安慰,告诉自己对方是多在乎你,自己的心情也会恢复愉悦。然而,这种快乐往往非常短暂。很快,这种好消息又会变得模棱两可,令你难以捉摸,而你会再一次发现自己的心情堕入谷底,仿佛坐着过山车一样。而这时,你已经深陷在怀疑中难以自持,眼巴巴期待着下一个小小的信号或手势到来,能够再一次将你安抚。一旦你陷入了这种情感,便会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了。你渐渐开始把焦虑、过激、心绪难平以及由此爆发的怒火,都等同于爱情的乐趣。而你的这一系列行为,本质上来说是将激活的依恋机制等同于恋爱中的激情。
而这种情况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你会不自觉地爱上那些令你痛苦的人。而你的依恋机制越演越烈,就意味着你与心目中完美的爱情渐行渐远。
一个人想要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就需要一个“安全基地”,来给予自己力量和抚慰。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拥有安全而稳定的依恋机制。
《关系的重建》阿米尔·莱文 蕾切尔·赫尔勒 | 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