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陈香吟:教室里的“学习共同体”》,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感觉这个是台湾课程内容,是否与我的本土模式契合呢,所以就错过了一些内容。
甚至与陈静静博士的学习共同体对比过,发现这中间都出现了佐藤学教授的名字,理解了都是为追求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探索,研究教室的学习样态在分析。
今天再次读来,对关于未来人才的认定符合自己内心的期待——勇敢的创意、缤纷的文化美感。毕竟人是全面发展完整人格的人,精华部分值得去琢磨。
对生命热情的注解——“不乖教师的特质,他们心中真正的吸越来自爱和梦想的包容力,对教育爱的试探精神,促使他们储满能量,足以承受显示中的负面压力。”
对于不乖的老师认同,也是我内心的一份力量,因为卷入成绩的漩涡之后,内心会非常着急,到考试时候都比学生还要焦虑,所以生活的重心就成了被分数卷走的这部分能量。
循规蹈矩,原本并没有错。只是如果为了生命的多样态发展的话,就需要营造生活中的斑斓风景。精心设计的课程,符合科学规律的教育模式,用心思考背后原因的理解是容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教室里的学习共同体是我最近不断思考的问题,藉由倾听、串联、回归等方式,产生跳跃式学习。这种忽然的顿悟对个人自律、自觉的要求,必然是建立在兴趣和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开口讨论与建立关系,教师的角色是营造对话环境的指挥,教师不是走出了教室,只是把自己作为设计师的身份退到幕后,且作为见证者感受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