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对集体、集团或组织的特征概括:计划体制属于一种集体的经济行动。
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奥尔森提出:一般认为,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均有进一步追求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但这种论断是根本错误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由具备理性的个人组成的集体,其行动不可能产生增进公共利益的效率。
从经济学关于人及其行为的假定条件出发,集体组织中的“搭便车”现象就不可避免了,由于公共或集体物品的消费不具有排他性,这是集体行动缺乏效率的根本原因。
然而,奥尔森强调:在判断集体行动是否具有效率时,要区分不同规模的集体组织。他认为: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组织起有效率的集体行动。他还指出:“只有一种独立的和‘选择性’的激励会驱使潜在集团中的理性个体采取有利于集体的行动。
奥尔森定律:在不具备“选择性”激励的情况下,个体积极性和集体规模成反比。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a=b/c。其中b是指具有理性的个体在集体行动中付出的努力,c是指该个体所在的集体规模(人数),a是指该个体在集体行动中获得的实际报酬。
因此,奥尔森断言:“即使在最小的集团里,集体物品的提供一般也不会达到最优水平。”正是在奥尔森揭示的a=b/c定律中,笔者产生了揭开计划体制有效性奥秘的灵感。
综上所诉,在常态条件下,集体行动一般是缺乏效率的;而在特殊压力下,集体行动是具有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