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飘飘落落的雪花啊!那是谁的冰肌玉骨,触摸到你的温度,你消瘦的湿眸,一瞥大风起兮,尽是凋零的温柔,一地苍茫中。
燕儿归却,雁儿离去,一行行离人泪,送别骨肉相亲,只道是南来北往多少繁华苍翠,步入秋景,一些缀枝,一些沉寂,一些在风雨中站立成亘古的永恒。
那些往事,尘埃落定。
谢道韫,东晋女诗人,典型的古代“女汉子”。
01
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乃指东晋的王导和谢安两大家族,他们的族人都居住在南京秦淮河畔一个叫“乌衣巷”的地方,其子弟被称为“乌衣郎”,于是,“乌衣巷”便成为名门望族的代名词。
说起东晋谢家,一门几代,人才辈出,谢安,谢石,谢玄,谢灵运等,多有经国才略,辅助帝王,安邦定国之才,他们对儒、道、佛、玄学也有极高的素养。而在文学成就上,谢家人更是非同凡响。特别是谢灵运开了山水诗之先河,由他开始,山水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而对谢灵运影响极深的据说是她的姑婆,历史上被称为四大才女的谢道韫。谢道韫乃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车骑将军谢玄的妹妹。
一日,小道韫与家中兄弟姐妹玩耍,恰逢下雪呢,伙伴们自是高兴得不得了。谢安也来了兴致,指着洋洋洒洒飘下的雪花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郎随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不语,等待着什么似的,这时只听道韫悠悠道来:“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眉头轻挑,不由会心一笑,这丫头实乃大才也。将飘然的雪花比喻成柳絮,这种遐思,大胆创意中又有细腻的思慎,虽偶得之,却是尽显真功夫。后来文人骚客便将这个典故誉为“咏絮之才”。《三字经》曾提及道:“谢道韫,能咏吟。”
尽管道韫早年失去父亲,但是在叔叔谢安的宠爱和关怀下,在谢氏家族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道韫得到了全面健康发展,从小机智、聪慧,应变能力强。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诗心如初心,从道韫的喜好诗句中,可以感知其心灵、性灵的追寻,乃“雅人深致”,谢安这样赞誉自己的侄女。
历史上的东晋是一个内乱频生的时期,常年战乱,政权旁落,中央集团的话语权被世族大家牢牢地控制在手里,其中王(导)谢(安)二家就是最深最壮的根系。他们通过士族与士族联姻的方式,加强横向联合,巩固势力,这是司空见惯的做法。
不知不觉中,小道韫长成了一位落落大方的姑娘,文采斐然,什么样的男子才能与她匹配呢?这可将谢安难倒了,古代的婚姻大事,皆由父母做主,因谢奕早逝,这个责任自然落到了作为叔叔的谢安身上。
以谢安的经历和作为,识人眼光自是不一般,这次,他给侄女道韫觅得的夫婿会是哪家的儿郎呢,才情如何?
东晋时期还有一家王姓,这家人便是龙蛇走笔,书写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王羲之家了。王羲之当时时任会稽内史,家族繁荣,育有七子,七个儿郎个个擅长书法,大儿子王玄之早逝,余下六子分别是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这一帮子生龙活虎的小子,让王家不甚热闹,不知惹了多少人眼球,当然,也映入了谢安的眼帘,他对其中的一位儿郎产生了浓厚的了解兴趣。这人便是王徽之。
当然,这不是谢安在考察“干部”,而是在为侄女遴选夫君,他见王徽之风流倜傥,卓尔不群,有意将道韫许配与他。正当他在寻思考虑中时,一件事情,改变了谢安的看法。
一个雪夜的晚上,王徽之独自喝了几盅,一时来了兴致,便起意想要去见见音乐家、美术家戴逵,遂即泛舟而去,却不想半途而回。当别人问及何故,他道:“乘兴来去,有何问题呢!”
这种率性而为,不拘小节的性子,对于作风严谨的谢安来说,无疑是极其不欣赏的。如果王徽之在婚姻上也是这样的态度,与道韫成亲,不是害了自家侄女吗?思虑许久,谢安最终放弃了王徽之作为侄女婿的人选,而转向王羲之的二子王凝之身上。
02
王凝之个性安静,为人醇和,书法造诣也相当高。因长子早逝,次子自然为兄弟几个中的“排头兵”了。道韫嫁与他,不但门当户对,两人对文学文艺的追求,也会产生共同语言。诗情书意,相融相通,如此便能成为生活的调料,让感情更加契合、融合。谢安的周全考虑,想来,必会促成佳偶天成,一段极好的姻缘。
却不曾想,新婚回门后的道韫情绪略有悲忧,谢安甚是奇怪,问道:“王郎,是逸少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道韫心有唉叹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自己兄弟们如此出色,为何嫁与的夫君是这般呢?道韫心中满满的失落和遗憾。
女人最怕“上错花轿嫁错郎”,谢道韫正赶上了这事,奈何“生米煮成熟饭”,有什么心苦也无济于事。好好地维持家庭,维系这种不咸不淡的婚姻关系,这是她唯一能做且必须做好的。还好,王家子弟多,家中时常热闹,时有文人雅士聚会,把酒言欢,吟诗作赋。
有一次,王献之召集一帮文人朋友到家中,在辩论时,一时落了下风,恰巧道韫经过,见此景,便叫丫鬟递上纸条,说“欲为小郎解围”,众雅士听闻“咏絮之才”谢道韫在场,兴趣高涨,于是高谈阔论开来,道韫不慌不忙,引经据典,提出观点,加以论证,以极好的辩才赢得了在场青年才俊的叹服声,令他们心悦诚服。
其实,谢道韫的应变能力和辩论之才了得,除了自身聪慧,一点就通,更多的是踏实的学习和认真的积累,才使得她的文化底蕴深厚扎实。生在谢家,耳濡目染谢家人的治世之才,后身在王家,更多了一份浓浓的墨香浸染,让道韫的气质不同凡响。谢灵运开了山水诗先河,其实在他之前,她的姑婆谢道韫写过一首山水诗《泰山吟》,诗中道: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女诗人将泰山的大气磅礴,巍峨直上云霄的气概,将山间空明,幽幽而旷达的意境,将天地造万物的自然之道,托付与对泰山的敬仰中。心有多高远,山就有多耸峙,心有多远大,空间就有多宏伟,胸怀泰山,不是心怀一种高山仰止的气度吗?但凡女子写诗,下笔多旖旎柔美,像谢道韫这样笔锋硬朗,利落大方的极少。
03
现代语言学家余嘉锡道:“道韫以一女子而有林下风气,足见其为女中名士。”这里的“林”指“竹林七贤”,是说谢道韫继承“七贤”遗风,一派名士雅意,不是儿男胜似儿男呢!
谢道韫与王凝之的婚姻生活平淡又平淡,究其原因,是道韫对丈夫有“看法”,觉得他不似谢家子弟般那么能干,而事实是,王凝之并不是妻子想象的那么不堪。他出身名门望族,不但精研书法,在政治追求上也一帆风顺,曾官至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这样的优秀丈夫哪儿去找呢?
不过,谢道韫确是心心念念地想着的都是谢家人的不平凡,见惯了叔叔谢安的治国之才,兄弟们的满腹文华,在她心中,家族的优秀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难以更改。
这不和谐的夫妻俩却养育了四子一女,人丁兴旺,本该是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家庭,儿孙满堂,欢聚膝下,但天不遂人愿,一场战乱打破昔日的平静,让谢道韫饱尝了丧夫逝子的一生哀痛。
一个叫五斗米的道教组织越来越猖獗,因为朝廷派人杀害了教主孙泰,引发了孙泰的侄孙孙恩发动叛乱,准备攻打会稽,这时会稽内史正是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王凝之本人笃信道教,他在此次叛乱中,不但不调集兵马,也不采取设防措施,只求道祖庇佑圣灵不受伤害,成天默念祈祷。谢道韫急得不行,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自己训练家中奴仆,以备不时之需。
最终,孙恩攻下会稽,将王凝之及其儿子全部杀害,而对谢道韫手中抱着的孩子,他们也不想放过,正要动手时,却听谢道韫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孙恩见此情景,又听说是谢道韫,折服于才情,不但没有杀害刘涛,反而派人护送谢道韫返回故里。
痛失亲人的谢道韫,后一直寡居在会稽,睹物思人,该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啊!
后来,常有名士雅士拜望谢道韫,道韫健谈,辩机依旧。后来的会稽太守刘柳言赞道:“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论谈,受惠无穷。”
谢道韫有一种心怀,比儿郎更宽阔豁达,更高远自立,更包容硬朗,乃“大丈夫,女汉子”是也!
大家好,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晓英,支持原创原创,转载请私信。喜欢我的文字,就送个“喜欢”给我吧!
发现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