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这个称谓,对于曹子建来说,是属于“洛神”的;对于曹雪芹来说,是属于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代表的“金陵十二钗”的;……
而放在现在呢?恐怕很多整容网红脸,也敢大言不惭地自谓女神吧?!
应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女神的评判标准;不过,在悦史君看来,能写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才称得上是女神中的精品:
她有才,文能吟诗作赋;她有貌,是东晋公认的名门大家;更难得的是,她还有侠士风范,武能提刀杀敌……
怎么样?这样的人设,是不是彻底打破了你对谢道韫温婉女神范儿的想象?那接下来,悦史君就说道说道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神!
出身名门 家世显赫聪识有才辩
谢道韫出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家族,是东晋乃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名门世家。
谢道韫的父亲是东晋都督豫司冀并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假节谢奕,母亲阮容则是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关内侯、步兵校尉阮籍的族人。
谢道韫的三叔更是权倾朝野、名满夷夏,官居东晋建昌文靖公、太保,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共十五州军事的谢安!
得益于优越的家庭环境,谢道韫从小也跟其他兄弟们一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聪识有才辩”。
诗经测慧 咏絮之才留千古传诵
有一次,谢道韫正在书房读书,三叔谢安看到后,有心想考考她,就问道:“《毛诗》(即流传至今的《诗经》)何句最佳?”
谢道韫略一沉吟,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道韫提到的这一句,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表达了周王朝老臣像清风那样有化养万物的雅德,忧心国事的咏叹。
谢安听了谢道韫的回答,大赞她“有雅人深致”。
有一年冬天,谢道韫和谢家其他的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恰逢下雪,三叔谢安一下子兴致大起,指着纷纷落下的雪花问子侄们:“何所似也?”
谢安的侄儿谢朗立即答道:"散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则缓缓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语罢,谢安“大悦”。
就悦史君而言,“散盐”当然是一种雪的样子,但“柳絮因风起”,却更是一种飞来之遐想,让人回味无穷。
谢道韫也因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咏絮之才”,更被写入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
女神当嫁 谢安点中王羲之次子
谢道韫一天天长大,出落得婷婷玉立、秀外慧中,成为东晋王朝相当有名气的女神。
按理来说,无论古今中外,像谢道韫这样有颜又有才的女神,趋之若鹜的追求者肯定不在少数,但她的婚事,仍然是谢家长辈斟酌再三的操心事儿。
原来,谢家长辈就想给谢道韫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可像他们家这么有权势的望族,整个东晋王朝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多番思量后,三叔谢安决定在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会稽内史、右将军王羲之的儿子们当中,为侄女谢道韫寻觅佳婿。
王羲之出身琅琊(今属山东临沂)王氏家族,这个家族的势力甚至与东晋皇族司马氏相当,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王谢两家联姻,当然是最登对的选择。
谢安最先看中的,是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但他听说此人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后,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嫌弃丈夫 谢家群杰令王郎失色
然而,这桩所有人看上去都很合适的婚姻,在新娘谢道韫看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娘家省亲,但大家看到的,却是一个整天闷闷不乐的怨妇。
三叔谢安觉得很奇怪,就问侄女道:“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言下之意,就是王凝之和我们一样,都是名门之后,人也不是庸才,你怎么会不开心呢?
谢道韫愤愤地答道:“一门叔父,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这里悦史君要解释一下,谢道韫在这里提到六个人,“阿大”指的是她的堂叔、东晋尚书仆射、镇西将军、都督豫州扬州之五郡军事、豫州刺史谢尚;
“中郎”指的是她的二叔、东晋东阳太守、散骑侍郎谢据;
“封胡羯末”则是与谢道韫同辈四位兄弟的小字,“封”是指她的堂兄弟、东晋车骑司马谢韶;
“胡”是指她的堂兄弟、东晋东阳太守谢朗;
“羯”是指她的兄弟、东晋康乐献武公、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谢玄;
“末”是指她的堂兄弟、东晋名士谢渊。
谢道韫说了这么多自家人,言下之意就是,我们谢家的男人一个比一个优秀、名气大,怎么就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呆子,让她非常失望。
谢安一时语塞,反应过来后赶忙安慰侄女,夫妻之间互相理解,多沟通慢慢感情就越来越好了,可谢道韫始终不以为然。
那么,让谢道韫如此嫌弃的丈夫王凝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事实上,王凝之也没有妻子谢道韫说的那么差劲:他长得比较帅,草书、隶书都写得很好,而且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官职,看起来绝对是一枚优质青年。
但王凝之有一点奇怪,就是笃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显得有些迂腐。
这最后一点,可能就是谢道韫不满的地方吧。
玄理亦通 巧解王献之落败之局
魏晋时期,人们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称为“三玄”,“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成了一种风气。甚至有的人通过谈玄,“累居显职”。
谢道韫身为女流,虽然在当时没办法当官,但她不仅擅长诗文,对玄理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善于言谈。
谢道韫还曾对谈玄不佳的人嘲讽道:“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才女就是厉害,你还无力反驳……不信?看看王献之的小眼神儿吧!
有一次,谢道韫的小叔子、东晋中书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结果几个回合下来,王献之渐渐“词理将屈”,无力招架。
这时,身在内室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就派随身婢女告诉王献之,说她:“欲为小郎解围”。
已经急得满头大汗的王献之不得不答应,但按照封建礼法规定,女人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
谢道韫很快就想到了办法,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
在谢道韫的雄辩下,那位客人最终理屈词穷,甘拜下风。
孙恩反叛 丈夫糊涂露江湖侠气
谢道韫崇尚风神气度,加之自身又才华横溢,被时人评为“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林下”是指魏晋交接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一向以行为旷达著称。
谢道韫虽然不满丈夫笃信五斗米道,迂腐无趣,但也在王家平平淡淡地过了很多年,生下了王蕴之、王平之、王亨之、王恩之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王氏。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海盗头子孙恩乘着时局不稳,率众发动叛乱。
自此,谢道韫的生活被彻底打乱,而她身上的江湖侠气,也显露无疑。
孙恩首先率领徒众进攻上虞(今浙江上虞),并杀了上虞县令,随后调转马头,开始进攻会稽(今浙江绍兴)。
当时,谢道韫和孩子们跟随担任会稽内史的丈夫王凝之,就在会稽。
可面对强敌进犯,王凝之却没有积极备战,而且一点也不着急。
王凝之的部下劝他赶快加强战备,他充耳不闻,只是走进道室跪咒,出来后告诉大家:“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谢道韫显然不信丈夫的“鬼兵”之说,也耐心地劝谏了他几次,但王凝之一概不理。
无奈之下,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名家丁,天天操练起来做防备。
夫子同难 提刀杀敌怒斥得保全
很快,孙恩部逼近会稽,王凝之不得已出兵,但很快就被打败,王凝之和他的四个儿子全部被抓,并且都被杀害。
身在府内的谢道韫,得知丈夫和儿子们都已被孙恩所害后,立即带领家中女眷,手持利刃奋起杀贼。
谢道韫手起刀落,斩杀数名乱兵,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孙恩俘虏。此时,谢道韫的外孙刘涛还小,可孙恩还是想要赶尽杀绝。
谢道韫没有畏惧,对孙恩厉声喊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决心一死保护外孙。
孙恩虽然为人残暴,但见谢道韫气场如此强大,竟“为之改容”,最终没有杀害他们祖孙俩。
寡居会稽 名士仰慕诗文传千年
不久,东晋武冈县男、建威将军刘牢之统率大军,将孙恩打回了海岛,获救后的谢道韫从此寡居会稽,足不出户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新任会稽郡守刘柳很仰慕谢道韫的大名,前来拜访并和她谈议。
谢道韫也没有拒绝,还是令婢女挂上青布幔,自己坐于帐中,和刘柳交谈。
谢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言辞、气质让刘柳深深折服。
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没办法,有才又有侠义之风,年纪大了也魅力无穷。
谢道韫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所著诗、赋、诔、讼, 传于世”,但到死也没有再改嫁。
悦史君点评:在动笔写此文之前,悦史君对才女谢道韫,也仅仅停留在“才”这一境界;但此女貌、才、武之十项全能综合发展,实在令几多血性男儿汗颜!
佳人已去,但她的传奇,仍将继续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