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一本“很古老的新书”,说“古老”,是因为这本书出版于上个世纪40年代,我现在读的这个版本,也是作者32年之后于1972年重新修订后再版的,也有50年了。说新,是因为修订版2003年才出中文翻译版,我手中的这本“很新”,因为这本书是2020年第39次印刷出版的。
这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1972年的修订版加了合作作者查尔斯•范多伦。
按老习惯,拿到一本书,先看目录,再看序,然后才会开始阅读。
看完目录,我大概知道了这本书主要讲三个内容:1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2分析阅读是重点,因为全书四个篇章,作者用了一个独立的篇章来讲分析阅读;3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从目录中,我还了解到作者会从主题阅读中引出“阅读的最终目标”,这个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期待作者的解读。
看完目录,我准备把这本书的重点阅读放在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不仅仅因为这一篇作者写了七章共112页,更因为目录里的内容,似乎都是写书评的作者很需要的东西,比如,作者教你“透视一本书”、“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判断作者的主旨”、“公平地评断一本书”等等,不都是写书评很需要的方法吗?
但是,当我读到作者50年前的自序时,我觉得我遗漏了一个重点,作者更想说的话,在他大幅增加内容的第四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作者认为,距离这本书的出版已经过去了32年,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于阅读和教育,有两件事依然没有解决。
第一件事:阅读不是越快越好,读书是为了读得更好,而不是读得更快。所以,“不同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注意,这一点跟彭小六和印南敦史他们是不一样的,他们更注重于“快读”,而艾德勒更加提倡“读好”。
第二件事,“指导阅读的层次,仍然逗留在基本水平,我们教育体系里的人才、金钱与努力,大多花在小学六年的阅读指导上。”
基于这两点,新修订版里作者大幅度改写加强了第四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我想,这才是作者在这个修订版里重点想说的话。所以,我立刻调整了阅读重点:第二篇和第三篇都将是我的阅读重点。
读书如读人,识书如识人,如何与一本书相处,如何与一个人相处,都需要耐心和技巧。
好了,期待明天第一篇和第二篇阅读。
(读书笔记D57,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之两序及目录。读书笔记停了一周,今天继续。)
我是@青衣的书影世界 说书影,聊情感,与你洞见人生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