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的是第一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介绍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与检视阅读的方法,阅读速度等。
基础阅读阶段大致是人们从出生到八、九年级或十年级初中毕业阶段,人们就能够完成和获得这一层次的阅读能力。基础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相当于一年级和幼稚园学习经验)——认字(相当于一年级学生典型的学习经验)——词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通常直四年级结束时就学会了方法)——八、九年级或十年级的读写能力。
作者以美国教育为例,说明实际上,高中教育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指导,大学更是一无所友。所以,人们的阅读能力还大部分停留在基础阅读层次,这几年人们开始重视,并开设一些课程以求矫正阅读,但超越基础阅读还是不够理想。我认为这样的现象和中国是类似的。
检视阅读是阅读的第二个层次,可以分为系统的略读和粗读,粗浅的阅读两种。
1.有系统的略读和粗读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读序有什么好?我想不同的序可以获取到不同的讯息吧。记得《不一样的教育》那本书的序,我们了解了王维审老师自己坎坷的求学路和不平的成长路,我们看到一个草根老师执着的追寻着自己内心深处不一样的教育!
从本书的两篇序中(作者艾德勒写的序和译者郝明义写的译序),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早在1940年就初版了,我读的这个是1972年第二次修订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增加。虽说时隔这么多年,此书仍然是阅读爱好者们喜爱的书之一。
(2)研究目录页,对本书的基本结构作概括性的理解。
读到这里,我相信我四年前虽然没有读完读这本书,但仍然获益匪浅。后来读书时我会有意的先浏览一下书的目录,有时候我看到喜欢或感兴趣的目录条目,也会直接跳到那个章节先看。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我从来没有看过索引,我也不清楚书的索引有什么用。但这次我知道了索引就是一本书中提到的过涉及到的书籍及作者,进行了一个汇总。阅读者可以根据索引在原书籍中找到出处。
(4)如果是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这是指广告文案,有的书确实有一张书衣,上面会写着“***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书”,“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用书”等之类的广告语,确实也不错,可以很快的捕捉到书是哪一方面的,中心内容包含什么等。
(5)(根据目录)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体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不要太多。(作者专门提醒)“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是最后有一个后记,作者也会在结尾基业将自己认为记性有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
通过这样略读或粗读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了解书的大概。这样的阅读方法是非常详实而实用的!!
2.粗浅的阅读
粗浅的阅读和粗读不同,指的是从头到尾先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为什么?作者认为 “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也能帮助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不重读,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儿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好些。如果让自己在一碰上困难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
说的对!现在想一想,我之所以第一次阅读本书没有读完就放弃了,就是因为我想弄懂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话,结果被困住出不来了。
检视阅读的速度一般要求是快速,但也要根据具体内容有所变化。尽量避免阅读时逗留与倒退,会影响阅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