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以前的人,不会喜欢上杜甫!”
提到杜甫,马上想到的头衔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伟大”一词是很耐人寻味的。
七岁就能作诗的杜甫年少时就颇有一些名气的,社会名流、前辈大家都纷纷膜拜,家庭环境优越的他也得以游历天下,享受了几年的快意生活。这时的杜甫是无忧无虑的,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期望在仕途上大显身手,“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便抒发了他的壮志豪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他心中对美好前程的期盼与坚定,饱含着一个年轻人激昂的斗志。
然而命运总喜欢捉弄人生,由于小人的卑鄙手段,杜甫错失中举入仕的机会,人到中年为了生计勉强接受了一个无所用处的小官,但即便这样,生计还是难以维持,无奈地承受了丧子之痛(饿死)。
紧接着,一件更大的事情发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让杜甫的生活彻底发生了变化,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投奔肃宗使其获得了短暂的重用,随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屡次遭贬,仕途的失意,生活的颠簸使他发现人一到了社会上,自己的命运就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社会老是跟自己过不去,生活并不像自己原来想的那么简单。对于个人,他开始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了没有未来的人。
我想不管换成谁,都会如此绝望,那曾经的激情、理想、抱负早已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后渐渐冲淡。但此时的杜甫没有进入个人悲伤痛苦的死胡同出不来,他把个人情感体验投射到了他人、社会和现实,抛开小我,关注民生的疾苦与辛劳,这也正是杜甫“伟大”的原因。“三吏三别”应运而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心底对这个世界高声的呐喊。
我不否认杜甫的伟大,无论是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能力还是在精神视角上的开阔宏大,都是值得我们后世歌颂学习的大诗人,但对于杜甫个人来说,他内心一定是孤独的、无奈的。一个人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去和这个世界碰面,却被现实无情忽略、打击……为什么说四十岁以后会喜欢上杜甫呢?是因为人生过半,我们也有过激情澎湃、被全世界抛弃、错失良机这种种经历,甚至年龄越大内心会越来越简单、淳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杜甫,但真不希望人人都成为杜甫。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是在一条小船上结束他漂泊的一生的,像是命中注定一般。后世看来,杜甫的一生还是值得的,官不官的倒是其次,流芳百世,万世敬仰才是最高的境界。致敬诗中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