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3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0月26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12.5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动手制作你的模板~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课前回顾
1、通用模板的好处
旧文件到新文件的迁移应用容易导致遗漏部分重要信息,或者忘记修改某些老信息,或者问不到点上,或者思考和执行方向错误。而通用型模板具有普适性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规避掉前面提到的问题。此外,在使用通用型模板进行具体的操作时,更容易添加一些新的内容,就像@木门提到的:“当开放的小雷达发现外部模板的亮点后,能够迅速借鉴,整合进自己的版本完成优化。”所以,我们在进行模板化上,要多制作通用型模板。
2、即使是事务性工作,如果考虑不周全,导致反复操作,也会浪费时间。所以事务性工作中,我们可以制作寄送文件说明、附加说明材料、注意发票的处理方式(别在A4纸上,放入防水袋)等。
新课内容
1.1 对内模板
对外模板和对内模板的分类来自“内外有别”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在日本的文化中体现的特别明显,例如公司内部是对内的交际方式,公司与公司之间是对外的交际方式;家庭内部也是对内,一家人与另一家人之间是对外的交际。
在对外模板中,我们可以使用带有公司名称和logo的信纸,加上公司或机构名的水印,落款加上公司和部门,以表示你是XX公司的人。在对内模板中,要注意不要太“见外”,要重内容,轻格式,一般落款相对简单。
崔律给出了一个落款的示例:
对外文件的落款:
XX公司
XX部
王XX
(联系方式)
对内文件的落款:
(XX部)王XX
看到这里,我联系到自己写邮件的情况。我之前默认自己的邮件都是内部邮件,通常落款是:
姓名
日期
但今天听完崔律的内外有别的介绍后,我发现其实在自己专业乃至物理系的机构中我可以认为是对内,但是在理学院到学校的层面,其实已经有对外的含义了,我最好在姓名的上面增加部门。这样做对收件人来说也更加清晰,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对内模板的例子:
通常写文章/写报告包括构思、码字、排版几大步骤。在这几个步骤中我们都可以用到模板化。例如,构思框架时,可以把某一类报告或文章的框架(比如固定的开头、结尾、常用的公司名称等)事先做成模板,能够节省时间。也可以先把基础的排版用模板化做出来,排版时注意标题与正文格式的不同,想要突出强调的部分可以考虑加上颜色、加粗等设置。
1.2 自用模板
崔律语录:工作、生活,处处皆模板。
1、工作中的自用模板:比如会议记录,包含公司名称、公司地址、法定代表人基本信息的便签或笔记;
2、个人成长中的自用模板:比如根据不同时长、不同场合制作的拆书模板;邀请他人提供信息时给的带格式模板;喜乐分舵公开活动图片等。
3、琐碎生活中的自用模板:比如微信中将自己作为联系人置顶聊天,发信息给自己,然后收藏,加标签,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常用的地址、地图、餐厅、公司、发票等信息收藏,便于日后查找和使用。
1.3 模板化的威力
1、省脑省力,节约时间,大大提高效率;
2、防遗漏,减少偏差;
3、增强你的专业性,赢得更多信任。增强品牌意识,例如制作包含喜乐分舵公开活动及公众号二维码的图片,当有人询问时,立即发过去,不仅能赢得更多信任,显得很专业,而且能强化对方对本组织品牌的忠诚感。
4、提高团队效率和标准。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我的实践:整理微信收藏,通过标签制作常用模板。
刚开始在微信收藏内容时有设置与添加标签,后来就忘记了,也没有及时整理,这次查看发现有好多内容都没有添加标签,或者添加的标签太单一,难以通过标签及时搜索。在刚刚的4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我删除了已经过期或不再需要的收藏,增加了部分标签,为每一条收藏都设置了1~3个标签。
我发现在我的收藏中地址、拆书预备表、我的简书文章都可以作为琐碎生活中或个人成长中的自用模板来使用。课程链接是让我快速进入课程,迅速开始学习状态的保证。的确能够起到省脑省力,节约时间,大大提高效率的作用。
同时我也将多条同类信息合并编辑,发到“文件传输助手”(与发给自己类似)后收藏,便于日后查找。
不足之处在于:标签数量多,搜索起来可能还是不太方便;发现微信不能同时搜索两个及以上的标签,所以刚才的多标签设置作用不大。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无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整理微信收藏这种属于不那么耗费精力的事情,刚才放在上午精力值高的时候做,做之前没有预估时间,导致超出预期,影响了后续的工作任务。果然精时力的知识虽然知道,但是真正用起来还是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的。
5.我在精时力中遇到的困难(2019年主题) :
高效学习术、输出分享、穿衣打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