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拃”我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五根手指指尖沾水,然后在黑板上摁,请学生确定每个指印是哪根手指分别叫什么。再引出“一拃”的科学概念,请同学们说说是哪根是大拇指哪根是中指。再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学生依次举手收来展示一拃(因为我在前几个班上确实发现,有的小朋友不会)。活动的开始前我用微课来让孩子产生用手测量的欲望,看了视频之后孩子们也知道怎么来测量,我又强调了“一拃”的概念以及测量时两拃中的衔接动作。(小学一年级小朋友的手,几根手指不一定弯得下去,实在弯不下去的孩子我让他们把手掌手指完全打开,知道拃是大拇指和中指距离)
高度,请学生来理解什么是高度,接着实验步骤我是分开做的,为了增加学生对这个三个步骤的深度理解,首先,第一步学生对“预测”的理解,有的班孩子我让预测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下座位用手在测量,我整顿纪律之后请学生来说他们对“我的预测”的理解,他们理解为用手初步测量,后来我知道班上有的学生不理解预测,也需要落实。然后是第1次,和第2次测量。
教学目标中没有提出为什么要测量2次,这里我是这样和学生讲的:我问他们第1次和第2次测量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举手,我问他们为什么大家测的是同一个桌面的高度,自己的结果却有一部分人不一样。我初步给他们讲了误差,就是有一些别的原因影响我们测量,导致结果不同,同时问学生科学上1.2次的测量结果是否可靠?学生可以理解需要多测几次。不知道这样讲是否正确?
我还引出来一拃、一掌等用身体测量的方式。拓展中我布置了两个任务:1.沙发高几拃?2.饭桌比沙发高(矮)几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