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徐老师《相遇与别离》
文章的一点感怀:
作者在行文时就开宗明义地点出了着墨的关键词:缘分、相遇、天意、别离等等。
作者这样写道,茫茫人海,有多少人成了匆匆过客?相遇是上天的安排;别离是命中注定。
徐老师的这番描述,让我们感觉到亲情友情的弥足珍贵。
同时,又有一抹淡淡的忧伤向人们袭来。就是说,有人能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也有人却与其渐行渐远。这一切都走的是“缘尽则散随缘而至“的路径。
作者叙述自己在写作的路途上如何同沙家浜革命斗争故事原型夏光结识时的情形、连同他的夫人和儿女都交谈甚欢。还有会晤许多社会名人崔左夫、吕正操及其家人。也是由于工作需要还采访了其他名人的妻儿,每每给人留下珍贵的记忆。
徐老师在文章的尾声则叙述了发生在他们家富有传奇色彩章节。作者有一个失散43年的小女儿,竟然天遂人愿地与家人相认团聚了。这件始料未及的大喜事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达成了。谁又能说不是天意呢?
作者《相遇与别离》的文章深入浅出地写就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文学创作过程中所见所闻。还有在寻亲路上吉人天助的传奇故事。这些都深刻地表明了徐老师的家国情怀和党员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和孜孜以求的奉献精神。
我们拜读徐老师这篇文章的时候,深切地体会到,这是人生的箴言、以及他智慧的彩虹和辉煌的足迹。
所有这些就让我们联想到作者从事文学创作以后一路走来的成长史。
徐老师是农民家的孩子,出身贫寒。但是自幼就天赋异禀,学习刻苦上进,才华横溢。在完成学业后即参加农事劳动,那时虽然他年纪尚小,但特别要强。坚持和叔叔伯伯们干一样的农活,诸如挑河泥等等。这些活计连壮汉都感觉累人的工作,大人们反复劝解其挑河泥时畚箕里就少装一点泥巴,他却坚持和他们一样装满担子。因此,大伙从心眼里都佩服他志气大。从而,我们从中也能领悟到徐老师有一股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精神。与此同时,每当夜幕降临,煤油灯下,在他的身边总是聚集很多热爱文学创作的小青年,大家一起探讨文学创作的奥秘。徐老师也从那时候开始,他的文章就经常出现在高端媒体上。于是乎,徐耀良会写文章的美名不径而走、家喻户晓。
时任镇政府党委书记王欣同志知悉作者写文章的功力,随即提升他为镇政府的一支笔,负责新闻报道。同时,他又走上了文学创作这个艰辛而又让人们仰慕的事业。迄今为止,徐老师已经出版了以《沙家浜演义》为代表作的数拾部著作,其中包括长篇小说,散文集,报告文学等等。还有《余光吟唱》诗集,并且还有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题材的表演唱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
近年来,在沙家浜的许多村干部都慕名请大作家为其写美丽乡村发展史,歌颂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旧貌变新颜的丰功伟绩。著作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好评如潮。
所有这些其实并不偶然,徐老师参加编撰《沙家浜镇志》曾经获得有关部门的嘉奖。
这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徐老师真是:
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作家笔下风雷动,碧血丹心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