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村里不老松》
作者/杨新宝
徐耀良同志是土生土长的沙家浜人,他对这块具有沙家浜光荣传统的风水宝地有着特殊的亲和力。早在他幼年读书时,由于学习成绩拔尖,学校老师就对这位少年的不俗刮目相看,尤其是在作文方面更是不同凡响,他写的文章有着异乎常人的思维,仔细读来,就连成年人也自愧不如。因而,他的大作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选读”,经常读给全班同学听,供大家参考学习。
徐老师在完成学业以后,由于当时家境贫寒,15岁的他,就早早地参加了田间劳动。譬如,在一次“挑河泥”的重体力劳动中,就和叔叔和伯伯辈的“爷们”干着同样的农活,所以,工作起来就非常吃重。哎!还别看他年纪小,但干起活来还挺认真的,看他挑河泥畚箕担子里,也装满和成年人一样多的河泥,而好心的叔伯们都看他年纪尚小,在体力方面暂时还未达到成年男子的负荷量,劝他就少挑一点,不要累着。可他十分要强,不难看出他就是有着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志向。在务农的这个时间里,他在工作之余,每当夜幕降临,总是在煤油灯下,伏案写作,经过了反复的构思和推敲,他的作品经常出现在省内外各大报刊上,一时间好评如潮。因而,他会写文章的名气也在沙家浜家喻户晓。一个地方的发展少不了搞经济建设的技术人才,同样也要有知识分子这种特殊人才。因而,时任乡党委书记的王欣同志,慧眼识珠,果断地选择了他作为乡政府的“一支笔”。他,就是现在的沙家浜红色经典作家徐耀良老师。
自此,徐老师在乡政府担任通讯员,负责新闻报道。多年以来勤奋笔耕,写下了大量有重要价值的新闻稿件,为宣传党的政策和经济建设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老师曾担任过沙家浜镇文化站站长、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常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沙家浜分会秘书长等职。他爱党爱国爱家乡,用手中的笔,热情颂扬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出来。他还以各种文体、各种题材,写下了生动活泼精彩绝伦的文字。如戏曲小品、报告文学、言论评述、诗歌散文、民间故事、长篇小说等等。譬如,他的作品集《沙家浜昨夜风云》,荣获2005年度中国作家创作成果奖。人们都说,徐老师是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是沙家浜的"活字典",是沙家浜人民的骄傲,也是沙家浜革命烈士的代言人。
近日,重温徐老师前些年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一世情缘》,详细纪录了赵健带领全班战士英勇杀敌的故事。赵健在一次战斗中光荣负伤。幸亏当地群众翠花和其母亲王大妈,把浑身是血的赵健抬到家里,精心护理。一段时间过去了,翠花对赵健暗生情愫,默默期待在抗战胜利结束后,就能结为秦晋之好。岂料,分别后,他们竟在漫长的日子里,再也没有彼此的消息。直到解放后,赵健才探知,当年对他情深意长的翠花竟然苦等至28岁无果,另新择偶。因为这一段情节,带给读者很多联想,因而,在客观上把潜在的创作权留给了读者朋友们。也许,这就是徐老师这位文坛多面手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彰显“功夫在诗外”的崇高境界。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徐老师著作等身,文章浩如烟海。在拜读徐老师著作的时候,在下在其杰出的才华中采集一朵美丽的浪花,深刻地感受到在其文学的光环下折射出七彩云霞。徐老师是沙家浜的党员作家,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于文化艺术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执着和追求;他对于学问常常是不耻下问,精益求精。
徐老师是我们这些同龄人的良师益友,亦是值得中青年人学习的模范和老师。徐老师虽然上了点年纪,不过他有着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他手不释卷,笔不离手。佳作叠出,就说从今年初以来,虽然在有“疫情”的情况下,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上半年又有一部新作即将问世。他,徐老师,真是一位沙家浜红石村里的不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