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看起来很冷漠,与人亲密时会很不舒服,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
他们不喜欢表达情绪,所以总是回避与他人建立深层关系。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根据一个人婴儿期对父母的依恋行为可以形成不同的依恋模式。
婴儿期形成的依恋模式会对一个人的恋爱产生极大影响,也会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加而改变。
心理学家金·巴索罗谬提出了一个心理学概念——依恋理论。
根据他的理论,个体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认知评价。
也就是说,个体可能认为自己值得被爱和支持,或者相反,怀疑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同样,对他人的看法也会产生两种情况:认为他人是可信赖和乐于助人的,或者认为他人是不可信赖且不利于自己的。
基于对自我和他人积极和消极这两个维度的评价,会形成四种可能的依恋模式组合。
每个模式代表了一种典型,不同的人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接近其中的某一种,本篇文章跟大家聊聊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依恋模式,回避型依恋。
那么,什么是『回避型依恋』呢?
回避型依恋是一种成人依恋风格,指的是那些对亲密关系抱有消极态度,害怕依赖和被依赖,不愿意展示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容易信任他人的人。
婴儿时期: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某些孩子觉得受到父母疏离和冷落,大多时候不能满足自己情感依赖的需求,经历了很多的拒绝、敌对、苛责或者情感上的忽视,孩子就会认为他人是靠不住的。
为了避免感受到痛苦,孩子只好把依恋的需要回避掉了。他们将情感压抑在内心,对于父母的离开和回来,内心虽有波动,但表现都是冷漠的。
恋爱中:
他们害怕、逃避亲密关系,无法信任他人,过分追求独立,强调个人空间。既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也不希望爱人对自己产生情感依赖。
他们甚至不太关心关系的进展,更不会担心被抛弃。在恋情进展到稳定阶段后,出现冷漠和退缩,想要逃避。
回避型依恋的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和态度,是因为受婴儿期与父母依恋模式的影响,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亲密关系是不安全的,是会让自己受伤的。
他们害怕被拒绝、被抛弃、被欺骗或者被伤害,所以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避免自己陷入情感的风险。
他们也不太相信自己能够得到爱,或者能够给予爱,所以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否定自己,否定他人,否定亲密关系。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常常表现的很冷漠,这其实是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
为了适应残酷的生存环境,他们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尽可能的避免自己和别人产生情感连接,以此避免情绪波动带来痛苦。
所以当你发现回避型恋人总是逃避沟通,排斥依赖时,你要明白回避型依恋者不是真正的冷血,而是在自我保护。
回避型依恋的人也常常渴望着亲密关系,却因为强烈的边界感和害怕被伤害而不敢深入关系。
他们的处境很矛盾,既希望得到爱,又害怕承受失去的痛苦,因此在亲密关系中往往感到非常痛苦。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回避型依恋的人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懂她,哪怕被一次次推开,依然能够理解和包容他的人。
在爱情中,回避型依恋者往往伤人伤己而不自知,若你遇到这样的人,该怎样与其相处呢?以下是一些与回避型依恋人格相处的建议:
1.在相处过程中,保持坦诚,一步步和他们建立信任感。
2.他们的边界意识很强,注意给他们保留一定的个人空间。
3.多一点耐心,尝试去理解他们难以表达的内心痛楚。
4.了解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核心需求,并真诚的向对方表达,避免使用过激的言语。
5. 尝试展示你的真诚和善良,让他知道你是一个值得信赖和尊重的人,并保持友好和积极的态度,给他更多的支持和赞赏。
6.最重要的是,保持尊重,不要给他过度的压力或期望。如果他愿意与你建立更亲密的关系,那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作家廖一梅说:“人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没有人愿意成为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
-THE END-
我是苏木星辰,热爱阅读,用文字生活。世界很大很美,你并不孤独,因为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