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算一篇读书笔记,书为David J.Wallin所著《心理治疗中的依恋》,是一本非常完备的阐述了关于依恋类型的方方面面的书。—— David J.Wallin 公众号舞蹈的西西弗斯
关于依恋类型的研究来自一个实验,父母携带婴儿去一间指定的游戏室,期间父母会离开一段时间,再返回。在父母离开时,正常的婴儿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父母返回,他们会主动的靠近和拥抱父母。这类型为安全型婴儿。
回避型婴儿则表现为:对于父母离开和返回都视若无睹。父母离开将他独自丢在陌生的房间时,他们没有正常婴儿有的焦虑;而父母在一段时间后返回,他们也没有表现出对父母的需要,不会去主动靠近父母,仍旧进行着自己的游戏。
这种模式通常都会延续到成年后,因而有了对依恋现象的更深入的研究。尽管一般的社会统计呈现的结果安全型占70%,但我个人的观察至少身边的人非安全型占比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我作为长年生活在北京的外地人,发现北京人里回避型非常之多。
回避型依恋类型的人看起来可能沉默寡言,也可能能言善道。他们可能常常独处,也可能朋友很多,在外人面前谈笑风生。这些角度并不能定义回避型。
定义回避型依恋类型的主要两个点是:
1.压抑和远离自己的感受。他们深深压抑着自己几乎一切的情感、情绪。压抑到什么地步呢?作者形容他们“看起来缺乏生命活力”,“像在玩装死的游戏”。
2.对所有可能激起自己寻求他人支持、关心或联接的愿望和念头都保持距离。试图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常常感到他并没有对自己投注感情,尤其在出现矛盾、甚至分手时,他们看起来非常冷静。
在互动中,回避型的儿童总是把主动发起的权利留给父母——正如一个回避型的成人在亲密关系中也常常是等待的、被动的。尽管他们也可能有稳定的长期关系,但在对对方有足够的信任以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方面,他们存在巨大困难。他们可能对对方很细心很体贴,这经常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应该这么做。尽管细心体贴,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经常会感觉到他在保持一种距离感。其实他们跟自己也没有很亲近,强迫性的自我依赖,防御性的高估自己的价值。所以作者说他们“和他人及自身最深切的渴望”都保持着距离。
他们总是与人保持着距离,但经常会有一些回避型的人沉迷于某种游戏、某类收藏——一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在回避型儿童进行的家庭图画里,所画的多是未经分化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带着刻板的笑脸,彼此保持距离,而且常常飘荡在空中,通常没有手臂(手臂的意义可能有拥抱、主动寻求他人)。
回避型的人使用两种心理策略来维持他的状态。在意识层面上,他们信奉一种感觉,即自我是好的、强大的、完善的,而其他人是不可信的、依赖人的、不足的。在无意识层面,自我是有缺陷的、依赖的、无助的,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有可能是拒绝的、控制的、惩罚性的。无意识层面的内容同时也是他们所恐惧的。
这两种策略推动的是保持距离、控制和自我依赖。他们膨胀的自尊,只有在自己所依赖和爱的人身上找出缺陷,并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时才会感到安全,否则,他们无法依赖和去爱。他们将自己的脆弱和需求投射到他人身上,把对方体验为一个懦弱的、麻烦的、令人讨厌的角色。
使用专业的诊断会发现,回避型成人处于从一端的强迫到另一端的自恋和精神分裂样的连续谱中。
书中还描述了在心理治疗的进程中他们常常会出现的三种模式,当然依据移情理论,这些模式同样会出现在他们的亲密关系中。
1. 贬低模式。通过把自己想的过好而把别人想的过坏,挡开自己那些未满足的需求和愤怒的挫败,从而把自己保护起来。
2. 理想化模式。小孩子时期,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自恋性需求,只有满足了父母的这一需求他们才能在情绪的沙漠上找到一片绿洲。同时也避免了依赖以及愤怒的危险。理想化是为了保持二人关系中相互赞赏的氛围,让彼此拥有表面的融洽。那些主动示好的回避型通常就是在使用这一模式。
3.控制模式。对这类回避型来说,他和治疗师的关系是一场权力斗争。他们可能在具有控制欲、声色俱厉、过于挑剔的父母身边长大。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他们的反应,侵入性的控制要多于愤怒的拒绝或退缩。他们全神贯注的与无权力的感觉做斗争,这样就可以忘记自己对依恋的需要。对于他们来说,失去控制,就等于自己的身份、自给自足、自主等受到了威胁。放弃控制,会被感觉为投降或者屈服。
这三种模式可能在亲密关系的不同阶段交替出现,也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两种模式。
什么样的经历导致了回避型呢?
姜文在今年新片上之前接受许知远《十三邀》的采访,他说他一直不知道怎么让自己的母亲高兴。小时候好不容易得了个奖状回家拿给母亲看,母亲却毫无反应。他大了成名了有钱了,给母亲买了房子,母亲也从不去住。这是很典型的催生出回避型孩子的父母类型。
研究表明,3个月之前,婴儿的哭叫能够从父母那里引发出及时和频繁的抚慰,这个婴儿就能够建立起安全感,哭叫会逐渐减少。而回避型患者的父母对婴儿非言语的表达则极不敏感,他们或者很少注意到孩子的情绪或需求,或者注意到了也不能给与满足。当孩子对父母有接近、依恋的需求时,他们可能充满的恐惧或愤怒的拒绝、排斥。他们否认孩子的需求,不承认甚至厌恶孩子的脆弱,对孩子的情绪完全不敏感。
孩子为了适应这样的父母,便将自己对于依恋、亲密方面的所有需求压抑,让自己变成一个不需要亲密感的人。这样他可以完全不在乎冷漠的父母,而沉浸在个人的游戏世界里。
带有讽刺性的一点是,回避型成人在评价父母时,非常多的溢美之词,最差的也是“正常”。他们在口头上评价其他亲密关系的对象时也可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