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第八天(下)
最后一天的培训,西安用一场秋雨来为大家送行。中午培训结束,师大的校园突然被浑浊的雨水,汇聚成奔腾不息的河流包围,瞬间让我感受到秋雨的来势汹汹。和舍友沿着师大能走的路寻找了一大圈,最终找到一个出口。迎着风雨交加的侵袭,感慨着与师大底蕴不相符的洪水,我们最后一天的学习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大雨浇不灭基层教师想学习的热情,下午的课没有人缺席。心情能理解,我也是一节课都没落下。即使感觉听不懂,也还在努力听。人到中年,能有一次培训机会很不容易。我感恩,也知足。
下午带来讲座的是来自西安莲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初中语文教研员张莹老师,她讲座的题目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变与不变》
通过一个文字游戏,引出“学习活动”“情境”的话题,张老师的讲座从趣味开始。张老师在“时代变化”这个主题中,通过对各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简介中,强调的观点就是,时代在发展,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也应该随之而变才对。我们现在提出的核心素养,其实是与世界接轨的。孩子生活在当代,所以,我们需要改变。
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历程”这个板块,张老师对我们的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发展做了梳理,她认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关注这些基本理念。对2022年课程标准的变化,张老师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顶层设计变化,高考评价体系完,成教师教研培训写进课标。张老师认为对于国家层面出台的教育有关文件,我们一线老师应该是要老了解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的教学不是随意的,是有原则的。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张老师将其概括为:关注知识理解与记忆—知识观,关注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观,解决复杂性问题—素养观。
未来的教学要为素养而教,高思维品质的教学样态应该是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素养导向是,题目越来越活,考查的内容越来越高级(活)。所以,我们不能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孩子,也不能用昨天的知识填充今天孩子的大脑。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要既能应试,更能应世。
第三个板块“语文教学改革变化”中,张老师和大家分享了温儒敏教授的观点。而且对于两版课标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她重点梳理的是语文教材的变化,她以九年级教材为例,将教材的双线组元进行了解析,然后从阅读、写作、活动探究、补白方面一一进行了详解。老师提到初三语文老师上公开课最喜欢选择这三首诗词,如果是按照一首诗一首诗的来教,那肯定是错误的。瞬间,我感受到了惭愧。
在分析了教材变化后,张老师又着重对课堂变化进行了解读。她将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改变归纳为三个方面:学习目标的转变,学习行为的转变,学习评价的转变。通过具体案例 引导大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用评价引领学习的能力。
张老师在将教师角色的转变中,强调教师要有设计能力。1.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学生搜索资料。2.学习过程形式多样,学生自主展示成果。3.及时归纳总结,多种方式做出评价。4.生成写作素材,及时写作实践。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应该是1.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者、观察者、反思者。3.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开发者。4.时刻向书本、社会、自然包括学生等一切事物学习教学语文的学习者。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和时代同步。在列举了关于“元宇宙”的概念后,张老师强调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跨媒体阅读。
随后张莹老师又将语文学科中不变的学科特点,传统经验,评价功能不变。所以,语文老师应该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做一个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师;做一名有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教师;做一名有科研意识的教师。
时代变化带来语文教学的变化,新时代的语文老师,就得有自我改变的方式去应对瞬息万变的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既生活。语文老师的思想一定要是动态的,这样你的课堂才能是灵动的。
张莹老师最后号召大家,要把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这个理念扎根于心,教师要做学问之师和人文之师。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曾有无数教育人说过,也在实践着。师者,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根铸魂,这也是教育的不变旋律。所以,语文老师的教学要有用改变应对改变,用不变应对万变的动态思维。做到了这两点,语文的世界就会更加斑斓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