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深化依恋理论的临床维度:互为主体性和关系的视角
互为主体性被定义为:关系中两个人在意识和无意识的主体性上彼此交互的影响。
T与P关系中的嵌入性,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移情—反移情的活现,以此反映出T与P最初是无意识的、相互重叠的需求与脆弱性。
对共谋(或冲突)合作性的反应
治疗师个人的参与:重新定义移情、反移情、阻抗、中立。
整合、解离和多元性
她为自己既是得体又是愤怒的父母而困扰。
整合:她的矛盾体验。善良是自尊的来源,还有被她否认和解离的愤怒。
是为了既保全她的安全感,也保全她对父亲的依恋。
解离
是防御性的修改自己对现实的感觉
把自己不相容的体验分裂出去——这不是我!
这是内部工作模型的特点,即自我的不同方面分隔开来,非整合的。
病理性的:身份认同障碍。
当我们被情绪淹没——体验到暂时的解离,完全脱离平常的自我感觉。
一、 关系取向的观点
只有在由治疗双方共同创造的体验性现实的情境中,患者的“心理现实”才能得到富有意义的对待。P与T的体验都是透过彼此互动创造出来的产物。
关系取向解释
移情:实际上是P的选择性注意,以一种习惯性的体验和治疗者互动。
反移情:T的反移情是P移情的产物。
自我的多元化与社会建构的自我
自我的多元化:每个人都有多元自体。每个自体都有一套感受、记忆、态度和冲动,自体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整合自己多元的自体;
而不健康的人,可能会将自己不能接纳的体验或自体解离或否认。
自体的分裂和调节
客体在个案的自体表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早期儿童能够得到重要他人的安全依恋,就能得到较好的自体客体需求的满足。
否则自体容易产生崩解和混乱。
阻抗
是T跟个案共谋的结果,而不只是P的单方面。
中立
治疗关系是双方互动建立出来的过程,P与T均无法维持中立。
二、 互为主体性对临床技能的贡献
辩证的活现
在治疗关系中,对持续发生的活现有所觉察是很重要的。
类似于投射性认同。
自我表露
外显的表露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帮助P识别和承认他们之前感到需要的否认或解离体验。
真诚与真实的给予回应。
自我表露的作用:
T对自己当下感受、想法的探讨对P一种示范,可以培养患者的心智化能力。
让P了解到他的旧有模式也会重演,并且造成很深入的影响。
T态度一定要温和。
关系矩阵
T的所做与所感应当保持一致。
分析的第三方
我们应当留意原本可能被我们忽略到的感受、想法,可以更多得了解个案解离的状态。
修正性情绪体验
如果我们可以聚焦到与个案的预期所不一样的、对比的情绪经验时,P就可以了解他们不会总是得到同样的回应,还可以发展新的反应能力,用更加宽广的预期来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