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前几天写宋之问和沈佺期的时候,提到过初唐时期一个不同寻常的女性,她不仅被认为是一位“巾帼宰相”,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正是她的评判,在一次宫廷赛诗会上,让宋之问战胜了 沈佺期。对于初唐时期的格律诗定型,她和自己的爷爷起到的作用甚至胜过沈宋二人。
这个女人就是上官婉儿,她从诞生起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一、持此称量天下
《旧唐书》记录了上官婉儿出生时的一个故事:
初,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怀孕时,某日梦到一个巨人送给她一杆大秤。占卜梦的人说你一定会生贵子,而且将来会执掌国政哟。没想到郑氏生下来的是个闺女,于是这个梦成了别人的笑谈。没想到上官婉儿后来真得如同占卜者所言,成了“巾帼宰相”,甚至还是父子两个皇帝的妃嫔。
上官婉儿的一生真是逆天的反转,《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上官昭容》寥寥数语,讲了其坎坷的青少年时期: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上官婉儿的爷爷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仪,唐高宗因为怕老婆武则天,想找机会废掉她。于是招来上官仪商议,上官仪过于信任这个软弱的皇帝,就秉承上意起草废后诏书。没想到武则天得到消息,找唐高宗申诉辩解。耳根软的唐高宗因怕武后怨怒,就把一切都推到了上官仪身上。
结果上官仪被武则天罗织罪名,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抄没。 上官庭芝的夫人母亲郑氏被没入掖庭充为官婢。
上官婉儿出生后聪颖好学,长大后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成为杀父仇人的亲信女官,掌管宫中制诰。唐中宗继位后,上官婉儿被册为昭容。爷爷上官仪终于得以平反,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
二、上官一家的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
1、上官体与律诗定型
唐诗重要流派“上官体”就是以上官仪而得名。上官仪对于格律诗的对仗有精切的研究,而且在他的时期,关于格律诗的黏连(当时称作换头)开始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上官体诗人元兢在《诗脑髓》中论述了黏连(换头)的法则: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 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以上双换头............以下单换头
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
元兢提出的换头,就是格律诗黏连的规则,后来的格律诗黏连就是上文中的单换头。关于换头的解读,可以看看老街的这篇文章《什么是唐诗里的黏连?失粘的诗还是格律诗吗?》
失黏是齐梁以后格律诗常见的现象,我们常说沈宋时期格律诗定型,其实就是指黏连的确定,因为对仗、押韵、平仄句式早就已经定型了,黏连是格律诗的最后一步。
2、沈宋斗诗 上官裁判
在《旧唐书》中可以看出,上官婉儿隐隐有文坛领袖之风: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
宋计有功撰写的《唐诗纪事》中,记录了一个著名的赛诗故事: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馀篇。帐殿前结采楼,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衰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沈乃伏,不敢复争。
唐中宗昭容,即上官婉儿,她评价二人的诗作高下之分在结尾两句。下面我们分别看看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这两首排律: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唐·沈佺期)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
战鹢逢时去,恩鱼望幸来。山花缇骑绕,堤柳幔城开。
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唐·宋之问)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
按照上官婉儿评判,沈佺期输在最后两句: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结尾”词气已竭“。不如宋之问的”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上官婉儿说”犹陡健鶱举“,鶱,就是鸟儿向上飞的意思。
这两首五言六韵的排律正是唐朝科举时的诗体,是非常标准的格律诗。以五言排律的诗体来看,对仗、黏连、押韵、平仄处处精切无误。
另外诗赋被引入科举,也正是在武则天掌权的时期。科举考试的诗体,大多是这种五言排律。
三、上官婉儿的格律诗
从上官婉儿自己的作品中也能看到,她的格律诗非常标准,从其当时的政治影响力来说,甚至有可能大于沈宋对格律诗定型的贡献。可惜的是,上官婉儿的诗传下来的并不多。老街录入几首她的作品。
1、抒情诗《彩书怨》:仄起平收五律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首诗大概是其最有名的作品了,赏析这首诗时可以先从诗体入手,居、浓;落、奏;封、中,三处平仄一样,都是标准的格律诗黏连。
在南北朝就有完全标准无误的格律诗,只不过他们的黏连都是无意识的巧合,到了上官婉儿与沈宋时期,就成了有意的遵守规则。不过失黏的现象即使在盛唐也常常见到,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上官这首诗与宫廷诗人常见的应制诗内容不同,是一首思妇闺怨诗,可与沈佺期的 《独不见》对比来欣赏: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2、应制诗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在诗体形式上,著名学者郑振铎评价:“正是律诗时代的‘最格律谨严’之作。”其实上一首《彩书怨》也同样是‘最格律谨严’之作。
这种宫廷应制诗因为内容的狭窄,很难出好作品,但是下面一组诗却是一种突破。
3、山水诗
上官婉儿有一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虽然写的是园林,却更具有自然山水味道被认为已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相去不远。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这组诗是在长宁公主的园林中游览时所作,“帝及后数临幸,令昭容赋诗,群臣属和”。其实也是应制诗,但是写出了不同于宫体诗的风格。“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完全不像出自女性之口,上官婉儿诗力可见一斑。
结束语
上官家族在初唐是一个悲剧之家,上官婉儿的爷爷和父亲死于武则天之手,上官婉儿本人死于唐玄宗李隆基之手。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优秀的诗人,还都是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武则天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必然要除掉上官仪这个威胁。可悲的是,唐隆之变时,李隆基也同样为了自己父子的安危,必须除掉上官婉儿。
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了上官婉儿墓地,可惜其墓葬遭到了大范围破坏,根据其墓志铭记载:
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先皇拨乱返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神龙元年,册为昭容。
不知道为什么,上官婉儿13岁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上官先后嫁给了父子二人,又有极高的政治影响力,这些都和武则天很相似。
殷鉴在前,李隆基斩草除根,赐死了上官婉儿,登基后又赐死太平公主。在扫除一切隐患之后,李隆基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盛世,成为一代英主。
可惜的是,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唐明皇一世英名,几十年后毁于安史之乱。
忘了作业了,补上五律一首《游山》:
杖策绕清波,穿林一鸟过。竹风分野寺,石室掩藤萝。
饮茗钟声远,参禅春景和,闲身游物外,月下起山歌。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