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廿八,回福州的第二天,带小姑娘去看望我的91岁高龄的外婆。那天舅舅家正好在做红团粿。红团粿是老家过年时必做的一种粿品。糯米浸泡后,用石磨研磨成浆,再放到棉布袋中沥去水分,至半干,不粘手状,加入红花粉,调成红色,揉压,即可做成粿皮。这是传统的粿皮做法。儿时母亲嫌麻烦,改用面粉做皮,更简单方便,只是面粉皮较硬一些,不如糯米皮软糯。
馅料主要是蒸糯米饭,红豆,绿豆等,精细一点的是将豆类加工成豆沙,加入红糖或白糖。包好的红团粿,要放入木质粿印中印出各种吉祥图案,如花、鸟、福、禄、寿、囍等。无花纹的一面铺上粿叶,粿叶一般用艳山姜(又名草豆蔻)叶、柚子叶、香蕉叶等。上蒸笼蒸熟后,鲜叶的清香渗入粿中,风味更佳。红红的粿,绿绿的叶,大自然中最和谐的色彩搭配;圆圆的形,甜甜的味,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记忆中外婆家的红团粿又大又甜又顶饱,里面包裹的主要是糯米馅,对我而言只能浅尝。当时没拍照,网上找来一张类似的图。
临走时,舅舅装了一袋给我们带回去吃。小姑娘第一次吃到红团粿,评价:非常好吃。既然小姑娘想吃,那我们便动手自己做吧。可是红团粿已尝过,再做同样的容易腻。换种花样吧。
咨询过公公婆婆,知道田野里已有鼠曲草长出。不如去采点春天的味道,做鼠曲粿吧。年廿九,婆婆应我和女儿的要求,带我们一家三口去田野里采鼠曲草草。这天是大寒,但阳光甚好,只是风大。腊月的鼠曲草经过霜冻后,较难寻觅。新冒出的嫩芽小小的,不易采摘。经过四人一个下午的共同努力,我们采了满满一大袋,也算是满载而归。
婆婆家鼠曲粿的做法是:粿米蒸熟,鼠曲草滚水煮过后捞出,二者放石臼中,用石锤捶打,类似糍粑的做法。这是个力气活,需要家里的男人出力完成。捶打至粿米和鼠曲草完全融和,看不见米粒状和鼠曲草的纤维状后,再把它揪成一个个小团,包上馅(花生、豆粉、芝麻、白糖等),用木印压成饼状,即可。
这次我们不打算这么干,而是采用多年前从同事吴老师那学到的一招,结合小时候母亲过年做红团粿的方法,灵活转用。
鼠曲草滚水煮烂后,捞出,加入糯米粉若干,面粉若干,慢慢的揉搓,像揉面一般,揉到看不见鼠曲草的纤维,粉和草完全融和在一起为止。绿色的粿皮准备好了。
多年前和吴老师一起做的鼠曲粿是萝卜丝炒肉馅。这回换成红团粿馅。花生米炒熟,碾碎;红豆煮烂,捣成泥;糯米浸泡后蒸熟;把三者和在一起,加入白砂糖,调匀,捏成一个个小圆球。由于是临时起意,没有买到芝麻,倘若有芝麻,加入翻炒后的芝麻,那便更香了。
粿皮裹上馅,搓圆,再压扁,成圆饼状,垫上婆婆采回的柚子叶,顿时有一种青团粿的感觉。上蒸笼蒸熟,粿香四溢。
那天馅料准备不够,粿皮多出了许多。便剁些三层肉,加入笋衣,葱、姜、韭菜,熟悉的配方,是的这是饺子馅。鼠曲草做的粿皮韧性足,做饺子皮非常不错哦。当年跟吴老师一起做鼠曲粿,便是做成饺子的形状。
正月初十,在霞浦大京城堡内见到红桃粿,外形用木印印成桃子的形状。想来做法跟红团粿类似吧。区别在于各家依据各自的喜好备馅料,依据不同的祭祀或喜事用途印成不同的形状。
漂泊在城市,年味是越来越淡了,一些传统的节日美食走入日常生活,市集中亦常能买到。想吃也不必亲力亲为了。偶尔为之,自有一番自己动手,更加美味,更加贴合个性口味的满足感。同时,带着小姑娘一起做,教会她,多少带有一点传承的意思吧。
承载往昔的年味虽然少了,新的传统正在悄悄的生成中,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依如往昔,且丝毫未减。借用家乡红团粿的寓意,祝愿2023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小日子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