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品,米食也,在潮汕食文化中历史悠久。潮汕粿品制作技艺有500年以上历史,也是广东的著名小吃。对于众多的潮汕粿品,很多潮汕人都能如数家珍。当中有一种不得不提到的粿品,很多人认为它是最具代表性粿品,那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鼠曲粿。
鼠曲粿,也称茨壳粿,是将鼠曲草舂烂熬煮,再揉合糯米粉后做成的青绿色粿点小吃。
著名潮汕美食家张新民曾经这样评价到,“潮汕的粿品种类繁多,具有酬神、充饥兼保健多重功用,因此是农耕时间人神共享的美味佳肴。而鼠曲粿是潮汕一种很重要的食俗,在所有的粿品中,其产生的年代最为久远,很可能是其他粿品复制的母本。”
由此可见,鼠曲粿在潮汕民俗美食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谈到鼠曲粿,就要先介绍一下制作这种粿品的植物——鼠曲草。 这种长于山野田埂间的菊科植物虽然名叫鼠曲草,事实上却和老鼠扯不上关系。
鼠曲草有两种,一种叶大,称为大米鼠曲;一种叶小,为小米鼠曲。花皆白色,采食制作鼠曲粿则以小米鼠曲为佳。
潮汕平原土壤肥沃,显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合耕作。在农业仍占主要生产的年代,农历新年前几天,潮汕人总是到农田及荒埔采摘鼠曲草,为的就是能制作祭拜神明祖先的鼠曲粿。
鼠曲粿虽然好吃,但粿的制作流程确实非常繁琐,因此做粿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和细心的体力活。
鼠曲粿卖相好不好看,吃起来好不好吃,最关键的就是粿皮做得好不好。下面就用文字简单描述一下制作过程:
采摘回来的鼠曲分捡洗净后,要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成泥。在舂的过程中还要不时挑出先前没挑干净的硬枝。
鼠曲舂成泥后,回锅用油炒烂,让其吸收充分的油,再以一定比例的糯米粉掺和,经过不断地揉和制成粿皮团块。再将揉好的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状,中包粿馅,馅分为咸甜,也可以包成双烹,即咸甜各半。
传统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则一般是加入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的糯米饭。
包制粿馅之后放入粿印压实,此时用手轻轻一敲,一个漂亮的鼠曲粿就掉出来了,最后再把印出来的鼠曲粿垫上蕉叶放入蒸笼蒸熟,而后取出风干,就可以保存以祭拜以及食用了。
鼠曲作为食俗最早的记载可见于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在舌柈,以厌时气。”
潮汕地区采食鼠曲也是由来已久,传统的鼠曲粿从农历新年前就开始做起,一直到翌年的元宵和清明,都是主要的粿品。
在以前,鼠曲草随处可见,无论是田野里还是村前屋后,都能看见这种长着白色茸毛、开着黄花的野草,过年做鼠曲粿大概也是潮汕大地每家每户的必修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过年制作鼠曲粿的家庭已经不多,想吃的人也能在市场找到现成做好的买回家解馋。
粿,贯穿在整个潮人的生活图景中,暖胃暖心。在以前,逢年过节做粿是家庭的联合行动,家中老小齐上阵做粿,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蒸制出来的是粿,在这背后,凝结出来的其实是家庭的和眭,是人与人间的纽带,传承的是一辈接着一辈的记忆,而这一切,是因为有深扎于一方土地上的共同文化根基。
如今的潮汕大地田埂变得越来越少,四处都是高楼民宅,鼠曲草自然也没以前那么多了。好在这野草生得贱,总能在某些地方找得到。
而鼠曲粿现今更重要的角色是作为一种特色民俗小吃被熟知,食物的背后,包含着是这土地上人们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 以及历史文化变迁的韵意。
< End >
◆ 愿天下所有美食都能得以分享
◆ 投稿:xunweimaoy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