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什么?
心理咨询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进行的专业活动。由来访者和咨询师一起参与约定时段的一次次访谈,地点在咨询室内。
咨询一般采用谈话方式,面对面或者远程视频。频率由双方共同商定,从每周一次到多次,视具体情况而定。
咨询过程可能涉及来访者个人生活、工作、人际的方方面面。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努力,建立敞开、深入的关系,通过持续的谈话互动,循序渐进,缓慢深入。探索、理解和处理“困扰”背后的心理成因;增强来访者的心智化能力,如理解自己及他人,情绪情感的感受和调节能力;发展内在心理和人格。从而,来访者可以有能力更好活出自我、构建关系、“困扰”得以减轻甚至消退。
心理咨询是如何起作用的?
在咨询室内,会重现你的人际模式、个性特点,通过以谈话为主的咨询方式,持续进行表达、交流、反馈,促进自我了解,增加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并增强情绪容纳和代谢能力,学习如何建立、维系、改善各种人际情感关系。
咨询师主要进行观察、呈现、澄清,尝试解释,也可能酌情给予意见和建议、指导,指出认知模式的误区,鼓励来访者更多表达内心被过度压抑的部分。
由此,促进人格整合,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从而带动现实层面的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咨询效果的产生,不是单方而为,而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对而言人本能上会排斥痛苦,但痛苦具有极大的价值,通常都是痛苦才让我们直面自己,开始想,也许我的生活方式不对,也许是哪里有了问题,我得改变了。
基本上,大多数来访者都是痛苦把他们推到咨询师面前的。当你和咨询师讨论生活中的那些痛苦时,咨询师给予支持、共情和更深入的“理解”,帮助你逐渐理解自己的痛苦,明白自己的痛苦背后的“故事”。
有的时候,痛苦真的消失了;有的时候,痛苦还在。但你发现,你的人格变得更加有力量,以前是问题笼罩住了你的自我,而现在问题只是你的自我的一部分,你变得可以容纳痛苦,它已经不再让你失控了。
没有心理问题的健康人群,也可以找咨询师做个人成长?
所有人都可以尝试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解决某些现实困扰、情绪情感问题,或是更深入的自我探索,健康人群也会在某个时期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各种内心困扰。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更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比如运动、看书、旅游等。
此外,还有很多人希望能深刻、完整地认识自己,因此选择了长程心理咨询,他们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化解痛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需求。
如何选咨询师,哪位咨询师最适合我?
当我们打算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时,很多人会苦恼如何选择一位真正适合自己、帮助自己的咨询师呢?这里有一些建议。
首先,你需要大致评估自己的问题属于哪个领域,比如是情绪问题、婚姻关系问题还是职业发展问题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寻找擅长这个领域的咨询师,通常在咨询师的个人简介上会介绍Ta所擅长的领域。
接下来就要看看Ta们的专业背景能力如何。系统的培训是专业素养的基础保障,可以看看这位咨询师受训背景中是否包括至少一个持续的培训经历,比如精神分析治疗的低、中、高级连续培训,或其他流派的连续培训,通常为2年或以上。
咨询师的实践经验很重要,个案时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督导的累计时长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专业的咨询师都必须有被督导的经历,也就是在更有经验的咨询师的指导下来检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个人体验对咨询师的成长也同样重要。个人体验指咨询师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当Ta的人格更稳定健康,在工作中也更有利于中立地陪伴来访者。
有时即使浏览了不同咨询师的专业简介,还是觉得无从判断,这时候我们不妨去相信“直觉”的力量,凭直觉选择。当我们看着某个咨询师的照片和文字介绍时,直觉会告诉我们Ta是否是让我感觉安全,是否值得我信赖,是否有能力帮到我……每个人其实都拥有强大的直觉力,你最有感觉的,往往就是最合适的。
咨询费越高咨询师越好吗?咨询师年龄越大越有经验吗?
不一定。咨访关系强调匹配,彼此合适才好。
所以,可在咨询最初尝试几次访谈,互相感受一下,你们是否谈得来,是否可以找到安全的信任感。包括咨询师的个人工作风格,你是否喜欢,是否觉得有可能帮到自己。
咨询费和年龄代表了从业年限、受训经历等基本情况,并不一定与咨询匹配度相关。咨询涉及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接触、互动,咨询师工作中使用的最重要的专业工具,就是咨询师自己,包括Ta的思考、判断、感受和回应。
我们也希望,来访者可以将咨询过程中各种互动经验带回现实生活,不断实践,调整,学习,再实践,如此反复。咨询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
无论咨询师收费如何,年龄如何,咨询师都会努力做到尊重来访者呈现出的各种个性特点,生活方式,人生选择,尊重每个来访者不同的内心现实,力图通过咨询关系容纳你心里涌动的各种情感。
男性和女性咨询师哪个更合适我?
这要试了才知道。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被无意识地当作任何人,比如父母,子女,亲友等,无论Ta本人的性别。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都可以帮助你逐渐面对,处理与身边重要他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困扰。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同时包含男性和女性部分,通过咨询过程,也可以帮你学习如何真实面对,整合不同的性别角色。
你可以按照直觉选择某个性别的咨询师,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调换到另一个性别的咨询师。然后,看看性别对咨访关系有怎样不同的影响,是否有助于你进一步解决与同性,或者异性之间不同的关系困扰。
所以,我们鼓励尽量坦诚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此,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咨询师。
如果咨询师没有跟我相同的经历,真的能理解我吗?咨询师未婚无孩子,我向TA咨询婚姻育儿问题是否可信?
如果咨询师和你有同样的人生背景,在这方面的问题上,他和你探讨起来可能会比较容易。
而咨询更深的逻辑是:咨询师通过倾听你,和你互动,帮助你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这时,他是否和你有同样的人生背景,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咨询师个人情况和咨询内容关系不太大,未婚未育也可以做婚姻相关的咨询。如同咨询师性别如何,也未必影响咨询,专业受训背景和感同身受的能力才是核心。
当然,如果你特别在意这一点,也可以尊重自己的这个判断,在介绍或擅长领域中看看是否有相关经历。
没找到本地咨询师,远程咨询是否靠谱?
远程咨询相较于面对面咨询,部分信息(如身体语言)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网络越来越方便和发达,远程咨询的比例越来越多,很多来访者表示他们从远程咨询中获得了很好的心理咨询服务。
如果你的情况不适合进行远程咨询,咨询师会向你提出,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和咨询师与来访者是否合适,这是更重要的因素。
咨询前要做什么准备?第一次咨询会发生什么?
不需要特别的准备,真实的状态呈现就好。
咨询的最初1-4次是初始访谈,通常会了解你的基本情况,进行专业心理评估,明确咨询目标,也可能处理一些比较强烈、急迫的情绪。
在这个阶段里,双方相互了解和评估,咨询师了解你困扰及发生的情境背景,评估自己的经验是否能帮助到你。你也可以感受咨询师带给你的感觉,与Ta在一起是否是放松的,是否愿意信任Ta,继续一起工作。
在前期,双方尝试建立“工作联盟”,为后续进入正式的咨询进行准备。
咨询过程中任何感受和想法都可以与咨询师讨论,包括开心、舒服的,或者不满的、困惑的,这些都有可能是工作的契机。
是不是一开始我就要完完全全地向咨询师,敞开我的内心?
不一定。
最初,你一定会有一些想说的,还有一些不知道要不要说的,更有一些“暂时不想说的”或“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的”。咨询师会陪着你慢慢来,驻足当下,缓缓表达,彼此回应。
随着咨访关系越来越安全和稳定,你会自然地敞开自己。所以随着自己的感受,诉说你最想说的吧。只要是你有意愿表达的,欢迎在咨询过程中充分表达。既可以是你的故事,也可以是对咨询的真实感受,也可以讨论咨访之间的关系等等。
我需要做多久咨询?听说心理咨询要做一两年?
咨询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没有一定之规。因为咨询目标各异,比如有人定位于某个现实目标,想要解决现实问题的困扰,可能一段时间后通过咨询梳理清楚,就可以选择结束。
有人希望更深入地探索自我,或者伴随某种复杂的人格特点、复杂创伤,可能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咨询可长可短,可随时离开,也可以暂停一段再回来。有的咨询持续多年,因自我探索没有止境,我们也可以在这样的专业关系里不断看到自己,发现自己,整合自我。
短程咨询一般持续十几次,中长程咨询可持续一年以上,甚至数年。这主要取决于个人在咨询过程中的进展节奏,自我觉察的进程如何。咨询师不是人生导师,更多的角色是不离不弃,陪伴探索,所以我们这里没有关于你的人生困扰的标准答案。
因流派和个人风格不同,有的咨询师可能会提出具体指导和建议,有的咨询师则可能更侧重促进自我觉察和领悟。咨询走向因人而异,你大可充分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鼓励你和咨询师随时讨论,调整。
咨询师会为我保密吗?
为来访者保密是咨询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中有对隐私性和保密性的严格要求,咨询师为来访者的隐私保密是其必须要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
但也有保密例外的情况:在来访者有伤人/自伤/自杀风险时;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或虐待时;以及法律规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况,咨询师会在来访者知情的状况下打破保密协议。
咨询开始前,为什么要了解心理咨询专业设置?
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本质上是一个契约关系,这意味着里面会有它的设置和规则。
一般来说咨询的设置为:
一次个体咨询时间为50分钟(伴侣咨询/家庭咨询的时间会更久);
相对固定的见面频率(通常每周1-2次);
咨询准时开始,准时结束;
咨询室外不联系……
借助设置这个“标准”,咨询师可以通过观察双方是否遵守设置,或对设置的感受,从而发现治疗过程中的问题。比如来访者拒绝准时结束,表达似乎有被抛弃感,在来访者的想象中似乎咨询的结束就如同咨询师要离开Ta了。这里面有着很复杂的内在动力,咨询结束时体验到的这些感受很重要,都可以在下一次咨询里探讨、澄清。
心理咨询设置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界定好,需要维护好,它保护了咨询师与来访者,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和达到真正意义上对来访者的关心和帮助。
咨询的时候都是我在说,咨询师什么都没说,我觉得时间被浪费了,什么都没拿到?
咨询师说的少,而来访者说的多,这是咨询中常常会呈现的部分。
咨询重要的不是咨询师“给”你明确的东西,即便在分析时,咨询师也会抱着一个态度:这个分析是假设。
在咨询初期常常会对这一点产生不满,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因为来访者容易抱着“来找咨询师寻求一些立竿见影的建议的”的态度。但咨询的基本态度,是理解与接纳。
并且,咨询最初几次,咨询师在做分析时会更加谨慎,因为对你还不够了解,所以最初几次都是在收集信息,有时也需要介绍一些关于咨询本身的知识。
如果你对这一点很不满,可以清晰地讲给咨询师,并对此进行讨论。
为什么咨询师不会直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表面的问题实际是你内在冲突的表现,深入了解你的内在更为重要,如果急着去想怎么办,我们就难以深入内在。
心理咨询就像是镜子,你透过它,慢慢看清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渴望,而不是被外界期待、或是自己期待的那个被华丽衣装包裹着的自己;也能看清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而不只是寻求一个怎么办。所以请给自己一些等待的时间,改变会慢慢发生。
咨询是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容”的过程。就如,咨询师为你开启一扇窗,让更多的新鲜空气进来,让更多值得尝试的可能进入你的心灵之屋;鼓励和支持你去反省、去突破、去选择、去行动,但不会直接替你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也不会替你做出选择。
人有非常深刻的需求,希望自己看清楚自己,自己找到出路,随着咨询的深入,你可能也会看到自己这份深刻而根本的需求。
咨询到一个阶段,很不想去了,我该怎么办?
在咨询中,这是很常见的感受,区别在于发生在咨询的哪个阶段。
因为心理咨询的目标是成长和改变,“恰到好处的挫折”起到了内化心理结构的作用。咨询中不会一直都是好感觉,是愉悦享受的,经常还会唤起一些创伤和疼痛的感受。这些感觉的产生,有时是被唤起了曾经的一些相类似的痛苦经历;有时也会出现对咨询师的负向反应;还有时咨询结构的设置本身,就会带来强烈的挫折感,50分钟高浓度的共情情境,结束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所以有人会将心理咨询比喻为是“勇敢者的游戏”。
因为这些挫折感真的是非常痛苦,是我们过去多年来形成的保护自己的防御方式不管用了,在提醒我们需要找到新的更适应的方式。
因而当感觉到想放弃的时候,也往往是黎明前黑暗的重要时刻。鼓励你将这些感受告诉你的咨询师,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一起来理解、消化和接受这些感受。随着这些感受的修通,会带来“质”的飞跃成长。
如果你感受到这些糟糕的感觉,是咨询师带来的,那你更可以试着向咨询师表达。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一个人的感觉,会受到我们过去经验的影响,基于许多习惯的感受,来感应对方的行为,有时我们还 “投射”出去一些东西,使得对方在无意识层面认同到而做出相应的行动。这些人际间的无意识间传递的信息,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产生交互作用的影响。而咨询师的不同在于,Ta会不断地觉察反思,当发现到咨询中的这些感受时,Ta可以在自己的专业训练中去深度理解这些感受,并在恰当的时候反馈给你。
跟咨询师发生冲突怎么办?
关系中,一定会有冲突。如果是感受上的,咨询师也会鼓励你探讨这些冲突和不满。
试着向咨询师来表达你内心真实的感受,对Ta的信任或不信任,愤怒,无力,不满,Ta会和你一起尝试解锁、化解冲突。
当然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很需要勇气。也许很多人还会发现很难把这些感受说清楚,这也需要不断地尝试、练习,最后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你可以把咨询关系看作是一个实验场,是为了帮助你更加信任自己,能更自如地表达自己,呈现自己的真实,从而获得自在,也能帮助自己在其他关系中做到这一点。
但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冲突不能发展出严重的破坏性,例如伤害自己或咨询师的身体。当破坏性的攻击延伸到咨询之外的空间里,咨询关系就被破坏了。
来访者也不要在咨询之外严重伤害自己,当你这样做时,也意味着咨询关系被破坏了,因为你身上的冲突性,已经不能在咨询中表达并得到抱持。
所以,去冲突,但不破坏,是一个基本原则。
此外,如果咨询师对你造成破坏性攻击,违反了伦理设置,请及时向咨询室助理反馈。
为什么我有事没来,也要收我的钱?
心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咨询师的特定时间、场地服务等。
咨询师根据自己的状态:如身体情况,工作强度等,开放有限的个案量。成功预约后咨询师的时间、场地都会锁定保留,该时段不再对外开放。即使你未能到场,咨询师也仍旧是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等候,无法为其他人提供服务,所以需要收取对应的费用。
并且,这种稳定的工作感,有助于咨访关系的稳定。
如何结束一段咨询关系?
咨询随时可以结束,是来访者的基本权利。只是,长程咨询我们建议有个处理分离的过程,就像手术需要缝合。
如果想要结束咨询,建议在咨询室内提出,通常咨询师会和你商定一个结束的时间,这将参考整个咨询的时程长短。
结束阶段,通常需要来修通与结案本身有关的情感,有些流派的咨询中,也会一起来梳理回溯前面的咨询历程,巩固内化效果。
可以在咨询时间外和咨询师联系吗?
咨询师在咨询时间和设置下的状况或思维方式,都是有别于生活状态的。所以,不在咨询时间之外谈及心理问题是对来访者的保护。
如果你有和预约相关的需求,请与前台助理联系,由前台助理和咨询师沟通。
如果你情绪波动很大或者有现实层面的紧急状况,请及时求助当地心理援助热线和亲友。如果经咨询师商量鉴于紧急情况,在咨询之外适当联系,这是特殊情况非惯例,此处理时也会非常节制。
我可以和咨询师做朋友吗?
不可以。
咨访双方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关系,互动只限于咨询室内,才可能有治疗效果。如果咨询师和来访者存在社交关系,这往往会影响咨询师的专业思考、理解和判断,容易因私人的情绪情感和需要,造成主观或不恰当的偏向,影响咨询效果,甚至出现伦理问题,对来访者造成不利的影响。
我们的咨询师会与来访者谢绝私人联系,避免现实交集。
我的孩子做咨询(未成年OR已成年),家长可以跟咨询师沟通吗?
对于未成年人(18岁以下)需要心理咨询干预时,父母的支持和加入是非常重要的。咨询师需要了解家庭和孩子的状况,父母在养育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等。父母是在长期养育中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父母的观点对咨询师了解孩子非常重要。我们也会根据这些情况,评估孩子的情况是否适用于心理咨询。
所以,在和孩子工作期间,我们会安排固定的家长访谈时间,一般是4~6次之后安排一次家长访谈,这个根据不同家庭和孩子的需要而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充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通常,不会谈及孩子具体在咨询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讨论透过咨询对孩子的观察和理解,以帮助家庭更好地交流与发展。
如果你的孩子是成年人,我们会充分相信与尊重来访者的独立性,不再安排家长访谈,但有些特殊情况时,如涉及来访者与他人安全时会与亲人约谈沟通。
我能不能让我家人或伴侣一起做咨询?或者帮他们预约咨询?
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的自主意愿,需要来访者认识到,“我”遇到了问题,“我”想认识和改变自己,如果缺乏这份意愿,咨询就变得难以进行。所以,如果您的家人或伴侣非常不情愿,那么这件事通常是有难度的。
如果你觉得家人或者伴侣一起来做咨询,会对关系有更好的发展。那请与咨询师沟通,并说服他们一起前来,预约伴侣咨询或者家庭咨询。
如果对方因为某些原因无法亲自完成预约流程,建议你在取得对方同意之后,再帮助Ta预约。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一个人彻底认为自己没问题,那么他基本上是不适合咨询的。但如果这个家人给你带来了痛苦,那么,其实需要寻求帮助和改变的,可以是你自己。
我能不能让咨询师隐瞒自己的身份,到我家给我家人做咨询?
心理咨询的重要前提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坦诚、深入的治疗联盟,共同制定咨询目标。这样心理咨询才会有好的效果。
如果来访者本人没有动力,效果是不能保证的,所以我们不主张隐瞒咨询师的身份。
同时,按照行业规则及平台的相关规定,咨询师不能离开工作室做咨询。
孩子可以做心理咨询吗?少儿心理咨询是什么?
少儿咨询是指,在约定时间、咨询室内、由咨询师和孩子参与的专业谈话互动。
咨询师通过和孩子建立一个安全、自由、平等的空间,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我,一起探索、发现造成困扰的原因。并根据每个孩子的需要提供支持,在交流中帮助孩子梳理感受,发展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内在人格的发展。
咨询形式有游戏类治疗,如沙盘、绘画、故事等,也有访谈式,具体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
孩子的困扰往往与家长关系密切,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大部分咨询师会定期和家长进行访谈,具体频次根据咨询师个人工作习惯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来访咨询并非有“病”,而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困惑或阻碍,通过一些行为表达。与其他学科一样,咨询师通过陪伴与带领,在心理方面增强孩子的能力与了解。
哪些孩子需要做心理咨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专业咨询,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心理方面感兴趣的孩子或家长都可以参与。
来访较多的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
情绪困扰:自卑、焦虑、青春期叛逆、抑郁、人际恐惧、环境适应等;
行为困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攻击行为、网瘾、拖延、偷窃、撒谎、性困扰等;
学习学业:厌学逃学、考前焦虑、学习压力、师生关系、留学生心理、人生规划等。
少儿心理咨询是怎么起作用的?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儿童的良好发展依托于好的环境,照顾、适应、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亦可以理解为环境的一部分。
但“环境”总会有疏漏,孩子的一些内在需求没有被及时看到或满足,就会产生内心冲突,进而产生行为困扰。
在咨询室内,咨询师会和孩子建立一段新的关系,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重视,让孩子感到安心自由。也就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一个“好客体”的存在。在这样一个放松的环境里,通过咨询师的观察和鼓励,孩子的内心世界得以呈现。
咨询师通过陪伴孩子,梳理那些没有被看见,甚至未被察觉的需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会适时酌情给出建议,并与跟家长反馈情况。三方一同努力做出调整,从而改善孩子存在的问题,促进人格整合,提高身心发展水平。
少儿咨询要做多久?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本身和遇到的难题也大不相同,也许表现行为都是“攻击性”,但背后的原因却因人而异,所以需要的时间也各有不同。
在首次家长访谈中,咨询师会和家长了解孩子的日常状态、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并了解咨询目标,完成初步心理评估,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3次。
评估结束后咨询师会与家长和孩子沟通,大致包括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修复等,然后双方商定咨询目标和时长。
少儿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方法有哪些?
少儿咨询较多采用游戏治疗,其中最常见的是沙盘游戏,也有绘画、故事等其他形式。当然,也可以进行访谈式的咨询,但需要孩子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晰完整地描述、表达事情和自己的感受。
游戏治疗:是指通过玩具为媒介,以游戏的形式,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产生的一套应用于儿童心理的临床辅导技术。让儿童透过故事、图像、隐喻、意象、艺术创作等各种形式,表达困扰他们的情绪,并抒发其想法、创伤经历的一种专业的心理辅导方式。
沙盘游戏:指在咨询师的陪伴下,通过对沙具自由的选择、摆放、场景创造,来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治疗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难以用语言表达,沙具便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孩子内心的东西会从创造的场景中自然流淌,释放出压抑的部分。咨询师则通过观察和引导,帮助孩子进行梳理。
咨询过程中,家长需要怎样配合?
对于未成年人(18岁以下)需要心理咨询时,父母的支持和加入是非常重要的。
咨询师需要了解家庭和孩子的状况,父母在养育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等。父母是在长期养育中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父母的观点对咨询师了解孩子非常重要。咨询师也会根据这些情况,评估孩子的情况是否适用于心理咨询。
因此,在和孩子工作之前,咨询师通常会安排一次家长访谈,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基本的家庭情况,家长和咨询师也可以在访谈中讨论后续的咨询方案。
在和孩子工作期间,咨询师会安排固定的家长访谈时间,一般是4~6次之后安排一次访谈,这个根据不同家庭和孩子的需要具体商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充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通常,访谈中不会谈及孩子具体在咨询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讨论透过咨询对孩子的观察和理解,以帮助家庭更好地交流与发展。
如何选择咨询师?
评估问题所属的领域:家长可以评估孩子的问题属于哪个领域,比如是厌学拒学、亲子沟通不畅还是自卑自闭等情绪困扰,然后针对地去寻找擅长这个领域的咨询师,在咨询师的个人简介上通常会介绍Ta所擅长的领域。
咨询师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凭直觉选。
咨询关系强调匹配,每位咨询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果你信任并接受Ta的风格,对解决问题有良好的促进。
(今日下午2小时学习了解关于心理咨询的基本常识,摘录下来,了解咨询师能够给予来访者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