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小时候,一到腊月,
乡村就有了年味
浆洗的被褥上有
挂在蚊帐内的新布鞋上有
摇着拨浪鼓叫卖的货郎担上有
屋顶上袅袅的炊烟里有
厨房里热腾腾的雾气中更有
杀年猪、分年鱼
杀鸡,宰鸭,宰鹅
每家都会留有一些好吃的
好像其他季节的播种和收获
都是为了留到这个季节里来享受
各家都在忙碌
用木桶蒸米饭、蒸米粉团子和年糕
用麦芽熬糖稀,用砂子炒花生和炒米
用长方的铁皮盘摊米面皮做面条
用石磨磨黄豆做豆腐
在擦钵的一块碎片上擦藕泥……
豆浆的香味,糯米饭的香味,
米酒的香味,炒米糖和芝麻糖的香味
油炸豆腐和各种圆子的香味……
弥漫在整个村庄的空气里,
甚至整个童年都记得
年味,就是浓浓的香味
之二)
父母在的时候
过年都围着父母转
父母走了,
过年就有些失落
小城里“禁放烟花爆竹”
过道上也少了邻居的脚步
楼上楼下静悄悄的
孩子噘着嘴面对电视机发呆
用遥控器敲着沙发还不停地嘟囔:
“三个人过年太没意思了!”
正忙着烧年夜饭的老公
也扫兴地走出了厨房
“还是去乡下过年吧,
过年人多才热闹”
热闹,也是年味。
之三)
中午12点刚过
爆竹的声响
便开始在乡村的旷野里回荡
“噼里啪啦 ”“嘣——啪——”
有的还带着唿哨冲上高空
在空中“哔哔啪啪”炸开一朵绒花
几只鸟雀在湿漉漉的电线上缩着脖子
一只松鼠在水杉树光秃秃的枝丫间
惊恐地乱串
枯黄的原野
在灰蒙蒙的雾霭里逐渐隐退
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时密时疏,忽近忽远
兄弟姐妹几家人聚在一起
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
“怎么没有年鱼?”我问
妹妹说:
“以前年年有鱼,也未见有余啊!”
以前父亲说
“年夜饭要吃得慢,
吃的时间越长越好”
大家推杯换盏,互相祝福
还剩下很多菜,年夜饭就结束了
开始了下一轮节目
几个人围着麻将桌,开始攻方块围城
几个人拿来扑克牌,开始斗地主
一部分人盯着手机,开始抢红包、发红包
孩子们开心地收好压岁钱
涌向客厅的电视大屏幕
手舞足蹈地玩起了感应电子游戏
无一例外,大家都忘记了去看春晚!
礼花还在夜空里陆续绽放
爆竹声还在不间断地震天响
大家用不同的方式
守着这个不眠的除夕夜
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告别
迎接崭新的一年
午夜的钟声敲过
拜年的信息便从四面八方传来
从遥远的异国他乡
也从对面的沙发上
用文字,用表情包,
用语音,也用视频
从手机里传来
也从手机里传去
爆竹声越来越响
各家都在开财门迎财神了
天已大亮,才纷纷钻进被窝
新一代人,有了不一样的年味
之四)
去外面转一圈
年味就装满了你的眼
红的春联,红的福字
红的中国结,红的灯笼
商店里堆得高高的大礼盒
和营业员穿着的中式小袄
也和春晚的舞台一样
连手机的屏保都变了
都变得红彤彤的
年味,是炫目的中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