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终于盼到年底了。前几日看友人写的《忆年味》,感慨的很。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历历在目,如数家珍。磨元宵,做粉折,炸园子,炒花生,做豆腐,蒸年粑粑。。。。。。以前过年好忙,好累,好热闹。
单就一个做粉折,都要忙坏了。米和黄豆按一定比例,要先泡好,然后洗净,用磨子磨成汁。
那个磨子都是人工的,磨杆吊在梁上,两个人扶在上面,前推后拽,一个人往石磨里添料子,磨过后的汁都有好几缸。再用勺子把汁舀在锅里摊成一片片饼,抹锅底的一般是一大块肥肉。饼出锅后一片片铺开冷却,冷透后再切成一条条,最后用席子在阳光下暴晒。晒干后可以下水煮着吃。吃好久。
这个工序一般一股作气不能歇,有时都要起早贪黑做两天。家里有磨子的不多,年底都要做,都排着队等磨子。真的很辛苦。
做粉折时,家里热气腾腾的,豆子和米加上猪油混合的香味温暖醉人。这时左右邻居也会来回瞅瞅叙叙,顺便帮帮忙搭把手。
新鲜的热粉折沾点酱,包点菜馅,喜欢吃的都可以敞开肚皮吃个过瘾,孩子们就在人群里嬉闹玩耍。做粉折这可能是最早的年味了。
如今大家都不做了,市场可以买到了。即使磨也是电磨子,快的多了。
现在想来,以前那么忙,能吃到嘴巴里的品种其实并不多。顶多叫多储备点食物。和现在的丰富物质生活简直没办法比,回忆起来却津津有味。
年是喜庆,是团圆,是盼望,是亲情,是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或许现在的年味没有过去浓了,然而年依然是令人近乎虔诚的憧憬。年让岁月有了隆重的仪式,让人们对一段生活有了个总结,也有了个歇息后重新开启旅程的港湾。
年还是个坎,我们这里还有本命年一说,如果这一年是你的生肖年,家人会送红色内衣,希望你本命年健康平安度过。年让人们的浮躁收敛,心生敬畏。
再过两天就腊月二十三了,我们就正式放假啦。二十三是年头,这天是要放爆竹的,据说是为了接灶王爷的。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开心得不要不要的。年末的这一个月是我们最放松最闲暇的时候。一年的工作快结束了,生意清淡下来了。最关键是我们会有个整整十五天的假期。
这十五天没有客户,没有电话,没有售后,没有压力,无拘无束。
虽然接下来会忙碌异常,但依然期待这个大假,期待过年,像小朋友们一样。
放假回家最大的工作就是扫尘,洗被子,采购。
洗,晒,拖,抹。忙碌而辛苦,比上班工作量大多了,累多了,但,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满心欢喜的。
婆婆一般在腊月二十七那天做圆子。圆子是每家过年的大事,象征团团圆圆,是宴请客人必备的一道菜。圆子的做法,各个地方也大同小异。
长丰那里是用大馍揉碎和着肉菜、佐料做成圆子,一般是蒸着吃,就是有名的庄墓圆子。
肥东的一般做挂面圆子,把挂面过热水2分钟左右,捞出冷却,切寸长,加上肉泥,佐料,做成均匀的园子,然后在油锅里炸。也可以蒸着吃。
还有豆腐圆子,鱼圆子,山芋圆子,萝卜圆子等等。
我们这里做的是糯米圆子。把糯米煮熟,然后用肉泥佐料拌好,用鸡蛋揉成均匀的圆子,再用油锅炸。很好吃。可以做菜,下面条,也可以当点心吃。
这做圆子的米必须是上乘的糯米,用的油最好是农家今年新炸的菜籽油,这样做出来才香软可口。煮饭也有讲究,饭煮太烂,做不成型,虽然味道甚好,但不吉祥,谁喜欢“烂”呢。要做硬一点,一年硬似一年,一年强似一年。但太硬了就不好吃了。至于咸淡,佐料搭配,油温火候拿捏,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东家吃饭,一盘可口的圆子让客人吃的回味无穷,也可以让女主得意骄傲一番,宾主尽欢。
婆婆厨艺好,每年都煮几十斤糯米饭,炸好多锅的圆子,大部分都送给预订的亲戚了。从二十七那天开始,唇齿留香的圆子让我家年味越来越浓了。
传说正月不能剃头,剃头会死舅舅。哈哈,也不知道怎会有如此吓人的传说。一个月不理发现在也不现实,不过年底剃头肯定是必须的。女人们也会隆重地捯饬一下。发型是人的第二面孔,街头巷尾,一个个焕然一新的大妈大婶,也让人一下子感觉年的脚步又近了。
每天都要买、买、买。一年辛辛苦苦挣的钱,似乎都为了在这几天慷慨地花掉。
肉,鱼,蛋,奶,烟,酒,瓜子,糖果,干果。桌椅,板凳,筷子,锅碗瓢盘,该添添制,该换换新的。
一把葱一把蒜的想着,惦记着,唯恐买丟了。想起来就去买。一袋一袋的往家里提,一趟一趟的在家里和菜市穿梭。
其实现在真的没必要了。超市天天都能买到的,菜市也仅仅是闭馆六天,只是比平时稍微贵点,但是大家仍然习惯大量的买,唯恐比别人买的少了,甚至都有种敬畏的心里,为即将到来的“年”,置办年货。
菜市场、超市人头攒动,前所未有的繁华和忙碌。
全家都要买新衣,新鞋迎新年。
买对联,窗花,灯笼。爆竹今年不给放了,也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去银行换点新钱备用,准备压岁的红包。
祭祖,正常是年三十饭后。现在因为老坟也拆迁,都集中在一起,也离得远了。为错开高峰一般都提前去了,腊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就去上坟,看看,拜拜,烧点冥纸,静下心陪先人说说话。上一年的总结和来年的打算,几乎也就是在先人这儿清晰明透起来。
腊月二十九,贴对联,沐浴更衣。再次清点年货,查缺补漏,准备三十的年饭。
年三十的年饭,宣告年已经来了。年饭是一年中最正式的一餐饭,一般都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饭前还会放爆竹。一家人难得团团圆圆,和和睦睦,你说我笑,平时心里有的疙疙瘩瘩也趁着年味、酒气一笑泯恩仇,抛到九霄云外。
以前在我妈妈家年三十是不允许有炒菜的,”炒”同“吵”,说是不吉利。
会吃“大肠”,说是常吃常有,虽然现在内脏胆固醇含量高,平时都不吃了,但年三十还是会有一盘红烧大肠的。
鱼是肯定有的,以前不吃,要“余”着。现在就烧两盘鱼,一盘吃,一盘“余”着,一直“余”到正月十五,一般就倒掉了,其实还是浪费了。
年饭是不能吃完的,要在碗底余点,又是“余”,结果也是倒掉,还是浪费。
婆婆没那么讲究,年三十会炒好几个菜。有一年竟然把锅炒通了,全家哈哈大乐,赶紧重新买个,一笑了之。
三十晚的春晚是肯定要看的。我们是真正的不倒粉丝。每年都看。从头看到尾。只感觉越看时间过的越快。说明节目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好看了,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春晚就是年三十全国人民的精神大餐,虽然众口难调,仍然乐此不彼,已是除夕夜的必须品。
今年好了,整个市区不让放爆竹了,又干净,又安静。环卫工人舒服多了。空气也好了。耳朵也清净了。看春晚也不受干扰了。除夕晚也能好好睡觉了。这个政策真的太好了。
初一拜年。早晨要起早,开门。以前在娘家,妈妈一早会拿出糕和苹果给我们,并祝福我们:“平平安安步步糕”。哥哥会早早起来,扫地,点香烛,等我们都起床洗涑好才开门。糕点果盘也会早早摆好,一会好招待拜年的亲朋好友。
有时开门早,外面天都是黑的。这天大家都要少说话,尽量说吉利话。比如“洗脸”我们这里方言是“死脸”,这天是万万讲不得的,一般会说“揩脸”。
有了孩子后,初一早晨我也会这么做,会准备糕和苹果早早放在他枕头边,祝福他“平平安安,步步高升”。
初一早晨一般吃鸡丝挂面,吃煮鸡蛋,俗称“元宝蛋”,“元宝蛋”每人是必须要吃的,一般一人两个。但是每年最后锅里剩的都是元宝蛋了。大家顶多图个吉利吃一个。
吃完早饭要给舅舅,伯伯拜年的。现在都是酒、烟和奶,或者水果、保健品。给婶婶等女长辈的一般就是包个大红包啦。
初二拜年,回娘家。
这几天车会特别少,人都放假了,有的回老家了。菜市场,门面都关门大吉了。路上都是穿着新衣,大包小包拎着礼品走亲访友的人们。坐公交车就等于打的,都没什么乘客。
初三初四。。。。。接下来的日子基本上就开始混吃混喝了。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前后。如果亲戚有事耽搁了,没上门拜年,直至端午节上门也不算晚的。
拜年吃饭,一般吃饭后就是打牌。
一个年过下来,口袋空了,眼睛也熬肿了,肚子也吃腻了,酒也喝得再也难以下咽了。身材也熬苗条了。
正月十五是小年,“家家户户闹元宵”,全家人也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会放爆竹(感觉这爆竹处处都有,这禁止燃放好像是有点失落啊)。一般此时亲戚里该拜年的也都拜了。
正月初八上班,陆陆续续要等小年过完,正月十六一切才正常起来。
新的一年这才感觉正式开始了。带着满足,也带着遗憾。年味也终于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