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腊月大集,寻民俗年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北风哪个吹,雪花儿哪个飘雪花儿哪个飘飘,年来到。词图不符,寓意尚在吧!(摘自微信)

    胶东人不知道从何时起在说话中,对要表达的事物前面总爱冠一个“大”字。诸如大葱,大姜,大萝卜,大白菜,大椒。

繁华的腊月集卖蔬菜的一角,虽然没有标准的货台,但仍挡不住人们的购买欲。(自拍)

    对人的称呼是,大嫚(指女孩),大伙计(指大儿子)大闺女,大胖小子。对动物,大骡子,大马。这不,一进腊月门,庄稼地里的活全都收拾完了,猫冬的农闲时间,也正是适婚男女谈婚论嫁的时候。60~70年代给大嫚找婆家,由于那时物资匮乏,生活条件有限,衡量男方家庭是否富裕殷实的唯一标准也是用“三大”来做标杆。即:“大瓦房、大粮囤、大草垛”。一般情况下,媒人在酒足饭饱之后,这次来的重要內容是替女方家“看场”便开始上演了。

酒足饭饱之后,在准婆婆的带领下,媒人要领女方众眷属看“三大”。(摘自微信)

    她们下炕穿鞋,在准婆婆的招呼下,领着女方派来“看场”的四婶、三姨、二姆(姆即舅姆)的女眷们(胶东习俗,女方家派一些至亲代表,巡查准婆家经济富裕条件的)查看自家用苇箔遮挡着的满囤子的地瓜干,屋檐下挂着的一大提溜一大提溜金黄的苞米棒子,和大瓮里盛满金灿灿玉米粒的大粮囤。当然,村外的大草垛也在必检之列。因为那个年代衡量一个家庭是否达到小康标准,草垛的大小,便是这家主人是否勤劳,勤俭的代言人。古时便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可见粮草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这时,饱蘸世故的媒人会用夸张地手式拍拍粮食囤,嘴里发出“啧,啧”声说道,“看看,都看看婆家里的大粮食囤子”。

瞅瞅,都瞅瞅人家的大瓦房去。四婶,三姨,二姆们往村外走。(摘自微信)

    “瞅瞅,都瞅瞅婆家的大草垛”。来到院子,媒人又在院子的天井里,指一指半瓦半草的房子说,“瞧瞧,都瞧瞧婆家的大房子,青堂瓦舍地”。转过脸来用暗示引导地口吻问准婆婆,“大妹子,是不是过几年恁家房子的上盖都换成瓦的”?稍一楞征,醒过腔来的准婆婆连忙吡牙笑着附合地说:“可不是哪地!(胶东土语即,说的对啊)。换瓦的钱早就预备着了呢”。

    “听听,都听听,婆家是正经人家吧,勤快着吶,咱闺女嫁到这样的人家就净等着享清福吧”!媒人转过头来对众人肯定的说道。

腊月集,古玩市场也格外活跃。淘宝,只要你有鉴别能力是会有收获的。(自拍)

    此时的四婶、三姨、二姆也是各怀自己的心思,想想准婆家给她们备下临走时的礼品,马上都附和着点点头齐声说道,“可不是那么地!恁家的闺女有福着呐”!

    这次“看场”,女方家听了近亲友的汇报,一般情况下这门亲事就算撮合成了。怪不得在胶东流传着一句乡野俚语,“媒人的嘴,驴经纪人的腿”(驴经纪,旧时在大牲畜集贸市场,帮助买卖双方在袖口捏价格的撮合人)。在胶东乡下,戏称一件事做得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是“只要撮弄着大嫚上了轿,就再不管她晕轿不晕轿”啦!而事成之后,媒人说媒的保酬则是,男方家要给一个8~9斤重的大猪头,外加一点跑腿费和一双新鞋袜,象征着媒人为两家说媒费了不少心,跑了不少腿。当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现在已经很少有媒妁之言,也不需要拉牵保媒的了。回家过年的男女适龄青年可以自由恋爱、网恋,也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由当地共青团和妇联共同举办的相亲大会,从而拓宽了他们婚恋嫁娶的视野。

黑的片片,胶东农村叫“甘干肉”是煮熟的小地瓜晒成的。甜又有嚼头,类似于超市卖的果脯,如今很难见到了。(自拍)

    总之,以“大”为美的口头语流传至今。究其原因,我揣摩可能是早年间,与农耕时代的小农经济物资不丰富有关,胶东人说话语气中缀一个“大”字,壮底气!能从心理上获得一个“丰衣足食”的滿足感。

  “闷下棋,闲看戏,穷奔亲戚,富赶集”。这不,赶大集,过大年又用上了二个“大”字。一进腊月门,走进腊月便是年了。 年味一天浓似一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乘着农闲,兜里又有了钱,便三三俩俩结伴赶大集釆买年货所需了。

各种口味的炒货,蜜饯为确保货真价实,都是现炒现卖的。(自拍)

    赶集,顾名思意,赶,即要去,集,即集中。要问腊月哪里的年味最浓,相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们十有八九都能想到,是赶农村的大集年味最淳厚、最浓烈,最具有民俗风情的代表性。

大集上卖的一种虾、鱼、蟹酱,平时用来熥着、炒着吃是很下饭的,属胶东人最经济实惠的佐餐之品。(自拍)

    红红的对联、喜庆的灯笼、漂亮的花布,新鲜的肉品、各种鱼虾、糖果和刚出炉的瓜子琳琅满目,还有各式各样好吃的小点心一应俱全。

红彤彤的灯笼,琳琅的年货点缀着腊月集格外红火。(自拍)

    早年间每逢腊月赶大集,人们遵循着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清晨,洗梳打扮的人们,纷纷地从依山傍水的小村或河间沟夼的小疃(疃即村庄)中涌来。倾刻之间,山间蜿蜒的小道上,拐篓子的,推小车的,骑自行车叮咚作响的铃声,象涓涓的溪流一样流淌,而溪流又在络绎不绝地人流中加粗,最终汇入了集市的人山人海之中了。

中国年、中国红的腊月大集,体现了欢乐,祥和的民俗特色。(自拍)

    时代进入到21世纪。而今的赶腊月大集已经不能再用涓涓细流来形容了,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汽车,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载着南北方甚至国外的年货纷至沓来。

当,当,当敲着小锣卖颜料的老汉说,那些栩栩如生的面塑,都是用他卖的颜料染成的,问我,你也买几包吧?(自拍)

    在漫长的年俗文化中,胶东人过年,几千年的民俗演绎进化,也总结了一整套具有地域特色过年的规矩和礼仪。什么时候备什么年货,那一天吃什么都是有讲究的 。“二十三,辞灶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念ga尕)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全都有;三十瞎黑儿满街走。当白胖胖的饽饽笑开了花,热腾腾的饺子下了锅的时候,这过年的序幕也就在团圆喜庆的氛围中拉开了。

赶集累了,喝一碗20元的纯羊肉汤,二根面鱼(油炸饼)在寒冷的腊月犒劳一下自己觉得浑身暖暖的。(自拍)

二十三辞灶天。

    胶东称农历11月为冬月。冬腊月便指的是农历的11~12月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平常的吃穿和过年別无异样。要是问问小孩子盼不盼望过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肯定都说不盼望过年而盼望放寒假。因为放了寒假,他们象出笼的小鸟一样,可以放松学习尽情地玩耍啦!

俗语说:“过了冬松一松,过腊八不怕他”,如今的孩子不盼望过年而盼放寒假,届时,他们可以不做作业尽情地看电视玩手机了。(自拍)

    旧时,上学的小孩子有二盼,一盼过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压岁钱。二盼学校紧张的学习可以随着年关的临近而减减压。这就应了哪句“过了冬松一松,过腊八,不怕他”谚语了。

时代不同,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也不一样,那个时代要求孩子们是向工,农,兵学习。(摘自刘毅强微信)

    意即:对于平常有繁重学业的小孩子们,一天到晚沉浸于学习之中,过了冬至,老师便抓的松懈一些,到了过腊八这一天,各种考试都已结束,年之将近,小学生们都盼望早日放寒假,所以对老师也不那么惧怕了。

各种口味的糖果,高粮饴,早已退去30多年前高贵的外衣,乡村集贸市场上都有它们的身影。(自拍)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每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要送灶王爷上西天玉帝那里禀报人间善恶。届时,庄户人家在灶口上摆一碗面条,一碟糖瓜、一碟枣、一碟马草以及香、蜡、烧纸等祭品,淳朴的村民也想得到玉皇大帝的表扬,所以对准备起程到玉皇大帝那汇报工作兼述职的灶王爷寄予厚望。焚烧灶王像时,嘴里念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吉祥”的口诀,意念中用甜甜的糖瓜封住灶王爷的嘴,让他能对自己汇报出溢美之词,在玉帝老儿哪里赚个好印象。

“芝麻板糖”,脆、酥、黏、甜,是麦芽糖经抻拉而成。季节性特强,只有在寒冷的冬季才能生产,因此深得农村人喜爱,更是辞灶祭祀的首选。(自拍)

    这一天要将灶台上的旧灶王爷的画像揭去,再将新灶王爷画的像姑且用木板压上(新灶王爷的画像要等大年三十晚上请神时才贴上去)。然后开始扫除灰尘,收拾屋子,胶东俗称这一天为“扫尘”,意即将一年不吉利的晦气扫出去。没灶王爷值守的这7天的真空区,最能体现家家户户生活的自律性,也最能考验这一家领导在于不在是否一样。这也就是村中祖祖辈辈公习良俗形成的道德铁律,得以传承至今的主要途径。

二十四,写大字。

    大字,胶东人称用毛笔写的字为“大字”。这里是指写的"对子”,也就是春节时贴在门上的春联。早年的农村,没有如今各单位印刷赠送的成品“福”字和对联,所以一到腊月二十四,村中最有学问而且毛笔字写的字体遒劲有力的人,便早早的被人请来,桌子、笔砚、茶水侍候早已准备妥当。

换新衣,贴春联,改善生活,能享受几天的休闲,是那个时代人人所企盼的。(摘自微信)

    人们簇拥左右,一部楹联书传送在村人的手上,大家不约而同地挑选自家喜爱的诗句,诗联一经选好,先生就会铺就事先裁好的红纸,镇纸石两边一压,泼墨挥毫,一人双手扯着纸头一字一后退,一副对联一挥而就了。先生端量着自己的作品,在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只有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人们才能认识到有文化有知识的重要性,而有文化有抱负的读书人,只有在这一刻,才能有一个展示自己价值的舞台。大字写的好不好,只有对联贴到门上,一端详便知道哪里蹩脚,因为“字怕上墙”。

较之南方春节姹紫嫣红的鲜花市场,北方大棚中的花色品种就显得异常单调。(自拍)

    而现今则不同了,若不是市县文化局组织文化下乡现场写春联,农村腊月的大集上,卖春联的与卖年画的比比皆是。一幅幅对联或铺在地上或悬掛在绳子上,在风中抖动,似跳跃的一簇簇火焰,煞是好看。过年,贴对联是必须的,春联恰似年味大餐中的调味剂,不贴春联就调不出浓浓年的味道!

新春开门红,一幅幅寄托着美好愿望的春联和富字飘荡在大街小巷中。(自拍)

      二十五,做豆腐。因“腐”与“福”谐音,农家自制豆腐自然有祈福之意。

春意盎然,硕果累累的桔树,寄托吉祥如意的情感,是广州市民过春节必买之树。(照片由晓且提供)

    做豆腐,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把黄豆泡上。农家磨豆子,或使用自家的拐子磨。拐子磨,做水豆腐的专用小磨,一人站定,用一木杆连接磨的一端,在惯性的作用下做曲轴运动,类似于火车头的大车轮。或借用豆腐房的水磨。磨出的豆浆兑水,加火烧开锅后再舀到泥盆里。接下来,到了做豆腐的关键环节~加卤水。主妇们将买来的黑黢黢的卤水块化开,一边用勺子舀到泥盆里,一边不停地搅拌,直到水、桨分离,汤变的清晰了再舀到纱布上,木方框中压上一块木板,豆浆用重物压出水成形后,一方豆腐便大功告成了。卤水加的合适,豆腐就会做的软嫩口感好。

买少量豆腐可以到集市上购买,若要成几包的买,就必须提前预定。(自拍)

    如今,因劳时费力加之工具不全,自家做豆腐的人家已经很少了,大部分是根据正月里访客的多寡,或送给亲朋好友多少,提前到做豆腐的商家订做1~2包就能应酬了。

二十六,割年肉。

    早年间,到了年根底下,老百姓家家会拐着个小篓,到集上肉摊釆办年肉,

如今赶腊月集,胶东的牛,羊,猪肉都是剔骨卖的,牛、羊肉105元三斤,集上,这位卖羊肉的老兄开市大吉笑容滿面,对生活充满希望。(自拍)

    那时,按照买卖双方都认同的消费准则,除猪头、四蹄、内脏外,其余部分连骨头带肉一块卖。猪前槽肉內含前蹄腿骨,后肘肉內含后蹄腿骨。胶东民间有句老话,“剁馅的包子,沙馅的饺子”。包包子的大白菜要切成小方块,故肉馅也切成小方块,肥肉瘦肉掺和在一起。

杀年猪是农村过春节最隆重最喜庆,最富有年味的事情。(拍自中央九频道<乡土>)

    包饺子则不同,肉馅大多采用瘦肉,先把肉切成细条,再横切成小肉丁,中间绝不能动刀剁,此调馅法称沙馅。据说,用这种方法调出的肉馅,包的饺子的味道上乘。论营养论味道,今天用绞肉馅包出的饺子只能甘拜下风。那时,一到年三十下午,全村一片嘭嘭嘭的剁饺子馅声。牛、驴是老百姓干农活的主要生产工具,所以胶东有个习俗,牛,驴肉馅的饺子是不能当供品的。念它辛劳一生,给人们驮、拉、耕、运而不忍心食用。当然,更有当时可以入刑,史上最严历的大牲畜保护政策的功劳。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牛、驴已失去是农民生产资料的保护,已经沦为菜牛,肉驴了。春节,是它们生命中最难过的一关。(自拍)

    所以,牛,驴,马,骡除自然老弱病残外,人们是不敢私屠乱宰的,那时候,它们的自然生命是有保障的。羊,由于没有如今的大规模饲养的肉食羊,农民考虑饲养成本偏高,饲养的存栏量就少,加之有一股羊膻味,所以过年宰杀得也很少。

    逢年过节要摆祭上供,有一套猪下货过大年是最体面不过的了,由于国家有统购统销政策,杀猪统统由食品供应站垄断,杀出的猪下货又优先供应军烈属,一般人家你就是想买,因凭票供应,你也没地方买去。只有人家军烈属不要了,你才能汇(汇,即买的意思)人家余下的几件猪下货。这时,大街上响起了劈木头的咣、咣声和夹杂着小孩子不时燃起的鞭炮声,村街小巷不时飘来煮猪下货的缕缕香味,年味的涟漪又似乎渐渐地向外扩展了一圈。

二十七,宰公鸡。

    俗语说:“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农家即使平日里过得再拮据,到腊月二十七这一天,无论如何也要割几斤当腰肉,肉膘越肥越好,再宰1~2只公鸡。

生活条件好了,真正能吃到农村跑山鸡的人家必定乡下有老人或亲属,价格不菲的散养鸡做出来的味道和肉食鸡比,可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自拍)

    自家的鸡自家宰杀,收拾干净后,将鸡连同猪蹄、猪头、骨头等用热水氽一下,去掉油腥味,下锅煮熟,仅留出鸡大腿和鸡胸脯肉,待正月里伺候客,用鸡丝凉拌白菜心或粉条菠菜。余下的鸡皮、鸡骨头连同猪蹄骨、棒子骨、猪皮等重新回锅打成“冻儿”招待客人用。

鳐鱼,胶东俗称“老板鱼”富含胶原蛋白,平时鳐鱼炖豆腐是一道美食家常菜。过年用其打的“鱼冻”,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自拍)

    要是祭祀本族同宗的祖先,当供奉小三牲,小三牲包括整熟公鸡一只,要鸡头昂扬,口叼菠菜,翅膀盘成花样。半熟猪头一个、有鳞生鲜鱼一条,上用蛋饼裹着,放油炸染成粉红色的细粉(即粉条)花儿。

渤海湾的鱼虾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胶东人,图为海鲜市场一角,各种海鲜应有尽有。(自拍)

    过惯了清苦日子的胶东百姓,逢年过节依然保持节俭之风。乡下有句俗语“吃鸡头,会梳头;吃鸡爪,会補袜”。说归说,不过鸡头鸡爪从不会给女孩子吃的。

,较之南方人没鹅不过年,胶东人很少吃鸭、鹅。这是2017年11月摄于广西南宁市北湖农贸市场的一个卖鹅的摊档。(自拍)

    其实,这都是长辈告诫家里的女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美德,潜移默化地用儒家温,良,恭,俭,让的道德标准来教育她们将来要勤俭持家。但有一点至今不明,由于我离岗10余年,工作上不再接触农村的农民了,沒地方寻求探究,不知为什么不让小孩子吃母鸡腔内的卵泡。

二十八,把面发。

胶东过年有蒸大饽饽的习俗,

在农村,承揽能做各种面塑和花饽饽的广告牌。现在,有红白喜事的家庭为图省事,都订做花饽饽。(自拍)

    带枣的称为大枣饽饽,不带枣的依其形状象一枚桃子称为桃饽饽,大饽饽是“老酵子”发面做的。“枣”与“早”谐音,这其中承载了农家希望日子过的“早发”的美好愿望。

进入冬至,农言便有“冬至不蒸,扬场沒风”之说,所以,莱州朱桥镇一带家家户户不吃饺子改蒸大包子,可谓十里不同俗。(自拍)

    做大饽饽头天晚上就要发面。面发好以后,和上碱就可以揉面了。揉面可是个技术活儿,人跪在炕上,肩、臂及双腕要协调用劲,方能揉出柔软富有弹性的面坯。饽饽做好后,用两小手指在面坯顶部及四面抠出“鼻儿”,

胶东特有的面食~大枣饽饽和花“岁子”。(自拍)

    将切好的枣放进去。然后放到炕上,盖上棉被,扣着笸箩(念,捕箩)让其继续长着发酵。这时,锅底已架上木头烧火,灶台炉火正旺。

炉中火,放红光,蒸大枣饽饽,烀猪头,打猪蹄冻,鸡冻,鱼冻,红红的炉火总是生生不息地把温暖送给人们。(自拍)

    只等水开装锅。有经验的女主人一看大饽饽外皮透亮才开始装锅,边装锅边用新炊帚蘸水往大饽饽的外皮洒一洒,最后用碗或玉米皮盛块肥肉放在篦子上,罩上特制的笼头锅盖(用玉米皮编的锅盖)蒸的过程中油汽落到大饽饽上,这样蒸出的大饽饽面皮油亮。

象草帽一样的器具,是蒸大饽饽特制锅盖,名叫“盖垫”。用这样锅盖蒸出的面食不淋水卖相好。(自拍)

    农村蒸饽饽,一般由关系好的妯娌们相互帮忙。忌讳外人进家,怕踩了地气“面儿”不发,这时,就要把自个家的街门关上,有的在门后放一把笤帚,以扫除外人带来的晦气。蒸好的大饽饽裂开了嘴,讨吉利要说大饽饽裂嘴笑了。饽饽出锅,在灶台弥漫的蒸汽中,主妇双手放凉水盒将手浸湿,然后向锅中蒸箅中捡拾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饽饽,热汽腾腾的饽饽在两手捣着,主妇下意识地吹着凉气被放在高粱杆串的箅子上。

栩栩如生的各种小动物面塑。(照片由王建乐提供)

    据一位老妇人说,那时,家家户户日子过的艰难,为蒸饽饽先揉一块白面团,然后再揉一大块二麸面的黑面团,像做元宵一样白面里面裹上黑面上笼屉蒸,外表看起来是个白面枣饽饽,可里面是黑面的。哎!老人感慨地说:“那时的人们也极要面子,说一千道一万,想要好,要不出去,都是穷的不是”。

各式琳琅满目的花饽饽,渲染的2018年的春节格外喜庆。(自拍)

    蒸大饽饽要把炕席卷起来以免烧糊了,现在农村已经见不着炕席了,取而代之的是人造革炕席。早年间几天连续用火,烧糊炕席的事时有发生,这时讨吉利就不能说“炕席烧糊了”,而说“烧旺了”。期间,除蒸走亲用的枣饽饽和桃饽饽外,还要蒸巧饼,圣虫,圣虫即是蛇。

面塑的“圣虫”及关公、观音菩萨。(照片由王建乐提供)。

    以前盛粮食的器皿多以大瓮盛之,故招来很多鼠类盗粮,蛇捕食老鼠且又多盘旋于粮囤之上休息等待,农民不解,认为蛇是有灵性之物,所以在农村,蛇和黄鼠狼便被奉为大仙了。

    炸油饼之类的面食,胶东人俗称叫炸“面鱼儿”“炸货”,可能和油炸鱼形似而得名吧。寓意年年喜庆有余。

老人过生日用的福寿小饽饽剥除外面的面皮可以食用,而大型喜庆面塑,由于涂了清漆只有观赏作用了。(自拍)

    农村手艺人赶制的“吉祥笑脸大饽饽”“福寿小饽饽”等面食,是胶东面食文化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其造型和图案蕴含了吉祥艺术的意义,深受人们的喜爱。

胶东各式各样造型的花饽饽和面塑,已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拍)

目前,胶东花饽饽及其彩绘面塑以及海阳市民间跳的《大秧歌》作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已经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九,全都有。

    农家过年,蒸、煮、烹、炸、炒,一切吃的都置备齐全,因为正月人来客往主人忙于应酬,所以,一正月的“嚼裹”(即食品)全在年前准备妥当。吃的预备了,穿的当然也不能马虎,经济宽裕的人家,要到招远皮革城买来长短不一或披风式的皮草,动辄万儿八千的。一般人家呢,也要到超市或电视网购几件中意的新潮时装过年。旧时过年,百姓重视家祭仪式,鞭炮、爆竹等要备齐,用的香、纸、蜡、供品要更是不可或缺。赶大集卖的蜡烛要烙烫上吉祥的金字。用的年代久远要更換宗谱的人家,到大集上可以买一幅崭新的宗谱。

胶东人称写有亡故先人的影像,因地域不同而称之为“影”“祖子”“宗谱”或“家谱”。一张写有先考先妣的家谱,它承载着数十代祖先的名号和踪迹。仰视祖先,“祖先可能不知道我是谁,但我必须得知道我的祖先他是谁”。(自拍)

    提前让书写字体工正的本族人,洗手焚香后,按照谱系男左女右的世袭辈份,庄重虔诚地抄到“祖子”(即宗谱)上供晚辈人顶膜礼拜。

三十下黑儿滿街走。

    腊月三十早上,家家捞干饭摆祭。

中午,大米饭,猪肉豆腐炖粉条子,是那个年代犒劳自己的最丰盛的午餐。(摘自微信)

    捞干饭是指将小米淘出来,烧开锅后,打到盆里,手醮凉水箍起来,放到碗里呈一个圆形,上笼屜蒸熟后,将一圆坨碗状的供饭分別摆放在财神、天地、灶神等神龛前,插上筷子以及桃树枝子以示吉祥。平时在餐桌上吃的大米干饭,是不允许将筷子插在米饭上的,因为那样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只有祭祀的供品才有这样的摆法。

    年三十做的捞干饭是指中午的正餐。早年间胶东很少种植水稻,山间沟壑的隐蔽之处为了防盗,有的生产队只种几亩旱稻。而过年吃的大米,人们从集上籴(di,念地)几斤水稻米,珍惜无比,平时不舍得,只有在过年除夕的中午,掺点小米蒸个“二合米”干饭,阖家大小也就在这盼了一年的这几天,大白菜猪肉豆腐炖粉条子,粉条熬鸡肉等家常荤菜,可以放开肚皮饱餐一顿。其乐融融的家常美味,也诠释着那个年代人生的百味吧。

当然,午饭还有鸡肉炒粉条,一家人围炕桌而坐其乐融融。一年的辛苦奔波,也就融化在酒杯里了。(摘自微信)

    三十中午,各家都打出了浆糊,开始贴对子。街门、正间门、厢屋门一并贴上。在出入门口或家中显要位置,还要贴上勉励自已的“抬头见喜”。有牲口的人家还要在畜栏贴上“六畜兴旺”,小推车上贴“日行千里”,室内粮食瓮贴“食粮满囤”,“福贵有余”,石磨及水缸上贴“福”字,橱柜上贴“金玉滿柜”之类的吉祥小福贴子。

福到了,灯亮了,鲜红的对联贴上了。(自拍)

    年画也是必须要有的,帝王将相、封资修的才子佳人年画被禁销。一大批《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杜鹃山》等革命戏曲年画和喜庆的窗花,走进了那个时代的千家万户。各家照壁上要悬掛大红灯笼,寓意五谷丰登,所有进户门要贴“过门钱”(一种戳满铜钱形状掛在门上槛的彩纸)。

大门贴上“过门钱”寓意来年财源旺盛达三江,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自拍)

    门吊子,门槛上还要插上一小扎竹子和桃树枝条以示避邪。三十下午,各村的家庙收拾干净,三牲供品,果子摆放停当,宗谱请上,烛台、香炉也摆上。傍晚,本枝没出五伏(五伏,本姓繁衍至第五代,到第六代便没同宗至亲关系了)的宗亲结伙带鞭炮、香、纸、酒祭品去自家茔地上坟送“吊子”。“吊子”,象征着马鞭子,插坟上几支,还得拿回个小吊子放到北(北念拨)桌子上供一枝,街门边一边一支大吊子,大家跪拜磕头,请列祖列宗们回家过年。

    自接神之后起,天、地、君、亲、师各灵牌布署就位,香台蜡烛一应摆放后,各家均不再开门,不能泼水扫地倒垃圾,寓意财不外流。除夕夜,合家人不乱说有禁忌的话语,也不干活,刀剪等利器也不能动,只怕惊动诸神,而且,除夕之夜,各家供桌上的蜡烛和香头要燃亮一宿,代表香火旺盛。

祭祀宗谱的三牲,猪头、鸡和有鳞的鱼是必不可少的。(自拍)

    这一天晚上的主题是家家团聚吃团圆饭,户户守岁辞旧迎新,守岁坐年熬年。等到传统意义上的“交子”时刻,只听院外鞭炮轰鸣,那才是真正意义的“爆竹一声除旧岁,又将新桃换旧符”。小辈儿孙给长辈磕头送上无尽的吉利祝福话,长辈们则勉励儿孙辈好好学习,认真工作。说罢,掏出早已预备好的压岁红包,钱数不等,让小孩子压压腰,长大好有钱花。年三十的饺子是在午饭后包的猪肉韭菜馅或牛肉白菜馅的。第一锅上供的饺子是素馅的。捞起后,祖先的宗谱前及院内各路诸神均要祭奠。第二锅才是荤馅的。从前,为了提高家人聚餐的热闹气氛,饺子里面象征性地包一个小硬币,而今的生活是口吃甘蔗节节甜,包的数额也在加大,将100元新币反复折叠起来,再用保鲜膜包裹后包进饺子里,几箅子饺子包个十张八张的。还有的大户有钱人家包真正的小金币,图得就是人气旺盛,笑口常开,财源广进,天伦之乐的团圆饭。

    除夕的“交子”饭更热烈。新旧交替之时,守岁的主妇们则下炕烧锅煮饺子,年三十煮饺子也有讲究,要用芝麻秸杆烧锅,取意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杆在灶堂里燃烧发出‘噼啪’的爆裂声,预示“金银满柜,六畜兴旺”。又是一阵鞭炮的炸响,表明谁家的饺子出锅了,等全村爆竹响成一锅粥时,年的真正高潮来临了。

家里人丁兴旺,这样虾仁猪肉大白菜馅的饺子要包3~4箅子,家族中的大人孩子们都做好了多吃,希望吃到包着钱的饺子。(自拍)

    铺天盖地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越长越响就代表谁家越有面子。“交子”也成就了饺子一词,时间的推移也在无痕地不经意间滑向了新的一年。院內,几串电光鞭炮在闪烁中炸响,彩色的火树银花把夜色妆扮的姹紫嫣红。

除夕的夜好象一张巨大的银幕,各种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火树银花轮番绽放!(摘自微信)

    街门洞开,红灯高掛,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摸黑,大街上走过了一帮帮花枝招展的大姑娘小媳妇,回家过年的小伙子也三五成群地走街串户的拜年。上了年纪的老人要稍晚一些到各枝叔伯宗亲家中拜年。大人进屋拜年,要先给上辈老人请安。如是女长辈老人则说“大姆(这指婶子辈)恁(念Nen,你的意思)过年好!好字尾音稍长,虽然是疑问句,但用在这里的“好”字是毋庸置疑的肯定句。这时老太太会嘻笑颜开地回答“好呐,大侄儿,恁过年也好昂”!(昂hang,念行)昂字尾音要上挑,表示的也是肯定句。此时,家中媳妇辈的女人便将炕桌端上炕,上面有果碟,有吃着方便的鸡冻,鱼冻,猪蹄冻,凉拌白菜心四碟凉菜。男主人会边用双手擦筷子边热情的邀请你“来,来,来,快脱鞋上炕暖和暖和(这念闹糊闹糊)尝尝恁兄媳妇打的冻”,边说边拧开一瓶白酒,“咱伙计俩个哈两盅儿”。简简单单的几句唠嗑,顿时人情味四溢,拉近了亲属邻里的感情。若是妇女来拜年,酒是不哈的,她们会到另一间卧室,似乎要把攒了一年的“体已话”在这一刻全都倾倒出来,三个女人一台戏,哈哈的笑声飞出窗外,用胶东的话形容,“能顶着房盖跑了”,上一年的不称心也在嘻笑中飞到九霄云外了。直到下一帮来拜年的来了,在“大妹,(妹,念哞)有空来家耍昂”!道別了。我想,民俗的拜年,它凝聚了亲情,感情和四邻的友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年文化,延续传承优良民俗真谛的情感所在。

    第二天清晨,当年娶进门的新媳妇儿还要将自己隆重地梳洗打扮的光鲜亮丽,被褥叠的齐齐整整,等待本村平辈姑嫂小姐妹们来一番品头论足。

胶东习俗,正月里,一帮小姐妹及姑嫂要到当年才结婚的新媳妇家,观摩其勤俭持家。图中小媳妇孝敬老人,已被村党支部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自拍)

    人堆里沒结婚的小嫚,通过观摩比较,也暗暗地有了自己将来的一幅人生的美好憧憬。 初一初二拜姑姑,初三初四拜丈母。正月里,农村走亲访友的帷幕拉开了。春节沸腾的欢愉,欢庆、欢快的热情,在胶东夸张地可以延续到“耍正月,闹二月,稀里糊涂到三月”热度方能渐渐退去,收拾农具,田间送粪,修剪果枝地企盼下一个富裕年。

  2018年的春节前,雪,一直浮浮摇摇地下着,山川,房舍一片银装素裹。

一个重要的集日,皆因昨天晚上风雪交加而人影稀硫。(自拍)

    北风潇潇,雪花儿飘飘,凌冽的寒风增加了浓酽冬的气息。大街上行人聊聊车马稀,胶东大地所有的集日,皆因这几场降温和满天雪花的飞舞,而减少了商户们的收入。可也印证了“瑞雪兆丰年,踏雪寻梅去”的优雅意境。人们又说这是几场难得的好雪。在写这篇豆腐干文章的几天里,中央电视台相继报道了春节前一周內的天气情况,一场南方的大雪降温席卷了湖南、湖北、江西、贵州、浙江、安微、江苏、上海、四川、云南、重庆、河北、河南、天津、山东等省。广东、广西大幅度的降温已成为史上最冷时期。比2008年横扫南方的寒潮,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机场、车站都因之延误了车次和航班,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损失。近几年南方频繁的降温、降雪,据朋友们说“天阴冷阴冷的,不得不每天开空调给室内提温”。降雪,再也不是北方地区的专利。“素颜江南”居然也有了“山舞银蛇,原驰腊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景色,倒也省去了到黑龙江“雪乡”挨宰的机率。但寒冷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风雪中,梅花笑傲坦然,踏雪寻梅恰逢其时,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摘自微信)

    你听!自然界的生物钟又开始吟唱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署相联。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们似乎再一次嗅到了春的气息,听到了春的步伐。

北方滴水成冰,而南国依然春色盎然。(摘自夕阳微信)

  春天,继续讲述着她那亘古不变绚丽多彩《春天的故事》……

          民俗指教:  微言。

          文章指导:  微笑。

          文章校对:  沙枣。

                                    2018年2月1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和朋友微信聊天说起“年事”,忙查看日历,发现马上就是吃腊八粥的日子了!然而我却浑然不觉。 在人烟稀少的山中工...
    爱弥阅读 633评论 8 10
  • 小时候,每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奶奶口中频现时,寒假就要来了,年味也就足了。 进入腊月,外出打工的...
    花儿朵朵开7阅读 754评论 1 5
  • 比起春节,我更留恋腊月。我的腊月是从喝腊八粥开始的腊月,我的腊八粥应该是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做自己的女王_e3c9阅读 496评论 4 1
  • 黑色的海岛上悬着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毫不嫌弃地把温柔的月色照在这寸草不生的小岛上。一个少年白衣白发,悠闲自如地倚坐...
    小水Vivian阅读 3,088评论 1 5
  • 渐变的面目拼图要我怎么拼? 我是疲乏了还是投降了? 不是不允许自己坠落, 我没有滴水不进的保护膜。 就是害怕变得面...
    闷热当乘凉阅读 4,227评论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