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讲课时朗诵课文时经常能读的潸然泪下,激动的不能自已。我曾为之惊讶并傻傻地以为这是每个语文老师的“标配”。后来才发现能为文章如此动容的老师在我后来的学习生涯之中未曾再次见过。我也明白了,我的语文老师才是最独特的那一个。
这位独特的老师在我初中的学习中走入了我的世界,也影响了我以后的一生。
她严格而又幽默。在讲课的时候化身为课文中的人物,通过高低起伏的朗读把自己也把我们带入到作者所描述的那个世界,与主角一起经历“雨雪风霜”。
那篇《永远的丰碑》,知道现在仍使我记忆犹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把厚衣服留给别人,自己却因为没有衣服而最终冻死在路上的故事。“永远的丰碑”说到底,也就是这位无私奉献的军需处长。
我还记得我的老师朗诵到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描写:“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著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她一边读一边为我们演绎当时的情景。她左手拿起一根粉笔当作旱烟,起身坐在一般的凳子上,身体侧对着我们,后背微微的向后仰。拿着“旱烟”的左手打着哆嗦微微地向口中递去,停留在离嘴唇约莫两厘米的上方。
右手握拳缓缓伸入单薄的衣服中取暖。她双眼望着斜上方,微微向右倾斜,好让我们也看到她的眼神与表情。她目光中充满着希望与美好,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的闪烁。一边演绎着,她的眼泪已经从眼角慢慢滑下……
在一旁看的怔怔入神的我们,想到文中描写的情景,再看到老师的情景再现,我们的眼泪也不住的流了出来。我仿佛已身在那条寒冷漫漫的长征之路中,作为一名亲眼看到军需处长的士兵一般。寒风也在我的注视中不断的向我袭来,让我不禁浑身一震。
当我再次看向老师时,她已固定在文中所描写的形象中,如此冰冷却也如此温暖与祥和。当时我便已经明白,题目“永远的丰碑”的意义,它所说也正是这位军人。虽然他的离去让我们痛心,但他的安详的动作和温暖的充满希望的目光却深深的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他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故事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若不是我的老师,我可能无法体会到如此真切的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让人精神振奋。老师动情地朗读与深情地演绎,让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篇文章,这个人物,更是种精神,这种传承。
就在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许多,明白了长征的不易,更明白了祭奠与缅怀英雄的意义,明白珍惜当下生活的重要性。
也许当时的年纪并不能在感受到之后就明白并说出其真正的意义,但在后边的岁月中,每当看到听到这类故事,我总会泪流满面。因为我又想起了“永远的丰碑”,想起了那些艰难的岁月,想起了那些可爱的人们..也许,早在那次语文课中,老师早已为我们了种下了“根”。
我的语文老师为我后来的做人与处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帮助我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她在我心中也是值得敬重又如此可爱的一个人。我相信,若是一个语文老师能做到如此,那她的孩子们一定是最幸福的那一群人,因为他们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无比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