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以作为入门级心理学书籍去看看,多用蛤蟆和心理医生的对话形式来递进,对于看不太进去书的人也不难接受。小红书或看书app不乏对其中儿童自我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和四象限人生坐标的讲解,我想谈三点,成人状态,损友,原生家庭。
(1)要不要选择做一个成熟的人?即成为文中疗愈后的成人自我状态
我认为这本书里的成人自我状态可以和强势文化结合看,
其一:靠自己,不等人来帮助;
其二:包容,包括对自己的他人,不过分苛责,即使自己或他人有过错;
其三,自强,从儿童状态中的依赖和等待救世主的状态转而自强,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给自己创造结果,或是在接收到帮助的时候可以把握住机会。
当一个普通人走进心理咨询室,最期待的也许就是“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觉得好受一些”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就像这本书一样,心理师会告诉你,“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按照这本书来说,就是处于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在情绪上总是想要依赖别人,也因此情绪总是取决于别人的态度,而且很容易陷入和别人的比较当中,蛤蟆说“我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他们都受人尊敬,而我却像个笑话。”所以儿童状态是不可取的。
父母自我状态又总是让人进入一种随时对别人人生指手画脚的状态,所以父母状态也是不可取的。
成人自我状态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它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需要逼自己从舒适圈走向学习圈。但他可以让我们正确面对自己的一切,包括过去,外界的干扰,我的理解是,成人通过很多学习和刻意练习构建了自己的底层逻辑,就好似在大脑中构建了一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因为过去好它才生机勃勃,而是因为这个生态系统可以正确处理那些污垢。成不成人无关年龄,甚至和过去的经历也不甚关联,这是一场艰难的选择,选择要不要做一个成人。
(2)远离那个PUA你的朋友
文中的河鼠能力强,心地好,可他总是怀着好心代替朋友做决定并在过程中贬低对方。
“而他也确确实实在照顾鼹鼠。可即便拥有了河鼠这般的友谊和善意,鼹鼠还是不满意。他宁愿河鼠不要总这么能干,能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
没有人喜欢一直被唠叨和帮助,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弱者,老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看到这里我自我反省了一下,某种程度上我对弟弟和朋友也如此,总觉得不想让他们踩坑,但是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也许试错也是一个不错的课题。
而文中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獾就更过分,他自认为是朋友,抓着一点小把柄就开始无止境的唠叨。
如果我们暂时学不会如何过滤这种负面情绪,不妨直接冷落或远离那个总是PUA你的朋友吧。
在变成别人的光之前,至少先离开阴霾,不要被黑暗拉下水。
(3)原谅你的过去,也包括父母
谈到一个人的心理缺陷或是不幸的源泉,很难跳过原生家庭这个话题,因为父母的行为给处于儿童状态的我们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所见过幸福的家庭,他们的子女一般也都会勇敢去爱,我很庆幸,我是这其中一员,我父母的爱情是我毕生所求。
但是我也见过不少父母争吵或是有推卸家庭责任的个体,他们要么自身强大到不再受到家庭的影响,要么当面对爱意的时候,处理总会失当,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付出不会得到回报,所以不敢全力以赴。
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要控制自己的幸福,就要独立,也包括拜托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果你想学会爱与被爱,但是原生家庭没有赋予你这项能力,那要怎么办呢?
原谅他们!并不局限于他们失败的经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