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任教两个班数学老师的我,正常每天都有两节数学课,14班和15班各一节。一般两节数学课上用的是同样的教学设计,最多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进行一些微调。然而,周二上午的这两节数学课,我却上成了两节同课异构。
这两节数学课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运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和使用。(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第一节课
这是14班的第一节数学课。
1、我是这样导入的:
上课伊始,我和孩子们说: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单元的内容《神奇的计算工具》,我直接了当问学生: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你们知道吗?
担心有同学被“发展历史”四个字问蒙,我又进一步变换了提问方式:也就是以前人们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呢?
这时候,有同学举手回答说有算筹,有算盘,有计算机.....
接着我就PPT内容给出进一步解释:是的,两千多年前,人们用算筹进行计算;一千多年前,我国广泛应用算盘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1822年,第一台能按一定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诞生了;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第一台计算机,可达每秒运算5000多次,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达54902万亿次。
2、接下来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已经知道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主体内容——计算器
我让同学们拿出自己提前准备的计算器,四人小组,互相研究一下,计算器上有哪些基本功能键。
此时学生拿出早就想动的计算器,热烈的说起自己的想法
看大家说的差不多,让学生坐好,找同学代表来汇报。
在汇报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每个人拿的计算器上的按键设置的不太一样,甚至有的会没有关机OFF键,还有的ON和AC键在一起,没有CE键,还有的有很多功能键,而有的功能键比较少。
我根据PPT中的提示,主要给学生介绍了三种基本的功能键:开机ON,关机OFF和清除键CE。
3、利用计算器计算算式
师:现在大家认识了计算器,那么大家是不是真的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下面三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45×789
42÷7
2345-39×21
接下来校对结果,在第二题时,问这道题还用计算器吗?这道题存在的意义是让学生感受尽管使用计算器方便、快捷,但并不是所有算式都需要使用计算器。
在校对第三题时,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那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
让学生知道使用计算器计算综合算式时还是要遵守运算顺序才可以算对。(此处如果能够引入第二节课中的MR和M+键拓展知识就更好了)
在练完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练习了一道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20655÷(27×45),
4、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有什么发现?
这个数学游戏学生还是很感兴趣。但也有得出不一样的结果的,在这里需要引导学生直接按箭头一步一步计算,不要用受运算法则的影响。但关于为什么最后得出还是自然数本身,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深入引导。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小遗憾。
5、数学游戏
本节课最后出示了这道课后练习题,是一个数学游戏。游戏规则如下:
用1,2,3,4,5这五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
这道题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没有深入展开进行。下课铃声已经响了。
第二节课
上完第一节课,自己感觉这节课的内容准备不够充分,从开头到结尾各个环节,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都处理的比较仓促,自感在14班这节知识没有教扎实,学生肯定学的也不深入和扎实。于是利用课间,我又紧急进行了调整。我打开中小学智慧教育APP,参考教师备课资源,终于找到一篇自己满意的。于是就有了下面内容的呈现。
一、激趣导入,了解不同的计算工具
1.同学们,知道淘宝吗?淘宝仅双十一1天的交易额就达到了2135亿元。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的大数据需要我们计算。如果只像我们上课时笔算行不行?那怎么办?(需要计算工具)
(进步点1:开头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学生之前学习的大数的认识和笔算的知识,引出使用计算工具的必要性。此开头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要。)
2.你知道有哪些计算工具吗?哪位同学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己先回顾一下知道的计算工具,这也是前面学习计数时了解过的)
3.微课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教师从时间脉络,生活应用等方面笼统介绍不同的计算工具。
老师也整理了一份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进步点2:通过微课内容的介绍,让学生回顾并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感受到我们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进步)
4.引出课题
面对不同的计算数据,我们需要不同的计算工具。而在我们普遍的生活中,我们常用的计算工具就是——计算器。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进步点3:过渡语衔接自然,画龙点睛,揭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认识和学习使用计算器
活动一:认识计算器按键名称及功能
1.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计算器。
(1)你能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计算器?
(商店、父母工作中、手机里、平板电脑等等)
商店:随着科技的发展,商店大多已变成扫码付款,自动计算结账;菜市场也是电子秤计算。而在生活中,平时我们都用我们的手机里的计算软件,方便,快捷。
(进步点4:寻找生活中见过的计算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随着计算工具不断地演变和提高,计算器无论从外观,还是在功能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改变。
2.认识计算器
(1)关于计算器你有什么了解呢?
计算器上有哪些功能键,它的作用是什么?
(2)拿出计算器,小组合作研究一下
(3)哪个小组愿意上台与大家分享一下。(4人一组汇报)用展台展示每位学生介绍按键的时候,举例说明怎么用。
3.因为大家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其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按ON,关机按OFF,CE清除键等。 PPT 出示
(进步点5:语言表述到位)
学会了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听老师的口令,统一开机,统一输入34,统一清除,统一关机。
(进步点6:听口令练习,进一步熟悉基本操作)
活动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初步尝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那么怎样使用呢?学生举例并演示
预设生成:
①如果计算时不小心输入错误怎么办?(按清除键,重新输入;或者后边出错摁退格键后再重新输入。)
②除不尽的情况怎样处理。学生如果举例借机说,如果没有,教师举例。除法是我们特别容易出错的题型,老师也出道题我们试一试 69836+591=
像这样除不尽时,我们一般取其近似数,保留两位小数,所以这道题的结果是约等于118.17。如果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我们就按要求保留。
(进步点7:预设问题很好的解决了一部分同学生成的问题)
(2)下面同桌两人合作,熟悉一下计算器的使用。一人出题,两人同时输入订正答案,然后再换另一个人出题。
(3)计算结果一样吗?有不一样的吗?怎么办?
怎样检验对不对呢?(用计算器算一遍,用逆运算的方法检验)
(进步点8:追问怎样检验,培养学生的验算、检验意识,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2.再次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综合算式时,怎样计算)
(1)看来同学们掌握不错,刚才我们一直研究的是一步计算,那混合计算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呢?学生说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①按运算顺序输入
②“M+”记忆储存键、“MR”记忆调出键
我们一起来做道题试一试5673-59×71=
(2)指生汇报,说明输入顺序
学生汇报展示。你是怎样输入计算的?(学生展示)还有别的吗?
(3)拓展介绍“M+”、“MR”用法(学生之前说了就不用介绍)
师:计算器特别的神奇,它有两个键,即使是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那个中间结果了。怎么做呢?先按“59×71”,然后就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4189”,按“M+”的目的是将“418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5673一”,再按“MR”就把4189 调出来了。 可见计算器真是一个神奇的计算工具
(进步点9:此处拓展“M+”、“MR”用法,可以帮助学生借助计算器更好地计算综合算式的结果)
(4)教师小结:大家的计算器可能大多不是科学型的,这种计算器计算时就会按输入顺序计算,所以我们在计算时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输入。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些计算器和手机里的计算器可以直接识别运算顺序。按照题的顺序进行计算就可以了。所以,在计算时要检验一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5)谈感受,总结出使用计算器应注意事项和正确的方法。
做完刚才的这几道题后,你有什么感想?用计算器做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进步点10:小结,谈感受和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
活动三:探索计算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下面老师给你们变一个数学魔术,请你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数,按照老师的口令用计算器计算,看看结果怎么样。
2.像这样再找几个数试一试还是这样吗?这个魔术神奇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把它放到问题银行中,以后我们再去找到答案。
当问到:为什么会这样呢?在15班有一个同学给出了准确回答,后来我请他到黑板前面给其他同学讲,讲完后一大部分同学听明白了。
(进步点11:追问的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引发学生思考)
三、拓展练习
出示练一练第3题,学生找信息,独自完成,汇报订正。谈感受,从中渗透节约、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计算的习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还知道了我们国家有许多超级工程,如:港珠澳大桥,三峡大坝,神舟载人飞船等等,这些都是以计算为基础,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可见科技和人类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学习。
(进步点12:最后总结话语引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学习)
反思
通过对两节课的梳理,我找到了第二节课12个进步点。第二节课从导入到活动的设计,问题的预设,过渡语的衔接都非常成熟。不愧是部级优课。当时上完第二节课,我就觉得对第一节课的同学有深深的愧疚心理。中午午自习正好是14班的数学午自习,于是就想到补救措施。本打算再按照第二节课给重新上一遍,但奈何午自习的效果还是差了点。但好在这节课内容简单。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习的最终效果影响不大。
今天的两节课同课异构,纯属偶然。但是也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尽管不可能每节课都成部级优课的水准。但是我对上课确实非常重视的。每个孩子学习知识的主渠道就是课堂,如果自己的课每天糊弄,真的是误人子弟。课比天大,以后还是要充分进行备课。另外上课前和学生最好进行愉快的互动。我在上第一节课之前,由于是14班班主任,看到学生打了预备铃还在拖拖拉拉收作业和说话,自己的情绪有些上头,和同学们说规矩又花去10分钟。导致第一节课自己在上的时候没有进入良好的授课状态。所以以后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