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唐与盛唐诗歌中的民族精神
王晨晨
摘要:一个朝代的发展与蓬勃离不开先进的制度,出色的管理,百姓的支持,同时更离不开群众思想的统一与共鸣。这种共鸣也就是所谓民族的自信力。而唐朝作为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朝代,其繁荣的造就必然离不开其独特而又强大的民族自信力。对于唐,其民族自信力的载体无疑是其风格各异的诗歌,细读初唐与盛唐时期的诗歌,大都充满着一种悲壮的胡筎意味和处塞从军的壮志。而这,就是饱含“为民族求生存的勇气和努力”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精神,造就了初唐和盛唐的空前繁荣。
关键词:诗歌,民族精神,初唐和盛唐
唐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而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要问唐诗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民族精神必定是众多深远影响之一。由于国家的日益强大,再加上统治者注重战功荣耀,唐与周边利益矛盾愈发增多,战争也经常打响,而这恰恰促进了各路文人对爱国诗的创作,也促进了民族精神在一字一句中的凝聚。初唐诗人的诗作中,已能清晰可见并吞四海之志;盛唐诗作,更是将慷慨激烈的情感推向高潮。理解初唐、盛唐诗歌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民族精神的具体含义
民族精神,尤其是唐的民族精神,真的只有爱国吗?若是如此简单,想必不会使唐成为人皆赞颂的朝代。
1.爱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魏征的“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杨炯的“宁为白关长,胜作一书生”,道尽许多文人投笔从戎的决心和不为功名的胸怀;陈子昂的“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骆宾王的“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将效忠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表达得明明白白;刘希夷“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祖咏的“沙场烽火连湖月,海畔云山拥蓟城”,赞美祖国军队气势的浩大,爱国之心可见一斑……爱国情怀是贯穿中国上下五千年不变的旋律,它在盛唐被演绎得格外响亮。
2.热爱生活,坚韧顽强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振奋士气不仅可以靠擂鼓,也可以“笛揍梅花曲,刀开明月环”;从军虽苦,但苦中作乐便是智慧:“从军有苦乐,此曲乐为央”“寄语丈夫雄,苦乐身自当”;虽不舍夫君将与自己长别,但懂事的少妇仍要“为羌笛出塞声”,送别情郎。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阻碍,唯有坚韧顽强,用爱拥抱生活,才能坚定地走下去。这样深刻的道理在初唐与盛唐的诗歌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