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澳门
  • 朱老:
    能有给您写这样一封书信的机缘,悉因拜读您的大作《谈美》。虽然您已不在这世间,可正如您所说的,“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您洒下的几点清辉让我在这里禁不住要向您回这封信。
    最爱的莫过于您的那句“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一棵古松,在不同身份的人看来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同一处风景,在本地人和异乡人看来也有迥异的意趣。这本带有强烈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却让我受益匪浅。在认知世间万物的同时,我们往往杂有个人的欲念和评判,导致事物在我们眼中丧失了本来的美感。但是美学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以直觉去体味。如果把这种美学经验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因为这世界纷纷扰扰,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学生,人生的道路刚刚起步,总免不了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顿,总会感觉到为什么幸运之神为何总是远离你,你的前途,你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雾,让你不知何为,不只为何,迷茫、困顿、沮丧、郁闷时常伴随着你我。但如果你以一种美学的态度来观察世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欣赏自己的生活,你会恍然发现,原来自己身边还有如此多的美好事物,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值得羡慕。身在其中,眼前总会遮一道“为其所困”的尘雾,阻碍着发现美的视线。也就无怪乎人们总是一边憧憬未来,一边流连过往了。而只有从实用世界中跳出,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才能享受“当下”的美好。
    还想浅谈谈您所提到的“移情”。我爱旅游,也爱听歌,其实想一想,'这其中的快乐不就是源于移情吗?我曾因泰山的雄伟而胸中激荡,也曾因塔克拉玛干的浩瀚而自叹渺小。我曾因一首摇滚而充满力量,也曾因一首老歌而热泪盈眶。正是太多太多的经历融进了太多太多的景物叶和音符,才会在刹那之间有感而发。移情于物,方有一见如故的山水,移情于音,方有百听不厌的歌曲,移情于文,方有千古流传的诗篇。正因移情,万物才着上了我之色彩,变得有声有色。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没说道我真正想对您说的话。您说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从这点看来,我还不至于是个庸俗的人,每每这样想我还挺高兴。因为我对待每件事,也是认真尽全力地付出,当结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所得大大少于付出之时,也能从容面对,只要自己的行为无愧于心就好。比如一次学业考试,一段难得的友谊,一场用心的恋爱,当他们统统消失无法挽留之时,还应该豁达而出。您说不是吗?因为无论失去的是什么,我们都还有艺术地去享受人生的权力!人生毕竟是很丰富的,要懂得艺术地去生存、体验、感悟,但同时,人生也是只有一次,年华老去,失而不复返的。执念太深的人往往放不下,但人生本就是祸福相依、喜怒相伴的不是吗?
    我当然追求真、善、美的东西,不是凭空,却是根据经验来说,自己遇到假、恶、丑的事情便会激愤,自己做点亏心事也会暗暗自责、内疚。本想逃避开去,不理那些污浊的事,可忽然生出一些社会责任感来,想以己之薄力,用“爱”去感化动摇人心,只希望物欲越发达的世界,人心也越接近真善美。您说好不好?
    秉承您的希望,我也想“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和那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虽然您收不到这封信,但您在天国也会感应到吧,我看到您转过身来对我微笑,说:“慢慢走,欣赏啊!”身后是一片清亮的星光。
    您的读者:史颜恺
    2019.2.14

  •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

  • 寒假精读一本书 【培根随笔集】
    史颜恺
    第一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匠——培根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百度百科
    培根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对后世的影响,更多在哲学的思辨和认识方式上,而这些是身为高中生的我难以理解的……幸好,培根在他的随笔中并没有着重于哲学学术方面,大多是对生活问题的思考,生动细腻。
    第二部分:关于本书
    培根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散文,共58篇,每一篇针对某一个特定话题,文章大多短小精悍,而富有培根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第三部分:书 评(代有鲜明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关于读这本书的感受:对于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我一向是敬而远之。这一次读培根随笔算是脱出我“舒适圈”的一次尝试。一篇一篇精读完,受益匪浅,相比于对写作的帮助,我的许多价值观更是得到了升华。然而毕竟年代久远,书中不少的内容和现代也是相去甚远。所以,理性吸纳即可。)
    初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于我也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培根随笔集虽名为随笔,写的却是一点也不随意,书中每一篇文章无不是经过精心雕琢,雄辩滔滔让我不得不yy培老哥和孟子大战三百回合。文章围绕诸多话题(友谊,爱情,读书,远游,野心……)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论述,字字精简常有道德劝诫之箴言,再艰深的话题在善比喻者如培根的笔下也是浅显易懂,漂亮圆润。然而全书五十八篇,培根终不可能对每一个主题都很有见地,所以,读者尽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目细读即可。
    论述文非小说,没有那么多情节可供玩味,在此也只能对一些我印象比较深的篇目稍作简析。与我最受用的当是【论嫉妒】了,“无德之人必会嫉妒有德之人。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现在来看这句话,就不得不让人想到抓着公众人物缺点不放的所谓“键盘侠”,对成功者横施嫉妒吹毛求疵的同时,暴露的却是自己内心的虚无和溃烂。靠着嘲笑别人缺点的满足感过活,显然是无耻而卑微的,所以与其嫉妒他人,不如完善自己而超越他人,这样无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上,都远胜前者千倍万倍。而最精妙的是后面一句“其实真正聪明的人倒宁愿给人类的嫉妒心留上点余地,有意让别人在无关紧要的的事情上占自己的上风”。讲的是实力与人心的一种平衡,颇有些伦理意趣。其实有时太锋芒毕露往往会遭受嫉妒的白眼,有意留些空白和弱点,于人于己反而更得心安。再优秀也要给别人点自我安慰的空间不是?【论财富】也让我印象颇深,“事实上,过多的财富是无用的。因为一个人的需要有限,超过这种需要的钱财,便是多余之物”。我认为在当时阶级分化严重的欧洲,身为贵族的培根可以有这样的体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而这句话即便是在四百年后的当下,对于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社会,也还有着现实意义。
    而这本书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下个人看法)。手法上,培根最擅长的,但也是最让我生厌的,则是书中无处不在的辩证法思想,因为仿佛是语文写议论文的手法,可恨之处在于他把话都说圆了,后面的人也就无话可说,给人一种圆滑、世故的感觉,而这是我在其他论述名作之中所未见的。比如他论放债,先说放债对商业有害,然后笔头一转“话说回来”,放债对商业也有促进作用。太多的辩证让文章几乎变成了纯粹说理的机器,不容置喙,让人没有参与感。
    再者就是文人的通病,培根的说理有时也显得做作,比如“遗产的馈赠,最好是在生前,而不要等到死后,因为活着送人礼物是一种恩惠,而死后留给别人的东西,只是自己不能享用的东西”,令人不知所云。谁会有闲情逸致到行将就木了还要“送人礼物”??而且一个人得癌症躺在病床上分遗产,和死后遗书分遗产,好像没什么分别(毕竟你不是知更鸟)。诸如此类的句子之刻薄,令我这个放荡不羁的理科生费解。
    总之,【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不错的论述文集,但毕竟是欧洲早期文坛的作品,自有一定局限性。可见此书最大的作用乃在于上流社会沙龙清谈的时候以资妙语的参考书,在这个大家都下流的社会,还是省省吧。

  • 寒假精读一本书 【培根随笔集】
    史颜恺
    第一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匠——培根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百度百科
    培根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对后世的影响,更多在哲学的思辨和认识方式上,而这些是身为高中生的我难以理解的……幸好,培根在他的随笔中并没有着重于哲学学术方面,大多是对生活问题的思考,生动细腻。
    第二部分:关于本书
    培根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散文,共58篇,每一篇针对某一个特定话题,文章大多短小精悍,而富有培根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第三部分:书 评(代有鲜明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关于读这本书的感受:对于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我一向是敬而远之。这一次读培根随笔算是脱出我“舒适圈”的一次尝试。一篇一篇精读完,受益匪浅,相比于对写作的帮助,我的许多价值观更是得到了升华。然而毕竟年代久远,书中不少的内容和现代也是相去甚远。所以,理性吸纳即可。)
    初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于我也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培根随笔集虽名为随笔,写的却是一点也不随意,书中每一篇文章无不是经过精心雕琢,雄辩滔滔让我不得不yy培老哥和孟子大战三百回合。文章围绕诸多话题(友谊,爱情,读书,远游,野心……)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论述,字字精简常有道德劝诫之箴言,再艰深的话题在善比喻者如培根的笔下也是浅显易懂,漂亮圆润。然而全书五十八篇,培根终不可能对每一个主题都很有见地,所以,读者尽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目细读即可。
    论述文非小说,没有那么多情节可供玩味,在此也只能对一些我印象比较深的篇目稍作简析。与我最受用的当是【论嫉妒】了,“无德之人必会嫉妒有德之人。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现在来看这句话,就不得不让人想到抓着公众人物缺点不放的所谓“键盘侠”,对成功者横施嫉妒吹毛求疵的同时,暴露的却是自己内心的虚无和溃烂。靠着嘲笑别人缺点的满足感过活,显然是无耻而卑微的,所以与其嫉妒他人,不如完善自己而超越他人,这样无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上,都远胜前者千倍万倍。而最精妙的是后面一句“其实真正聪明的人倒宁愿给人类的嫉妒心留上点余地,有意让别人在无关紧要的的事情上占自己的上风”。讲的是实力与人心的一种平衡,颇有些伦理意趣。其实有时太锋芒毕露往往会遭受嫉妒的白眼,有意留些空白和弱点,于人于己反而更得心安。再优秀也要给别人点自我安慰的空间不是?【论财富】也让我印象颇深,“事实上,过多的财富是无用的。因为一个人的需要有限,超过这种需要的钱财,便是多余之物”。我认为在当时阶级分化严重的欧洲,身为贵族的培根可以有这样的体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而这句话即便是在四百年后的当下,对于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社会,也还有着现实意义。
    而这本书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下个人看法)。手法上,培根最擅长的,但也是最让我生厌的,则是书中无处不在的辩证法思想,因为仿佛是语文写议论文的手法,可恨之处在于他把话都说圆了,后面的人也就无话可说,给人一种圆滑、世故的感觉,而这是我在其他论述名作之中所未见的。比如他论放债,先说放债对商业有害,然后笔头一转“话说回来”,放债对商业也有促进作用。太多的辩证让文章几乎变成了纯粹说理的机器,不容置喙,让人没有参与感。
    再者就是文人的通病,培根的说理有时也显得做作,比如“遗产的馈赠,最好是在生前,而不要等到死后,因为活着送人礼物是一种恩惠,而死后留给别人的东西,只是自己不能享用的东西”,令人不知所云。谁会有闲情逸致到行将就木了还要“送人礼物”??而且一个人得癌症躺在病床上分遗产,和死后遗书分遗产,好像没什么分别(毕竟你不是知更鸟)。诸如此类的句子之刻薄,令我这个放荡不羁的理科生费解。
    总之,【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不错的论述文集,但毕竟是欧洲早期文坛的作品,自有一定局限性。可见此书最大的作用乃在于上流社会沙龙清谈的时候以资妙语的参考书,在这个大家都下流的社会,还是省省吧。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

  • 执念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可见,李白和杜甫的心里,都有着一份放不下的执念。但迥异的性格,使得诗仙诗圣在相似的人生境遇中,留下了风格截然不同的诗篇。
    都说李白放浪形骸,洒脱不羁,但谪仙人又何尝不染世俗之气?“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他也迷惘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也无奈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也忧愁过。只是,李白显然更善于寻乐,更渴望摆脱。他总能在孤身一人思绪难遣之时,有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趣,总能在屡遭贬谪,深陷泥潭之时有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总能在前途未知,郁郁不得志之时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一盏美酒,三两好友,李白沉醉于这样的生活。风月诗酒总能让太白忘记忧愁,酩酊大醉总能让他得到自由。在人生坎坷,时局动荡之时,他毅然遁世,次蜀道,访太行,做青崖白鹿,做乱世神仙,把执念藏在心底,赋予诗中。
    而杜拾遗显然没有李白的豪情,对于执念,他始终放不下。眼前同是“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的壮美之景,他却只能感叹自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悲惨命运。同是登高,相比于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辽远,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显然多了几分沉郁。都说杜甫活在当下,李白活在梦里,一笑之后未尝不觉得有一定道理。李白何曾见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有何曾梦到过“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他对“致君尧舜上”的执念,注定了他“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人生写照。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推崇苏轼?因为我们不想过杜甫疲于奔命的生活,又做不到李白那样的逍遥似仙。我们都有执念,所以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自爱铿然曳杖声”有滋有味,简单适足的生活反而成为了我们的向往。

  •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