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渴望成功吗?
我们都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同时又害怕成功之后的惩罚。有些人正是因为害怕那个一定会如期而至的惩罚。而不让自己过度成功。这个“过度”是针对他自己内心的框架来说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有严厉的要求。孩子做了对他自己来说比较舒服的事情,比如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非常严厉的语言或身体惩罚,孩子就会有一种感觉:只要我舒服了,就会有惩罚。以后,孩子就会尽量避免去做所有可能让自己高兴的、成功的、舒服的事情。这就是俄狄浦斯冲突。即: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害怕成功之后的惩罚。
比如说前五名的学生甚至前十名的学生都有考第一的可能性。为什么有的学生固定在第五名不愿意考第一。男孩说:考过第一,但是父母却说侥幸得来,下次不一定能考第一。父母的担忧立刻出来了。亢龙有悔,花无全开日,父母的惧怕成功之后的惩罚立刻出来了。成功越大,惩罚越大。待在第五名的名次上是最安全的。因为考第一,下次考不到,所有的老师会找你谈话。很多学生不是不能考到第一名的成绩,主要是害怕考完第一后的惩罚。因为惩罚要比喜悦大。当然他跟当老师的父亲关系很僵,属于抱头打架,好几天都爬不起来那种。不能完全攻击父母的时候,愤怒发不出来会转向内在,比如身上的伤不断。
我在教语文的时候,一直强调一点,每位同学,语文单科成绩都可以考到前十名。三十七名(40名)的学生也能考进语文前十名,这个时候我充当了一个象征层面的妈妈,让孩子不断突破妈妈带给他的俄狄浦斯限制。不断去突破,不会受到惩罚。
当然我也是惧怕成功带来的惩罚。不配得感。
我脑子中也会经常出现自己这个不会那个不行,紧张,不敢去正确。我也尝试工作中突破自己。三月份开始写舆情评论,一个月大约写了写20篇,后来就有一篇被省里录取。后来顺理成章我被邀请做经验分享,我发现分享完了之后,我再也不那么积极的去写,我大约有一个月总是这种那种理由不写。在梳理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惧怕成功之后的惩罚。因为我从不会已经到会了,下一步就是成功了,但是却停止了脚步。
怎么突破惧怕成功之后的惩罚?
给予或创造抱持性环境。
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是抱持性环境,而不是动辄得咎,孩子的攻击性和力比多就会不断象征化,长大以后即使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不会觉得有惩罚在那里等着他。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实施很多惩罚,那么孩子就会被全面打压。他会觉得,如果我超过一个限定的成功幅度,就会有惩罚在那里等着我。
在孩子成长中,不断给他肯定;如果他搞不定的话,就给他帮忙。不贬低、不评价、不限制。在抱持性环境中,父母会给孩子一种感觉:无论你好还是坏,我都稳稳当当地相信着你;即使你最惨的时候,我也愿意承接和帮助你。我愿意做孩子成长的阶梯。
每个人配得上所有的成功和快乐。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他配得上所有成功和快乐。而你不是让孩子觉得,他享受某种成功和快乐,就要付出和应得的情绪上的代价。当三十岁女保姆不断突破妈妈带给他的俄狄浦斯限制,这会引起他非常大的恐惧,但是当他把女老板的当成新的象征层面的妈妈时他不断突破自己却不会觉得会受到惩罚,因为女老板要比他现实中的妈妈高的多。